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天汽一汽牵手:丰田在中国市场能否后来居上

http://www.sina.com.cn  2002年06月20日 11:22  新浪汽车

  6月14日下午3:30,北京人民大会堂北京厅,一汽集团公司总经理竺延风、天津汽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世堂分别在在协议书上签字,随着长时间的掌声,有关一汽、天汽联合重组一事终于水落石出。目前为止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史上最大、最具影响力的一次联合重组划上句号。之后,竺延风和张世堂联合举行了记者招待会。

  记者:此次联合重组中,如何评价市场作用与政府作用?

  张世堂:两家的合作是市场的需要,主要以市场为主,实现两个企业的优势互补。但此次合作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政府的引导和积极作用也非常大。天汽与一汽强强联手、优势互补,避免了重复建设自成体系的封闭发展模式,进一步提高双方的市场竞争力,也体现了国内汽车业重组谋求共同发展战略思想的重大变革。

  记者:一汽集团如何看待与天汽的联合重组?

  竺延风:应该放远眼光开阔思路认识国内汽车业的重组,重组应抛开门户之见,重组并不是简单地谁吃掉谁,因为任何企业都有它的优势,合作的目的是优势互补,强强联合。一汽、天汽的合作并不是"并购",而是双方的"联合重组",这意味着双方都要做相应的调整。一汽与天汽的联合重组可谓天做地合,天造地设、天衣无缝,双方都能更好的发展。

  记者:一汽、天汽联合重组,是否意味着只是天汽优良资产的合作,一汽是否要负担相应的不良资产及债务?

  张世堂:不只是优良资产的合作,是全面的合作,相应的不良资产和债务,双方应共同承担。但肯定地告诉大家天汽目前的债务和银行贷款是"安全"的。

  竺延风:双方应共同承担相应的不良资产和债务。

  记者:双方的股权转让是有偿转让还是无偿划拨?

  张世堂:合作双方都是上市公司,相关的股权转让,要上报国家证监委,经过国家证监委的批准,还要对资产和股份进行价值评估,股权转让只是一个框架协议,之后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记者:一汽、天汽联合重组后,意味着一汽将有丰田大众两个合资方,一汽如何平衡二者的关系?

  竺延风:一汽与丰田的合作与大众的合作不会冲突,一汽和德国的投资合作规划不会改变。在合资产品上,一汽会平衡考虑,做到产品互补但不冲突,不会形成相互冲击相互重叠的局面。中国的市场非常大,市场的区域性地域性很强,不同的产品都能找到市场。总之,一汽与丰田及大众的合作只会提高一汽和中国的汽车工业水平。

  记者:重组后天汽人员将做如何调整?

  竺延风:联合重组后,天汽方面人员不会变化。

  张世堂:重组后盘活资产,天汽将迎来更大的发展,企业发展了,会吸纳更多的人才,天汽需将要各种人才。

  记者:如何看待丰田在一汽与天汽重组中的作用,此次重组是否意味着丰田将与一汽全面合作?

  竺延风:此次联合重组只是天汽与一汽的中方合作,没有涉及外方的投资。

  天汽何去何从

  众所周知,天津夏利曾经辉煌一时,在最高峰时,曾占据中国轿车市场的四分之一。

  从某种意义上讲,与一汽重组后,天汽能否更大发展,即取决于自身也取决于一汽和丰田的战略,后者的因素似乎要大一些。

  天汽目前已经完善的营销渠道,成熟的低档车销售理念和对市场的了解,非一日之功所能成就的,有助于低端产品开拓市场。与丰田和大众合资后,一汽最终要形成全系产品,而中国市场的根本出路又在于产品的经济化、平民化,而天汽的优势正在于此。因此,无论是生产能力、生产设备还是营销渠道,一汽不会轻言放弃。如竺延风所说,双方的"联合重组"意味着双方都要做相应的调整。一汽对天汽进行全面的研究认识后,回正确认识天汽的价值和作用。

  因此,天汽作为老的汽车工业基地,与一汽形成市场和产品的优势互补,将成为一汽和丰田的微型车或经济型车的生产基地。

   放眼未来,天汽以其良好的地理位置和京津区域市场优势,在与一汽和丰田的三方合作中,完全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将丰田皇冠这样的产品在天津生产也未尝不可。

  合作中等"双多"选择和中国企业的"以外制外"

  关于中国汽车业的出路和模式一直是老生常谈的话题,各方观点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天汽和一汽的重组再次引发了此话题的讨论。尽管"中国汽车业的出路"观点各种各样,但面对市场巨变,汽车业的重组一直没有停止,而从通用、上汽、五菱的合作再到天汽、一汽的重组,不但预示着国内汽车业的整合重组正在加快,也预示着国外厂商正在全方位进入中国,有人称之为"跑马圈地"。在这些整和重组中,国外厂商的主导地位依然清晰,从某种程度上讲国内汽车业的发展仍然受制于国外公司。国内的重组也是国外厂商中国战略的具体体现:随着市场的变化,国外汽车厂商携"全球战略伙伴"全身心地投入到中国,最终在中国形成"全系产品"市场态势。

