沸沸扬扬的三菱帕杰罗事件,使“日本制造”的光环又一次被打破。由此,使人联想到80年代中期发生的与今惊人相似的“三菱质量事件”。曾经担任过中国汽车贸易总公司华东公司副总经理的上海和平汽车销售公司副总经理徐宪成,日前接受笔者采访时气愤地指出:“日本三菱公司把自己在技术上所犯的低级错误归罪于中国的路况差,归罪于中国消费者无限扩大的民族情绪等等,其实是他们在重弹15年前的老调。”
徐宪成回忆说:1985年正是中日邦交正常化不断升温的年代。我国政府从日本引进了大量汽车,并由当时的国家物资总局把这批进口车配给各省市。华东地区的额度约有1200辆,其中700辆已销售,尚有库存400辆还未来得及销出,但各地用户投诉告急的电话已纷至沓来,集中反映三菱FK415、FK418两种载重车存在严重质量隐患———在各地使用后发现呈规律性的大梁裂缝和弹簧钢板断裂的致命隐患,竟分别占在用车总数的50%以上。
令人震惊的“三菱质量事件”引起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由国家物资总局、外经贸部等单位组成的联合调查组立即展开调查取证,并迅速向日方提出索赔。徐宪成作为国家物资总局所属的中国机电设备总公司华东产品管理处代表,当时直接参与了实地调查和索赔谈判。三菱公司北京事务所所长田中先生也带了一批专家随调查组赴各地核实。经过历时3个多月,先后数次对遍布各地的“问题车”
进行会诊验审后,日方人员开始由自信变成了自惭。照道理,在确凿无疑的事实面前,老老实实实接受索赔方案就能顺势收场。然而事情并非想象的那么简单,三菱公司明知自己在材质选用上受设计轻量化指导思想的束缚,无视中国道路的现状,以致埋下了事故隐患的祸根,但在双方难计其数的谈判中,竭力以“路况差”、“超载重”等理由为自己开脱。
徐宪成一针见血地指出,日方软磨硬缠,目的是要把造成质量致命隐患的责任推得干干净净。然而,他们万万没有想到,铁证如山的“三菱质量事件”不仅在中国消费者中激起了公愤,在日本国内也遭到了舆论的谴责。眼看事态将进一步恶化,理屈词穷的三菱公司不得不在拖延了将近一年后,正式公开承认自己在设计上的错误,并同意除了将库存“问题车”全数召回外,还向中国消费者支付约60多亿日元的赔偿。
徐宪成说,从15年前的三菱载重车事件到如今的三菱帕杰罗事件,足以引起我们深深的思索。当我们揭开“日本制造”的老疤时,至少让我们得到一种警示:真正卓越的技术才是唯一值得信赖的。我们欢迎“洋品牌”,但决不可迷信任何“洋品牌”。一些进口产品牌子响,只是代表它过去的商誉,如果企业不顾一切地只知赚取利润,就会不顾质量,以次充好,蒙骗、坑害消费者。对此,我们要保持充分的警惕。
所属专题:三菱帕杰罗被禁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