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现场
“团购”方式买车对谁有利
主持人(本报记者王澈):从“团购”买车方式看,对消费者最有利。但在我们做采访的时候,发现几乎今天在座的经销商都遇到过消费者提出“团购”的情况,为什么有的经销商接受了,有的拒绝了,有的只做了一段时间。“团购”方式究竟是好是坏?
-团购是不得已的办法
陈曦(通过集体购车方式已买奇瑞):出现“团购”是因为在汽车销售过程中,消费者处于弱势地位,消费者与商家和厂家之间得到的信息是不对等的,我在买车的时候心里没底,卖车的人怎么说怎么是。这次我们团购买车的人各有分工,有去跑市场询价的,有到配件城看配件的,有问保险的,然后聚到一起交流资讯,确定我们自己买车的底线,这样反复几次,再找经销商谈。我们在买车的时候已经搞清了几个问题:奇瑞车究竟在市场上什么价格,经销商能给我们的优惠有多少,配件价格、保险能降多少等。
张锁生(准备买车):“团购”有点像“全世界买车的人团结起来一样”,使买车可以做到信息透明,对消费者是一件好事,我现在想买车,既然知道有这种方式,那我肯定要用这种方式买车。
-团购满足了个性化需要
陈曦:现在都是个人买车,需要个性化的服务,但自己买车达不到。如果我没有参加“团购”,我想要红色奇瑞的想法不会实现。当时我们几个人到市场看,经销商都说没有,但网上看到有红色的奇瑞,这样我们几个人都提出要红车,腾远和厂家协商后,我们最后拿到了红颜色的车。我们十几个参加“团购”的人都有一些个人需求,都得到了满足。
-导致经销商互相杀价
陈彬(北京神龙京津汽车销售公司销售经理):这种事情对用户最有利,最难受的是经销商。想做,利润非常薄,还要投入很多人力、成本增加;不做,失去很大的销量。而且,一般团购的用户都不会只找一家经销商,这样会导致经销商为吸引用户而互相“杀价”。如果经销商过分放出利润,最后受损伤的是经销商,经销商都“死亡”了,汽车市场也就没人做了。用户最终会受损害。
孙强(准备买车):从经济学的角度讲,汽车属于规模经济的产品,商家一次和厂家要的货多,成本应该降低,资金周转周期会缩短,而且厂家返利也会多,对经销商是好事。
-“团购”是鸡肋
杨光(北京亚之捷汽车销售公司经理):“团购”对经销商而言是鸡肋,是一种恶性循环,不是良性的。我们亚之捷曾经遇到过40个车主同时要买宝来车,几十个人挤在营业大厅里,场面混乱极了。40个客户虽然是很大的数量,但给这40个人的优惠是不同的,经销商要付出很大的人力、精力和每个车主谈。40个车主满足了,但占用了本来就很紧张的宝来车的资源,正常买车的客户不满意,而那40个车主是在经销商做出很大牺牲才争取到的,经销商不是两头吃亏吗?如果这样,“团购”就是鸡肋了。
-“团购”是双赢
李良(新浪网汽车频道编辑,负责组织网友“团购”):“团购”应该对消费者和经销商都有利,是一个双赢的事情。我们在为网友选择经销商时,一定要选择有自己品牌、有实力、有信誉的经销商。这样增加它的销售和维修业务,也给用户带来实惠。
“团购”方式是否会对目前汽车市场价格体系产生冲击
主持人:在消费者以“团购”的方式进行买车的时候,他们对市场的调查是全面的,包括了车价、配件、保险、工时等各种可能发生的费用情况,一旦“团购”成功,他们比那些没有参加“团购”的车主一定享受了优惠的条件,那可能配件价格、保养费用、工时费、汽车装饰等都有可能优惠。但是他们所享受的价格比市场公布的价格、经销商承诺的价格都会低,一旦“团购”形成气候,会不会对现在汽车市场的价格体系产生冲击?
-单独买车得不到这么好的优惠
陈曦:我买车的时候,也做过调查,对各种价格有自己的期望值。从我们和经销商达成的协议看,如果单独个人买车,得不到这么好的优惠。这种优惠不是车价,是在售后服务和经销商赠送的超值服务上。
主持人:你能说说优惠的具体内容吗?
陈曦:我们与经销商有协议,不能公开优惠条件。我们曾经设想制作一个买车的“标书”让经销商竞标,但被经销商拒绝了。
王朝晖(奇瑞轿车北京腾远专营店经理,向陈曦等消费者提供“团购”服务):我们与陈曦等车主做的“团购”中,车价一点没有让,完全在售后和赠送装饰上下的文章,如果谈车价,我们没的谈。车价是厂家控制,我们经销商做不了主。能做主的只有维修装饰这些。
张锁生:我今天本来是要与别人一起谈买宝来的,刚刚他们和经销商谈的条件是买1.6升宝来车价可以让5%,保险可以让10%。在没有开发票的时候,如果厂家降价,车价按降价后的价格让5%。
-受冲击最大的是“四位一体”专卖店
杨光:受冲击最大的是“四位一体”专卖店。建展厅、维修站,固定资金的投入就得几百万上千万,流动资金要有人员工资、房租水电、配件、进车,也需要上百万。有了这些,才谈得上优质的服务,讲信誉、创品牌,我们需要的是稳定的市场。而“团购”的出现,恰好搅乱了市场。汽车价格,有“车虫”只管卖车挣钱,多低都敢卖。维修,现在“路边店”多如牛毛,他们的人员设备技术成本没法和四位一体店比,但它便宜。现在再加上消费者“团购”,“四位一体”店的优势还能维持多久?!
