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国外、民间、金融资本投向汽车业不能再限制了

http://www.sina.com.cn  2002年07月10日 10:32  解放日报

  据报载,不久前麦肯锡向跨国汽车制造商提出建议,应当停止对中国汽车行业的大规模资本投入。麦肯锡认为,面对在中国日趋激烈的竞争和暴利时代的结束,一味地建厂并不明智。这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信号。

  汽车业是一个资本、人力和技术三方面均密集的产业,而三者之中,资本因素又是驱动后两者必要的前提条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汽车业尽管发展很快,但显然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造成这种落差的多种原因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投资不足。竺延风在分析一汽轿车和一汽大众的经营差距时曾经说,红旗轿车的资本投入金额不足一汽大众项目投入金额的四分之一,这也正是两者市场表现不同的重要原因。

  然而,一方面汽车业投资严重不足,一方面我们却一直实施抑制投资的政策,在大部分时间内将许多投资方拒之门外。今天政府终于承诺,要在入世后的保护期内渐进地放开汽车业投资限制政策,但就在这时,麦肯锡却提出建议要跨国汽车制造商停止对中国汽车行业的大规模投资。这说明我国汽车业投资吸引力已经大大减小,也就是说,到时我们请人家来投资,人家可能都不会来了。

  事实明摆在面前,中国入世后,如果进口和本地化生产都能达到相同的目的,人家何必还费劲来投资建厂呢。另外,世界上不只中国一家在大力发展汽车业,东南亚地区近年来汽车业发展就很迅速,90年代日本汽车企业的资金就大量投向了东南亚地区。其实,争夺世界汽车业新的制造基地的竞争,在中国和东盟国家之间早已开始,泰国不就定下目标要建设“亚洲底特律”吗?

  不仅仅是外资,同样还有国内的民营资本和金融资本,他们是否仍有积极性进入汽车业也有问题。当初李书福初创吉利汽车时那样迫切,现在还有多少这样的民营企业?曾经准备将汽车业作为集团主营业务之一的江苏悦达集团,现在已不再把汽车业作为集团的核心业务。这些迹象都不能不引起我们注意。

  对于国内汽车业,还存在接盘国有资本逐步退出汽车业的空白问题。让国有资本从竞争性行业撤退,是我国经济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但要成功撤退,必须要有相应的接盘资金。如果国内汽车业的投资吸引力不够,国有资本的撤退就只会是一句空话。当前汽车业国有资本的主体地位并不是市场选择的产物,而是政府产业政策的主动选择的结果。民营资本和跨国资本费尽种种公关努力,等待数年却不得批准进入市场,国有资本却以“保护民族汽车工业”的堂皇理由在市场低效甚至无效地运转。随着入世承诺的一步步兑现,民营资本和跨国资本进入汽车业的动力将越来越弱,留给国有资本从容退出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所以,汽车业的投融资体制已经非改不可。应当放开汽车业投资,让所有想来中国投资的企业都能进来,在竞争中让跨国企业进一步追加投资发展在中国的业务,让那些还在犹豫的企业下定决心早日进入中国市场。毕竟,让他们在中国投资总比向中国出口强。如果我们还继续执行以前的限制投资政策,则很快中国汽车业的发展将走入“资金枯竭”的境地。(文/陈晓胜)

(编辑:)
yes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