  因此,这种选择囊括中国不同生产平台的步伐不但加快了中国汽车业的重组,也使得国界汽车巨头业已形成的"战略联盟"格局呈现"中国版"。大众、通用、PSA、戴-克等厂商的中国战略已是这种联盟"中国版"的显现。

  而国外厂商全方位进入及对中国市场的重视,也给国内企业提供了机遇。因为任何一家国际汽车厂商要想开拓不同国家的市场,最根本的做法是在当地选择合作伙伴"本地化",包括产品、技术、人员、管理等,由于中国市场的"特殊性"和"差异性",国外厂商在中国的本地化似乎显得更为重要。中国汽车业的状况有目共睹,在国际汽车业"6+3"格局及其他厂商"中国化"选择的时候,中国企业所提供的满意的"生产平台"并不多,再加上政府的政策引导,于是就出现一家国外企业选择多家国内企业合作及一家国内企业同时"联姻"多家国外厂商的"双多"现象,如一汽、上汽、东风等。这也是国外厂商"战略联盟""中国版"的"特色"。在这种选择中,国内企业的主动权增加,在经营策略上,通过"以外制外"的方式,促使国外企业加快产品技术引进和本地化。

  值得一提的是,从长远看,由于对中国市场的认识及经营理念不同以及自身产品因素等原因,国际汽车巨头的中国战略最终效果会有较大差异。从大众的"以中制中"、标致的"卷土重来"、雪铁龙的"貌合神离"、福特的"不言放弃",到戴-克的"举步惟艰",再到美国通用的"合纵联合",谁是中国市场的主导者、成功者,有待时间检验。

  殷鉴 "'众'车之鉴"的丰田能否后来居上?

  值得注意的是,在6月14日日本丰田汽车公司董事丰田章男和丰田汽车公司驻中国首席代表服部悦雄也出席了的签字仪式。做为天津夏利的合资方,日本丰田出席此次签字仪式无可非议,但总能让人有所体味。

  从年初天汽与一汽重组的传言,到6月14日的签字,这起国内汽车业最大的重组速度之快,时间之短,有些出乎意料。在一汽天汽联合重组的过程中,有关丰田的作用一直沸沸扬扬,有人称一汽、天汽联合重组真正的"幕后老板"居于主导地位的是丰田,丰田对此一直讳莫如深。而这一切与国内汽车业重组和丰田的中国战略有关,而且后者的作用似乎要大一些。

  8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当中国汽车业引进外资的时候,日本的汽车企业错过了机会,而当目前德国大众步步为营大获其利、世界汽车巨头"实质性"动作不断之时,丰田才开始重新审视在中国的战略。种种迹象表明,天汽与一汽联合重组后,从轿车、小型车到客车等系列产品,丰田将与一汽全方位合作,而事实也表明,随着世界汽车巨头"战略联盟""中国版"的显现,一汽仅有大众一个合作方远远不够。那么,已经错过一次机会的日本丰田在殷鉴其它厂商"前车之鉴"之后,全方位进入中国,能否后来者居上?

  时机。过去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从思想、产业政策到产品再到消费需求,中国的汽车市场一直处于"混沌"状态,无论功败垂成,一些世界汽车厂商成为开拓中国市场的先行者。从表面看,从80年代的"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宣传口号到现在,不可否认丰田的经营思想过于保守过于慎重,但实际上由于自身战略和中国市场状况共同因素,全面进入中国只是时机未到,丰田一直在等待进入中国的合适的时机。而随着加入WTO和市场的变化,市场正由混沌逐步走向清晰,市场格局开始萌芽。因此,丰田此时全方位进入中国也就显得尤为迫切,万事具备只欠东风的丰天需要一个"旗鼓相当"的"中国平台",而这之余国内汽车业的整合重组,直接促使天汽与一汽的"快速"重组。

  市场认识及准备。尽管20多年来丰田在中国并没有真正"表演",到目前为止,可以说丰田是进入中国最早但行动也是最缓的世界汽车厂商,但20年来丰田一刻也没停止对中国市场的研究和调研。在对中国汽车市场的"情报搜集分析"上,从新车市场到旧车市场再到信贷市场,可谓事无巨细,可以说国内汽车市场每一次和丰田车有关的市场举动,哪怕连其中国的合作方都"不屑一顾",但丰田公司的重视程度可谓"倍加关注"。因此,在对中国市场认识上,丰田虽称不上最了解,但应是非常了解。

  产品。由于文化渊源及同是东方文明文化传统,相对而言日本车的设计理念和风格比较适合中国消费者。但勿庸质疑的是,象在美国市场取得成功一样,丰田车最终能否成就中国,关键在于其产品能否象美国市场一样进行彻底的"中国化",关键在于技术合作力度有多大,而不应是简单的引进和CKD组装。

  经营思想。丰田模式一直是世界制造工业的典范,"一致性"又是丰田思想的精髓。如果看准了市场,为了获得成功,丰田会"不惜一切代价"。但由于购买力、消费心理、地域差别、传统文化等因素,中国的汽车市场很特殊,市场容量虽然没有美国大,但市场状况远比美国复杂。丰田思想的"一致性"表现在市场策略和产品本地化上,必须具有灵活性。而丰田能在中国否后来居上,也正取决与此。(www.fedcars.com 杨锁民)

(编辑:)
yes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