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车展启示录:追求国际标准 车展急需开放竞争

http://www.sina.com.cn  2002年06月14日 10:30  新浪汽车

  第七届北京国际车展结束了。对本届车展的评价可谓智者见智、仁者见仁。说本届车展规模空前、热闹非凡,恐怕没人持有异议;说"八成参观者认为车展办得不错",也可能不乏真凭实据;但如果说本届车展已"跻身世界一流车展",便大有疑问了。由于开幕之前就开始的"本届北京国际车展是世界第七大车展"的呼声甚高,记者在采访车展时自然要将部分注意力集中在车展本身上,而非像以往那样只盯住参展厂商的展品及其发展战略。遗憾的是,关于车展本身的所见所闻令人大失所望。

  是国际标准吗?

  6日下午3点,记者比正常时间提前一小时驱车前往北京国际贸易展览中心对某参展商进行约定好的采访。到了展馆离展馆500米处,便遭遇交通阻塞。在车流的裹胁和交警的指挥中,记者在展馆附近转悠了近40分钟,就是找不到停车处。展馆成了卡夫卡小说中的"城堡",可望而不可及。好不容易在一条胡同里找到了一个车位,刚一下车,收费员张口就要8元停车费,说是"上边规定"一小时两块,按4小时收费,都登报了。记者一看表,已是下午4:15,离车展闭馆只有不到两小时,但由于离采访约定的时间只有15分钟了,只好交钱赶路。

  在馆内的环境用"脏乱差"来形容丝毫不为过,还应加上"噪"和"挤"。污浊的空气令人窒息;各展台上放出的音乐和宣传声震耳欲聋,以至记者有两个事先约好的采访因此而被迫中断;攒动的人头加上参观者就近买来的气球令人无法看清展车的真面目;各种垃圾已跑上了展台;在7号馆门口,有一个20平米左右的露天摊位,两辆外观极其粗糙的展车并排停放,据摊主讲,他们花了2万元租下了这块地皮……总之,记者在本届北京车展所见与日内瓦车展所见相去甚远,其实,以往的国内车展大都如此,只不过由于见怪不怪,以前并未留意罢了。

  与如此恶劣的环境形成反差的是,主办者事先就宣称,本届车展的影响力"完全可以同东京车展、底特律车展、纽约车展、日内瓦车展这样的世界级车展相提并论","已经跻身世界车展前10位,确切地说可以排在第7位","根据今年的情况,把下届北京国际车展提升到第6位将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一些媒体也在为"创纪录"的参展厂商和参观人数而发出赞扬之声。

  综合专家们的观点,国际一流车展应具有如下标准:世界级厂商参展;有一流的新车或概念车首次亮相;场馆面积和配套设施一流;主办方服务质量一流;有大量来自各国的媒体和参观者。以此标准来衡量,本届北京车展恐怕只满足了第一条。硬件差的问题好办,只要主办者注重长远,舍得投资,而非"充分利用现有条件"能捞多少就多少,集资盖起一流展馆并非难事。关键是软件,即:服务。

  花钱买票的观众得不到应得的享受,似乎情有可原,中国人多嘛,主办方干嘛不借机多弄点门票收入。但有参展商说,东京车展面积为10万平米,比北京车展的8万平米大不了多少,而观众人数为170万,4倍于北京车展的人数,但情况根本没有这么"乱七八糟"。

