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国汽车重组是三大汽车集团还是三大制造工厂

http://www.sina.com.cn  2002年07月17日 09:46  经济日报

  一切恰如政府的规划,中国汽车业的联合重组,在2002年全面展开。继东风参股江苏悦达起亚、一汽和天汽闪电般重组后,上汽和跃进的联合,也进入了人们的视线。至此,中国汽车三大集团————一汽、东风、上汽,带着国家的重托,踏上了艰苦的征程。

  三大集团压力谁人知晓

  这个重托,不是要求三大集团统一中国市场,在国内称雄称霸。而是要求他们代表中国汽车,和跨国公司抗争求生。在世界经济越来越一体化、全球化的背景下,在跨国大公司潮水般地包围中国市场的情况下,中国汽车有没有资源控制权,能不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并能自主发展起来,将决定中国汽车制造业的前景,决定中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

  早在去年,国家经贸委就在“十五”

  规划里说过:“以一汽、东风、上汽集团为基础,加快行业战略性重组,培育2—3家主业突出、核心能力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成为在竞争、开放条件下自主发展我国汽车工业的中坚。”此言一出,不少专家质疑:优强企业只有在竞争中才能培育出来,企业要强大,应该在市场中搏杀,经受各种压力和考验。国家为什么要扶持三大企业?

  管理者的回答是:世界经济的竞争,不是看国家经济总量多少,而是看有没有国际水平的大企业,国与国之间的经济竞争,实质是大企业之间的竞争。我国国民经济总量虽然排名世界第七,但没有国际知名大企业,算不上经济强国。中国加入WTO、参与国际竞争,必须要有跟跨国公司抗衡的大企业,没有大企业,中国就没有国际发言权。中国这么大,如果在汽车这个如此重要的领域没有发言权,技术、价格由别人垄断的话,中国只能沦为二流的制造装配国,高利润都让别人赚走。因此,中国必须要有实力强大的企业。没有实力,就没有办法与国外竞争。

  看来,政府扶持三大集团,不是保护他们,不让他们参与竞争,而是给他们加钙加营养,更上层楼,参与更激烈、更重要的竞争,并要在竞争中生存下来,有所发展。

  赋予如此重大的任务,三大集团的压力不可谓不大。在研发能力欠缺、核心技术落后、综合素质不高的情况下,一汽、东风、上汽要跟跨国公司竞争,难度可想而知。

  分析三大汽车集团的实力,虽然它们的汽车生产集中度近50%,轿车生产集中度超过70%,销售收入近行业总销售收入的40%,利润过行业总利润的50%,但这些都是在外资的帮助下获得的。先看一汽集团,其最赚钱的企业是一汽—大众合资公司,生产的奥迪、捷达、宝来都是德国品牌,核心技术都掌握在外方手中。红旗虽然是民族品牌,但其市场竞争力明显不如国外品牌。再看上汽,它迅速崛起虽然离不开上海人的聪明才智,但最关键的,还在于其拥有好的合资伙伴、好的产品。桑塔纳、帕萨特、POLO、别克、赛欧,哪个不是名门出身?如果没有这些国际品牌和技术,上汽如何发展?东风倒不是主要靠外国品牌赚钱,但“东风”品牌之所以能在中国重新称雄,与其产品使用的康明斯发动机不无很大的关系。东风还打算和日产公司全面合资,充分利用外资发展壮大自己。

  说到底,三大汽车集团之所以在中国横冲直撞,依靠的还是跨国公司的技术和品牌,从这个角度来看,一汽、东风、上汽,只能称为三大制造工厂,而不能叫三大汽车集团。它们所欠缺的,正是企业集团所应具有的素质———国际竞争力。

  制造工厂时自主发展

  国家赋予的重任,一汽、东风、上汽能不能完成?对三大企业来说,最重要的是战略和策略的选择。

  毫无疑问,依照目前的技术水准和综合素质,中国汽车企业只能充当外国品牌的制造工厂,而且还是中国市场的制造基地,难以成为世界市场的制造基地,因为,中国汽车的零部件成本高,生产效率低,价格也偏高。三大企业发展战略是否要分二步走?第一步,与国际接轨,提升产品国际竞争力,成为世界汽车制造基地;第二步,在与外资合作碰撞中,提高新车研究开发能力和核心技术水平,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品牌的汽车。

  这种策略已经显现出来,前不久,德国大众和上汽续签了合作协议。续签谈判从去年9月持续到今年4月,谈判的主要内容是,如何提升上海大众的产品出口能力和研究开发能力。很明显,上汽已不满足国内市场的霸主地位,它要依托德国大众,提高产品出口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上规模,使之成为世界汽车的一个制造工厂。在提高制造水平、降低制造成本的同时,学习研发技术,开发自己的新车。

  上汽如此,一汽也如此。去年,一汽在宣布第三次创业目标基本实现之后,没有宣布第四次创业,而是提出了“创建国际化新一汽”的目标。一汽总经理竺延风解释道:用一句话概括目标,就是观念、管理、素质、成本和资本结构同国际接轨;技术、产品、资金逐步与已经国际化的中国市场相适应。“新一汽”不再靠规模来降低成本、靠垄断形成市场,而是靠控制自身的体系能力、靠控制品牌和控制标准,获得成功。很显然,一汽做好了长远的打算,把企业素质提升到国际水平,在立足巩固国内市场份额的同时,把产品打到国际上。

  东风也说,它们将尽可能地从市场出发,从现有资源出发,开展国际合作,而与日产的合作是长远计划的初始阶段。东风的目的也很明确,利用外资塑造强势企业,打造“东风”品牌。

  至于策略,就是如何处理好与跨国公司的关系。跨国公司既是三大企业的竞争对手,也是三大企业的合作伙伴。三大企业既要向它们学习各种技术和管理水平,又要与它们斡旋,壮大自己,获得中国汽车的发展空间。如何协调这一矛盾?有人提出:“利用竞争、以外制外、适时发展”是上佳策略。

  当前,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的激烈竞争,给国内三大企业提供了良好的机遇。跨国公司开拓国外市场,最有效、最经济的做法是:与当地企业合作,进行“本地化”生产。在跨国公司选择国内合作伙伴时,由于汽车产业政策的限制,加上中国3大汽车企业能提供满意的“生产平台”,中国就出现一家跨国公司同时与一汽、上汽合作,一汽、上汽、东风一手托2家国外厂商的现象。在这种选择中,3大汽车企业的主动权增加,它们可以通过“以外制外”的方式,促使跨国公司加快产品技术引进和本地化,加强自己对汽车市场的控制权。(作者:俞清木)

(编辑:)
yes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