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吉利汽车的传言颇多,什么吉利不在《目录》上,不能上牌了;什么卖不动车了,吉利要撤出汽车行业了;经销商白投入了;吉利资金短缺、亏损,股份制改造进行不下去了……归根结底一句话,吉利干不成汽车了。那么吉利汽车到底能不能走下去?这低价位的经济型轿车有前途吗?老百姓还敢买它吗?区区十几亿元的民营资本介入庞大莫测的汽车工业真会搅翻天吗?请看今日辚辚三人行。
主持:本报记者李卫杰(以下简称李)
嘉宾:《中国汽车报》副总编吴迎秋(以下简称吴)
嘉宾:非常汽车网主编谢卫列(以下简称谢)
李:目前关于吉利有各种传言,吉利到底怎么了?
谢:说白了,吉利带来的低价位触动了某些人的神经,先是主观认为吉利存在安全性隐患,但人家通过了清华大学的碰撞试验;后来又臆断环保不达标,可人家又通过了欧洲一号标准。对民营企业指手划脚,总充当市场经济的裁判实在令人不理解。
吴:吉利进入汽车行业的鲇鱼效应首先打破了干汽车的神秘感,引起了传统汽车企业之间的强烈碰撞,例如吉利不同于传统意义上大投入、大规模、追求大产出的套路,而是遵循一次规划、分段实施的发展方向。同时,吉利不断实行拿来主义?在汽车制造业引入新的理念,产品定位走低价位,在消费者定位上崇尚普通消费者消费得起的汽车,在自我认知中破除神秘感。
李:有千亿家底的中国汽车工业怕吉利的十几亿元折腾吗?
吴:目前如此弱小的吉利进入中国汽车市场,被个别人视为洪水猛兽,看着吉利觉得头疼,这说明中国汽车行业还不发达、弱不禁风,经受不起挑战。吉利不与别人争中高档车市场,只做经济型轿车,因为能力和实力做不到龙头的位置,只能是一种补充,民营资本及其运作本来就是一种补充。
李:吉利以民营资本干汽车,渺小的外行冲击了壁垒森严的内行世界,走到今天可谓艰辛重重,它会放弃汽车吗?
吴:眼下吉利要打基础、练内功,以迎接加入WTO后的宽松局面。因此,今后3~5年是吉利汽车发展的关键,放弃汽车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唯有做精、做强才能依靠自身克服眼前的困难。如果说3~5年后中国汽车的质量和价格与日本、韩国不相上下,那么中国的汽车业就不惧怕WTO了。
李:传言吉利不能上《目录》了。这大概是它目前做汽车最大的阻碍吧。没有通行证,你如何在汽车市场生存?吉利能冲破困境吗?
吴:吉利面临的困难无形的比有形的大,挑战传统观念,捅破神秘感,涉及到产业管理的方方面面。吉利打破了以往沉闷的局面。国有企业市场机制的不到位关键在观念上,民营机制下的观念实质上是市场观念的魂,否则就会空洞化。四五年前吉利准备进入汽车行业时没有预料到今天这样的局面。吉利的基本型得到了原国家机械局的鉴定,通过了四大工艺、技术来源、设计工艺等专家认证,获得了生产许可。现在,产品日渐成熟,新品不断开发,通行证却又成了问题。今天,吉利要让汽车,尤其是家庭轿车真正进入百姓家。6年后,中国真正加入WTO后,目前的各种困扰企业的人为因素将一扫而光。
李:吉利下一步会怎样?走与他人合并之路,还是自己顽强拼搏?哪个结果好?
吴:有人说吉利要向大集团靠拢,我觉得未尝不是一条路。但不要硬靠大船,买张船票即可,千万别被绑上船。吉利需要3~5年的时间,要么登上可以抗风浪的大船,要么趟出一条血路来。日本专家考察完吉利说,当年日本几大汽车公司的起步与今天的吉利惊人地相似。
注:本报截稿时又得到最新消息,吉利欲和富康合作变形车,细节不详。但可以肯定的是,吉利合作的步子是迈出来了。
谢:在吉利面前只有华山一条路,没有回头路可言?不可能改产去生产其他产品。李书福称干汽车是走上了一条不归路,不能拿企业的生命开玩笑。
李:吉利车现在的质量如何?稳定吗?怎么保证低价高质?
吴:谈及质量的一致性,面对GM、Ford,吉利有距离,这正是经济型轿车要解决的问题。据称,吉利大学两三年后将为一线提供本科学历的技工。在中国,目前技工学院只有吉利一家。这是质量一致性中人的因素,也是决定性的因素。但愿到时候,这些人才真能发挥作用。
谢:吉利生产汽车走过曲折的路,但会继续朝前走。记得吉利的老总李书福说过,汽车工业100多年来的发展证明,在生产汽车上技术和设备都是国际通用的,没有特殊性,换句话讲没有秘密可言。吉利现在产量达到3万辆,年底将达到5万辆,至今没有消费者投诉和质量曝光。
李:不管怎么说,吉利的出现对老百姓是个好事。给百姓带来了实惠,汽车市场的价格下降了,竞争力提高了。不但有现在市场上价格最低的小轿车,还把普通人可望而不可及的跑车带入了现实。
吴:韩国现代跑车29.8万元,吉利跑车价格才十几万元。虽然正在报批,不知何时才能投放市场,但这款跑车是吉利100%的知识产权,车速能达到180公里,造型也正在进一步改进,下次露面会更吸引人。在安全性、舒适性、平稳性、制动性等方面通过一年多的努力,做了大量试验,现已初步定型。吉利对中国汽车、中国汽车市场功不可没。(蔚洁整理)
订汽车新闻短信把握汽车时代先机        新浪企业广场诚征全国代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