  最倒霉的是参展厂商。据一位参展商反映,北京车展是"世界上最贵的车展",每平米展位收费达325美元,位置好的地段更高达350美元,即使是在高物价的东京,每平米展位收费也不过200美元。面对收费虽高但服务如何的问题,几个被采访的参展商在异口同声地说了一句"没有服务"后,分别作出了如下回答:他们(主办者)强迫我们住有他们股份的XX大饭店,我们不住,他们就要查看我们住在别的饭店的帐单,要我们按帐单上25%的金额交费;他们不让我们运货的车辆进入展馆,要我们在合同之外再花5万元买车证,才可以进入;本来我们已经和他们签了合同,在展区内竖广告牌,但他们突然说,别的厂家出价更高,费用要由3万增加到5万,做不做没商量;本来,我们已经签了在展区内做广告牌的合同,并付了款,可他们后来说不行了,又把钱退了回来,也不说明原因,后来我们看到,原定给我们做广告的那个馆外露天位置让一个厂家摆了地摊;对参观人数不加控制,太挤、太乱,我们的展车被划坏了好几处;真正的国际车展布置展台,可以24小时连续工作,而北京车展只给7天时间,并且只许白天工作,晚上8点以后每小时加收400美元……当然,只是记者采访过的参展商这么说。如果主办者委托北京市零点调查公司所做的调查中有"参展商满意度"一项的话,结果或许会大不相同。

  质次何以价高?

  最令参展商恼火的问题恐怕是:既然环境和服务如此低劣,为什么还要参展?在厂家的反应中,看到的是愤怒与无奈。一方面,中国汽车市场巨大的潜力强烈地吸引着厂家,他们必须参展;另一方面,展览业的垄断使他们没有选择,只能参加质次价高的车展。有的参展商说,北京国际车展只有一个,对我们来说太重要了,没有办法,就是搭个棚子,我们也可能会来。

  根据有关规定,办展需要有有关部门的批文,而只有极少数与有关部门有隶属关系的展览公司才能直接得到批文。这些公司要么直接办展,要么将其高价转让给其他没有资格直接得到批文的公司办展,自己挂个名,坐收渔利。前者导致办展者得以利用垄断的力量,在毫无竞争压力的环境中,只顾办展收费,不管服务质量;后者使办展者在好不容易得到一次机会的情况下,难免要狠狠地来一次竭泽而渔。其结果是,中国会展业虽固守着极其巨大的市场,但管理和服务却长期在低水平徘徊,至今出不了一个真正具有国际水准的展览会。

  总之,中国会展业的开放程度大大落后于整体经济开放程度,与此相应,中国会展业的发展也远远落后于整体经济的发展。这恐怕是不争的事实。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文件中没有对会展业进行保护的条款,而批文制也未随中国正式成为世贸组织成员而被取消。看来,展会批文制似乎成了中国经济对外开放中的一个灰色地带。

  出路何在?

  在中国改革开放20多年后,这本是一个不言而喻的问题。遗憾的是,现在还要争论一番。

  参展商们基于痛苦的经历,一致认为应在会展业引入竞争机制,使他们能有所选择。

  作为本届北京车展承办方之一的中汽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公司总经理赵海明在北京车展前对媒体说,会展业作为服务行业的一个分支,迟早要放开。世界上的展览公司,迟早要来中国办展。会展业是市场化的,符合一切市场要素。目前靠国家保护的有利条件,不会持续很久。从大趋势来讲,我们不应该害怕,这个大门迟早要打开。我们的对策,一个是联合,一个是面向市场,通过竞争优胜劣汰。

  有人说,现在大大小小的车展已经够多、够乱的了,如果开放,那还了得。可事实上,这些车展大都由官方直接或间接操纵(不是简单地提供服务),而不是能对自己的经营行为负全责的市场主体进行的自由竞争。这种情况与其说是开放(尽管还没有开放)的结果,不如说是巨大的市场引力使批文制扭曲、失效的结果。会展业开放或许会在一定时期内造成一些混乱,但正如其他行业的开放一样,这是一个难以避免的过程,其结果是优胜劣汰。政府应做的是,如何在这一过程中建立一套有效的机制,进行监管,防止不负责任的公司坑蒙参展商和参观者后逃之夭夭。鉴于中国在亚洲及世界经济中日益重要的地位,巨大的市场潜力和优越的地理位置,只要开放会展业,引入竞争机制和国外一流的会展理念及服务手段,迫使展览公司全力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尽量压低价格,就一定会出现真正世界级的车展和其他展览会,从一个方面为中国经济注入活力。(何仑)

(编辑:)
yes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