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轿车进入家庭历程之轿车大论战--回访正方之一

http://www.sina.com.cn  2002年06月05日 13:40  北京青年报汽车时代

  李安定:我为“轿车梦”鼓与呼

  1989年初,《了望》杂志刊登了一篇题为《但愿不是一个梦》的文章,第一次提出了轿车进入中国人家庭的设想。作者李安定是一位捕捉过改革开放许多“第一个”的新华社记者。这篇文章也使他成为国内媒体鼓吹“轿车进入家庭”的第一人。

  十多年来,李安定不断执著地探讨这个话题,像一个斗士,极富思辨性地论及轿车进入家庭可以给中国经济、社会、现代化带来的发展空间和富足。十多年前,让老百姓买轿车的观念也许过于“前卫”,为此他遍尝了酸甜苦辣。但是他的观点影响越来越大,国内外汽车业、主管部门直至中央领导都对他的文章给予关注。1998年作家出版社出版了他的专著《家庭轿车诱惑中国》,成为读者喜爱的畅销书。

  今天,“鼓励轿车进入家庭”终于写进“十五”计划中,虽然新旧观念的交锋仍在继续,但是中国老百姓的家庭轿车毕竟开始起步。为此,记者采访了李安定,他现在担任新华社国内部专职编委、高级记者,以报道国内宏观经济而知名。

  记者:在轿车进入家庭的理念里,你认为最核心的问题是什么?

  李安定:中国老百姓享受汽车文明的权利。

  享有轿车文明,是一个现代社会,尤其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老百姓应有的权利。这种权利的实现,既不是压抑限制所能永远阻止的,也不能靠明智善举所赐予。政府部门应该做的,是采取有效措施,发展汽车工业,改善使用环境,制定严格的环保与安全法规,从而保证老百姓追求更高生活质量基本权利的实现。

  出于意识形态的考虑,轿车在新中国建立之初被划为“资产阶级生活方式的象征”。

  轿车进入家庭多年来是一个谁也不敢碰的话题,真正在国人中引发过一场颇动感情的争论,倒是缘自1994年4月国务院公布的《汽车工业产业政策》。在这个文件里,第一次提到“任何地方和部门不得用行政和经济手段干预个人购买和使用正当来源的汽车”。尽管表达含蓄,这还是第一次在国家政策中承认了老百姓拥有汽车的权利。

  记者:中国轿车工业起步晚,是不是当时经济发展还没有达到相应水平?

  李安定:一位官员曾经告诉我,参加中韩政府间的交流,对方问:贵国准备何时发展轿车工业?他“谦虚”了一下:我国当前主要是解决人民的吃饭问题。没想到,对方十分真诚地说:我们韩国人恰恰是在还没有饭吃的时候,勒紧裤带决策发展轿车工业的。

  今天,一个汽车工业的工作岗位可以形成材料、能源等上游产业两个就业岗位,在销售、维修、公路、金融、保险、旅游等下游产业造就10个工作岗位。轿车工业的发展,使生产者、相关产业从业者致富,他们的消费,又增加了其他产业的收入,使更多的人买得起轿车……捅破一层窗户纸,生产与消费的良性循环原来就是这么简单。

  轿车只有在私人消费中才能强国富民。中国有3亿个家庭,10年之后,即使百分之一的富裕家庭把买车愿望变成现实,光是车价及各种税费,国家每年就可以回笼货币3000亿元。在日本,70%的公路建设费用来源于汽车(当然是私人的)的过路费,这一点,难道不能给中国人以某种启迪吗?

  记者:你把轿车进入家庭称作一个梦,今天是不是到了圆梦的日子?

  李安定:一个不会做梦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的确,10年前中国人刚刚走向“小康”,购买昂贵的轿车对工薪家庭来说几近天方夜谭。而那时我相信,轿车的价格和老百姓的收入是一对此消彼长的变量,总有相互靠近的一天。

  今天,三五万元,甚至10万元上下的家轿,已经接近了老百姓的购买力。但是在未来三五年里仅仅是轿车进入家庭的“导入期”,家轿圆梦路还很长。

  从长远看,国家要尽快出台鼓励汽车消费的政策,协调资源消耗与可持续发展战略,调控汽车保有量与使用环境的平衡;企业要尽快生产出不同价位和功能层次的产品,提供良好的销售网络和售后服务;金融机构要提供适当的消费信贷使潜在的购买力释放出来;消费者则要更加成熟,对购车的必要性、功能、价位做理性选择。

  比如说,在中国,城市道路、停车场都是“稀缺资源”。即使立马为家庭轿车修路架桥、建停车场也要花大钱,而且有待时日。可以预见,在今后三五年里,轿车猛增,超过道路设施建设速度,大街小巷车满为患,恐怕是个躲不过去的过程。

  比如说,尽管近两年瞄准老百姓的需求,汽车业开发出10万元级的“四大名旦”小型轿车,又冒出吉利、北极星、福莱尔一类微型轿车,增加了老百姓的选择,但是想想在法国市场上可供选择的车型有3000种,在赞叹今年春天中国车市火爆之余,心里也就会有了底,咱们中国人才刚刚站在汽车文明的门槛上。

(编辑:)
yes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