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诺基作为中国汽车行业的第一个中外合资企业生产的第一个引进车型,18年前开始登陆中国,它是民族汽车工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它不仅结束了我国轻型越野车20年一贯制的历史,也标志着中国汽车制造技术开始步入现代化。
18年前,由美籍华人沈坚白先生做媒,北京汽车制造厂与美国汽车AMC跨越太平洋的握手,诞生了中国汽车行业的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北京吉普汽车有限公司。
当我们终于向世界开放,骤然推开国门的时候,才清醒地看到,禁锢了太长时间的民族汽车工业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至少落后了30年。历史责无旁贷地把引进汽车先进技术的重任,首先赋予了北京吉普。
究竟引进什么样的产品和技术呢?作为中国汽车行业引进生产的第一个整车产品,当时毫无经验可以借鉴,北京吉普为此开始了苦心的寻觅和探索。1983年12月,即合资开业前的一个月,北京吉普董事会曾决定以AMC的CJ系列汽车为基础,采用中美联合设计的方法生产二代产品BJ213汽车(第一代为BJ212轻型越野车)。后经中美双方论证,认定联合设计的时间太长且耗资巨大,加之当时的设计水平也不成熟,再者联合设计的参照物CJ系列车也因落后而即将淘汰换代,因此这一决定搁浅了。后又决定上AMC的YJ产品。就在北京吉普举棋不定的时候,刚刚从Jeep母腹中诞生的切诺基已经在北美市场上形成了轰动效应。
恰在此时--1984年7月,当时负责国家外经贸事务的国务委员陈慕华女士在访美期间,应邀顺访了AMC。这位对北京吉普寄予厚望的领导人细致地了解了AMC的系列产品,最后她相中了切诺基。随后,一辆宝石蓝色的切诺基和她一起来到中国。
"在你们的总合同中要引进CJ技术,这个车就要被淘汰了,为什么不引进刚投产的新型切诺基?"经贸部外贸局转达了陈慕华女士的建议。应该说,这一建议特别是在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换型转轨的起步阶段,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与此同时,北京吉普的决策层也经过反复的比较论证和对几个国家的汽车制造业的考察,中美双方于1984年10月就产品引进达成了共识。即:以引进体现美国最先进技术的最新产品切诺基为基础,以CKD组装为起点逐步实现国产化,在消化吸收动态技术的基础上开发新产品。并决定在1985年10月1日前投产切诺基。
虽然美国人当时对北京吉普引进切诺基并不反对,内心里却疑虑重重,因为要求引进刚投产一年多的新车型,这在AMC的海外合作者中尚属首家。为此,AMC曾一次就派出以常务副总裁为首的3位副总裁和8位部门经理及各专业专家来中国实地考察。这种充满政治色彩的疑虑一直延续到1985年元月2日。
AMC董事长兼首席热行官第德瓦戴在底特律总部对来访的北京吉普中方人员说:"过去与社会主义国家打交道的教训告诉我,一旦拿到全部技术,他们就会把外国人赶走。"原来这就是AMC没有近期交付切诺基图纸的主要原因。在场的北京吉普董事长吴忠良严肃地回答:"我们中国人办事是守信用的,绝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我们确保履行20年的合同,合作得好还可以延长。"经过双方的坦诚相见,原来忧心忡忡的第德瓦戴最终也爽快地表示:"AMC将全力以赴确保切诺基项目成功。"
1985年9月26日,距今整整16年,第一辆切诺基驶下了北京吉普总装线,由国务委员陈慕华女士为新车的投产剪彩。剪彩仪式结束后,AMC总裁凯培先生买下了在中国生产的第一辆切诺基,继而将它送给了北京市政府。1987年,北京市政府又将这辆具有历史意义的中外合资生产的第一辆切诺基赠给了华盛顿市市长马里恩.巴里先生,以表达对友好城市华盛顿的友谊。这辆切诺基曾在庆祝美国独立200周年的盛大游行中一展风采,后存放于华盛顿科技博物馆。
(翟长青 文/图)
闪烁短信--时尚至爱 动感短信--最佳祝福
送祝福的话,给思念的人--新浪短信言语传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