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缺少竞争的事实,如今已为越来越多的人们所承认,原来坚决不主张竞争的人,现在也认为“竞争不足”了。应该说这是一种进步,说明市场经济的原则开始深入人心了。
但是,对此我们还不能过于乐观,需要看到,有些人对竞争原则的接受,仍然很勉强。他们一面口头承认竞争不足,一面却给竞争扣“屎盆子”,指责汽车工业的“散乱”是竞 争导致的,完全无视所有汽车厂都是行政审批出来的事实,说什么“自由竞争”不适合中国,如果放开竞争,还会再冒出二三十个轿车厂。退一步说,入世后只有5年保护期,放开竞争也来不及了,只能借助行政手段。在他们内心深处,还是只相信“有形的手”,不相信“无形的手”,总觉得行政手段比经济规律有效。
行政控制容易导致寻租设租,姑且不谈。首先它阻隔了市场,淡化了投资风险,传递的是虚假信号。它给人造成的错觉是,只要能上汽车,特别是轿车,就准能赚钱。这才是误导地方和企业盲目上项目的最大诱因。利益所在,无论你设置多少障碍,地方政府和企业总是能苦战过关的,这就是项目越批越多的根本原因。说汽车工业的散乱是行政审批的必然结果,是毫不过分的。如果是市场竞争,风险就摆在面前,是否还会有24个省把汽车确定为支柱产业?我看未必。
市场竞争,企业肯定是自由的,捆住手脚,怎么去竞争?反对自由竞争,实质上还是不赞成竞争,并且也不是什么创造。早在80年代中期就有“鸟笼经济”之说,要“鸟儿在笼中飞”,那是“计划经济指导下的商品经济”思想。今天我们懂得了,爱鸟,就得让它回归自然。诚然,自由竞争是要付出代价的,也是要花费时间的,但是行政控制付出的代价更大、花费的时间更长,过去45年的历史经验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对这种赞成竞争,又不愿意付出代价的想法,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刘世锦同志说,这是只想要竞争的结果,而不要竞争的过程,实在是一语中的。
记得60年代初,邓拓同志的《燕山夜话》里,有一篇《放下即平地》,引述了明代刘元卿《应谐录》中的一个故事:一位盲人过一条干涸小溪,不慎从桥上滑落,双手抓着桥栏杆,大呼救命,心想这手一松,必然坠入万丈深渊。过往行人告诉他,别怕,松开手就落在平地上了,盲人就是不信,紧抓栏杆不松手,大喊大叫。时间长了,终于精疲力竭,手松落地。盲人自我解嘲道:早知道是平地,何必自找苦吃呢?邓拓同志又引申,一层一层讲了很多道理,特别指出,盲人不知桥下无水,不敢放手,完全合乎情理。问题在于后来行人已经告诉他了,仍然不相信不肯撒手,就太不聪明了。此文在“文革”中被指为“毒草”,大批特批。
今天,在我们的经济工作中,类似这位盲人该放手不敢放、不愿放的事情,是否应该从这个故事中学习点什么?(程远)
订汽车新闻短信把握汽车时代先机        新浪企业广场诚征全国代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