刘泽斌:如果“团购”做得理智是好事。买车是一时,修车是长期的。经销商看中的也不是只卖车,也有长期服务的需求,光卖不修,现在的消费者很难接受,销售也做不好。希望消费者不要把“团购”盲目地看成“砍价”,既要自己得实惠,也要给经销商利润空间,双方达到一个合理的平衡。
-售后服务能让利
王朝晖:从一开始,只要谈到降车价,我都不谈。如果动车价,必然扰乱市场,别说厂家,我们经销商也不愿意。既然厂家对价格有规定,别管合理不合理,我们经销商都要坚持。而售后和装饰等是我们自己可以说了算的,可以让利给消费者,吸引更多的用户。
“团购”是否会成为一种新型的汽车销售模式
主持人:尽管经销商可能对“团购”不赞成,但消费者普遍接受了“团购”,这是消费者自发组织起来的,很多读者打电话给我们,希望陈曦能帮助他们“团购”买车,新浪网也组织了网友的“团购”。从市场竞争的角度看,有能力做“团购”服务的基本都是四位一体专卖店,这是不是意味着“团购”会加剧经销商之间的竞争,最后淘汰掉没有实力,只卖不修的不正规的经销商?“团购”能否成为一种新兴的汽车销售模式?
郭咏(亚运村汽车交易市场商务中心):这种方式肯定会兴起来的。它加大了消费者的力量,尽管现在压力都在经销商身上,但最终会通过经销商传递到厂家身上。也许厂家前期会抵制,如果成为一种趋势,生产厂家也会适应的。
且小刚(亚运村汽车交易市场商务中心):从目前汽车市场看,汽车产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供不应求的,一种是供大于求的。供不应求的,厂家对经销商有数量的控制,不是经销商想要多少辆车都行,这样的汽车依然处于卖方市场,无论厂家还是经销商都不会欢迎“团购”的。另一种情况正好相反,处于买方市场,那么“团购”就有可能对厂家和商家产生吸引力,在这些车的市场中,“团购”就会有发展的可能。
孙强:中国汽车市场早晚会进入到买方市场,那时候,竞争将是残酷的。三到五年后,汽车市场决不会像现在这样,消费者求着厂家和经销商,他们需要足够的心理准备。
关于利润的争论
消费者:“团购”对消费者、商家、厂家都有利润。
经销商:生存的基础没了。
颜宝玉(上海汽车联营销售公司销售经理):经销商为用户提供服务是有成本的,只有保持一定的利润才能保证成本的收回。所以,任何一家经销商在提供“团购”服务的时候,都要做利润与成本的衡量,在有利润空间的前提下,提供最大的优惠和最好的服务。
张锁生:要是这样,经销商的利润空间到底是多少?现在汽车品种这么多,销售途径也多,汽车价格几乎没有固定的,打电话一个价,网上一个价,当面问又一个价,水分太大了。
刘泽斌(广州本田汽车方庄特约销售服务店副总):经销商的利润不是相加的关系,十辆车不是一辆车的十倍。对于现在的“四位一体”专卖店,几百万的投入必然要有利润支撑。厂家也需要有利润进行车型的更新和技术改进。
陈曦:市场上的产品没有达到消费者满意的地步,一种车型可以几十年不变的卖,厂家的利益早就盆满锅满了。通过“团购”,消费者的具体想法能够直接反馈给厂家,我们的需求可以得到满足,消费者花钱,商家有利润,厂家有市场,三方得利。
王朝晖:经销商不能完全站在厂家一边,我们是帮助厂家把产品转换为货币,在厂家面前我们代表的市场,是消费者的利益。
杨光:现在的“团购”是以经销商出让售后服务利润为代价,用户买了车可能再也不会回来了,那经销商特别是正规的“四位一体”经销商生存的基础没有了,还怎么谈发展?和国际接轨就更是遥遥无期了。
关于车价的争论
消费者:不是单纯砍车价。
经销商:车价难降低
陈曦:参加“团购”的人的目的不是单纯的“砍车价”。我们最看重的是经销商的信誉,看它是否有能力,北京有四家奇瑞专卖店,有的经销商出的价格很低,我们最后只选择了腾远,看中的是它的实力,有维修能力、有售后服务,这是我们最看重的。
王朝晖:以前提到的“团购”是指以一家集团或公司为单位集体购买,都在10辆以上,车型、配置全一样,我们报到厂家,由厂家给出车价,一般都会比市场现价低。但现在做汽车销售的利润点都很低很低,卖桑塔纳、捷达、富康的利润都不高,奇瑞更低,即使机关团体来购买,车价也很难降低。
-本版文/王澈-摄影/丁丁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