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从零起步到“零距离” 用世界级眼光看中国汽车

http://www.sina.com.cn  2002年07月02日 10:50  人民网-市场报

  我们应把中国汽车业放到全球经济的大环境中去看待,用世界级的眼光看中国汽车业的发展,我们能从零点起步,为什么不能以零距离结尾呢?

  6月28日,上海大众第200万辆轿车驶下生产线。也许把200万辆的诞生,放到世界汽车业大背景下,显得微乎其微,然而,把它放到中国轿车工业的特殊背景下,它毕竟终结了用榔头敲打、靠计划经济支撑的历史,从零起步,走出了一条以引进、吸收、消化先进技术,最终不断提高,滚动发展,壮大自己的成功之路。第200万辆轿车下线,不仅是上海大众的骄傲,也是中国汽车业的骄傲。

  国内汽车零部件工业从零开始

  上海大众对中国轿车工业的贡献,不只是生产了多少辆轿车,而是走出一条国产化的道路,在中国建立了整套完善的零部件工作体系。18年前,当上海大众开始生产桑塔纳时,国内汽车零部件工业的技术能力几乎等于零。仅仅靠四只轮胎、收放机、喇叭、天线和小牌“五大件”支撑了国产零部件的2.7%,其余的97.3%都是进口的CKD散件,要用大量外汇去购买,无疑增加了成本;18年后的今天,国产化率已达98.9%,国内轿车零部件企业配套体系扩大到400多家,遍布全国20多个省市,几乎国内所有的轿车生产厂商,都从上海大众的零部件配套体系中获得了奋进的源泉;在18年滚动发展的风雨里程中,引进、吸收、消化并形成了一个既有德国汽车工业同步质量标准,又符合中国国情的零部件配套体系,夯实了汽车工业发展的根基。

  国产化不仅对中国汽车业有利,对合资企业的中外双方都有利,它能大大降低成本。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不能再用国产化的概念了。但在今年4月12日,上汽集团与德国大众续签合同中,明确规定,在质量、技术、服务、价格同等条件下,挑选供应商应优先考虑合资企业的当地供应商。这短短一个条款,是上海大众用18年努力换来的。

  撒向全国的服务网

  合资企业最大的优点就是在于合资双方可以取长补短,使合资企业能成为兼有双方长处的优势企业。当初的上海大众,德方拥有产品、技术、管理等各方面的优势,中方重要的优势就在于本土化。对于合资企业而言,能否做好企业所在地的本土化工作,往往决定着企业的成败。上海大众做为一家合资汽车制造企业,销售网点的数量和质量建设就成为上海大众的重中之重。

  18年来,人们欣喜的看到上海大众中外双方紧密合作,相得益彰,销售网点的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令同行羡慕的遍布全国的500多家经销服务网点,铺就了上海大众赢得市场成功的通途。多年来,在社会及行业内部所做的各种五花八门的汽车市场调查中,上海大众的营销和售后服务网络受到高度的肯定。

  凭借这样发达的营销服务网络和完善的网络管理机制,上海大众出色地完成了本土化工作,成为一家深深札根中国汽车市场,赢得最广泛认同的优秀合资企业。

  有了好的产品,必经有庞大的服务网络做支撑,否则难以打开市场。如果没有扎实、完善的营销服务网络体系,就没有今天上海大众近170万辆的保有量。早在1985年,上海大众就在全国建立了8家营销网点。但要与国际上年产30万辆才算得上规模经营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这就必须开辟营销服务的“第二战场”。而今在全国,上海大众已建立了500家特约维修站和销售公司。借助营销服务网络这股推动力,上海大众在1996年年产销突破20万辆大关,1998年2月又迎来了100万辆轿车下线。

  服务网络的建立,不但拉动了地方经济,为同行提供了成功的经验,也为桑塔纳及其后来者畅行神州奠定了坚实的网络基础。

  同世界先进水平“零距离”接触

  中国已加入WTO,面对21世纪激烈竞争的国际汽车市场,上海大众第200万辆轿车下线只是站在新的起点上。这一数量,虽然在中国足以傲视群雄,但在世界背景下只相当于国外汽车业巨头的一年的产量。而当今中国汽车业,不仅需要汽车销量上的积累,更要生产质量上的渐进,才能应对未来市场上全方位的数量。

  在剩下的3-5年,中国汽车业必须要与时间赛跑,以达到与世界先进水平“零距离”。令人可喜的是,我们已看到中国的汽车企业在行动。从1995年中国轿车人第一个参与开发的桑塔纳2000型的诞生,到今年4月上海大众生产的与世界先进水平同步的POLO上市,标志着中国汽车业正逐渐缩短与世界的差距。

  18年前,中国的轿车业就如同是一张白纸,在那个年代,我们只能以市场换技术和产品,上海大众在这张白纸上绘出了引进、吸收、消化国外先进技术高起点的图画。过去我们要求做得好,目的已达到,现在我们要做强、做大。

  做强,就是要走一条以我为主,自主开发、联合开发的道路,为下一步发展打下基础,要上一个台阶,要有国际竞争力,否则就不是世界级企业。

  做大,不但要占有国内市场,还要让产品走出去,占领国际市场,一是要通过自主开发,将生产的产品走出去,比如周边国家,东南亚等国,他们与我国有着相似的消费习惯;二是利用跨国公司在世界已成熟的营销网络,借船出海,这样可以降低成本,具有价格竞争力。

  现在我们应把中国汽车业放到全球经济的大环境中去看待,用世界级的眼光看中国汽车业的发展,我们能从零点起步,为什么不能以零距离结尾呢?(本报记者刘勇)

(编辑:)
yes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