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国汽车消费的怪现象 为何一项政策10年难分娩

http://www.sina.com.cn  2002年06月03日 18:15  财经时报

  各利益团体此间长期博弈,令这个国家计委从1992年起便开始起草的政策眼下还没办法出台国家计委一位负责人对《财经时报》讲到讨论汽车消费政策的问题时说:“我们发到各个单位的消费政策(征求意见稿)有好几条,等转了一圈收回来以后,只剩下两条,第一条是,为了加快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特制定本政策;第二条是,本政策自发布日期起立即执行。中间许多内容被各单位划掉了……可见争论之激烈。”

  有国家计委负责人透露,《汽车消费政策》已经报国务院审批,近期即将出台。新政策对于打破汽车市场的地区保护、促进汽车消费及中国汽车业的发展等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但是《财经时报》通过确切渠道获知,所谓近期“出台”,不过是媒体的炒作。这份1992年国家计委开始起草《汽车消费政策》,正受到多方阻力,眼下还没法出台。

  《汽车消费政策》课题组一位负责人认为这个政策不会流产,但“变质”可能性在增加。他认为由国家计委起草制定的政策,最多是国务院办公厅批转,是行政条例,而地方部门又是执行的部门,许多事是船过水无痕。只有制定《汽车法》,用法律的条文来促进和规范汽车工业的发展。

  为什么一项政策10年难分娩呢?

  限制私车公共交通难的问题使得限制私车的声音十分强大。

  反对的声音认为,这个政策对于汽车企业和主管部门是件好事,但是对城市交通和社会整体来说,则可能是灾难。他们认为应该大力发展公共交通,限制轿车。他们断言,如果国家政策只从某行业、产业的局部利益出发,仅仅从拉动内需考虑或刺激消费的短期经济利益,社会的整体利益和民族的长远利益将会受损害。

  有数据显示,目前中国汽车年产量已突破200万辆,汽车保有辆约1600万辆,其中私人汽车约为530万辆。一项调查表明,70%的家庭在今后5年内有购车意向。专家认为私车消费将以每年20%-30%的速度递增。

  部门利益反对由于汽车消费政策的核心就是取消不合理收费和鼓励环保经济型轿车进入市场,因此遭到了相关管理部门的反对。比如原来负责收取车辆购置费的交通部。

  原中国交通部的一位高级官员讲了不少理由说明难以减费的原因,其中有一条是庞大的交通战线的职工队伍问题,谁都要靠钱养活。

  而据前中汽负责人说,国家收取车辆购置费的目的本在于筹钱修公路,但后来这笔钱显然没有全部用于该目的。

  再比如燃油税问题,1998年机械部的汽车管理部门就曾想以燃油税实施为突破口,改变整个汽车消费环境。把汽车进入市场以后的各个收费环节都消化掉。谁用的多就花钱多。这个思路得到国务院领导的认可。这件事涉及到要修改《公路法》相关条款,国务院先后3次向全国人大提交议案,最后获得通过。这在全国人大是很少见的。但是出台难,实行更难。由于部门的利益,使得燃油税至今没有实施。

  地方利益反对“中央合法不合理,地方合理不合法。”这是一位专家对目前汽车消费政策中收费问题的概括。

  他说,汽车的收费项目全是国税,没有地税,可是汽车都在地方上跑。为什么地方要收费?因为公路是公共产品,主要靠地方来投资,政府不能拿别人交的税去填补,只能收汽车的。所以说地方集资修路,然后收费是合理不合法。而中央可以出台法规,是合法,但是不出钱修路,而是用国债投资,这是不合理。

  条款难以操作难产的《汽车消费政策》提出,消费者购买百公里油耗低于4升、总长度在4米以下、总宽度在1.7米以下,并通过国家汽车型认证的载客车,可获得减半征收车辆购置附加税和免征汽车消费税的优惠措施。

  但是它实际意义却并不大。中国目前在较长的时间内,还不能推出百公里油耗低于4升的汽车,即使在技术上达到要求,高昂的成本也很难为用户所接受。

  中国的主流汽车制造业的规模、产量都是事先确定并经过政府严格审批的,生产大排量轿车的企业也是行业管理部门根据汽车产业布局确定的。如今为了鼓励发展节能车,反过来对已经确定的产品实行政策限制,自然要受到大型汽车企业特别是生产轿车企业的冷眼。

  目前一汽集团、东风汽车公司、上汽公司等大的汽车集团公司生产的轿车,最经济的也得每百公里5-6升油,而且外形尺寸也大得多。

  中国汽车消费的怪现象是:国家政策在宣传小排量轿车节油、环保、经济的优势?而各个地方开始禁止小排量车上路上桥行驶;国家有关部门鼓励发展经济型汽车的方案正在征求意见,各地限制经济型汽车上牌上路行驶的地方性法律法规就相继出台。这对汽车消费政策的出台无疑是个讽刺。

  税收优惠促进汽车消费是奢望《汽车消费政策》(研讨方案)提出了大排量轿车加税、小排量轿车减税等变动较小的措施,但是这个措施难以明确的主要原因,就是税务部门要具体核算,究竟车价的下降会不会导致总体税收的减少,如果减少就不能降税。

  税收显然是举足轻重的问题,如果生产和流通领域的消费税、车辆购置税不降,汽车总成本就无法降低,鼓励消费也无从谈起。但是,国家税务总局明确表态:至少目前几个大的税种不会降低。这意味着靠税收的优惠来促进汽车消费政策的实施仅仅是个奢望。

  如此可见,交通、税务部门不肯放弃既得利益,地方和管理部门又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只能向汽车用户要钱,而大的汽车工业集团又不在政策优惠之列,汽车消费者又无法参与政策的起草、出台与实施,因此,这个政策想不难产也不行。(本报记者 沈小雨)

(编辑:李良)
yes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相关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