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a.com.cn |
| |
新浪首页 > 车行天下 > 汽车新闻 > 正文 |
| 三菱:“日本制造”神话的破灭 闹得沸沸扬扬的三菱“帕杰罗”事件,到现在依然难以收场,让在中国风行一时的日本汽车大丢面子、大伤脑筋。 联想起近几年频频发生的日货质量问题的投诉,日本企业不明白,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纠纷在中国发生;中国消费者也不明白,一向以质量著称的日本产品,怎么也会有这么多的“假冒伪劣”。 是中方小题大作还是日方策略有误 日本人说,所谓的质量问题,其实都是些小问题,中国消费者带着民族情绪把它无限地扩大了;中国人说,日本企业界,尤其是汽车界,该好好考虑一下对华的产品战略和投资发展战略了。 这几乎是一个公开的秘密:日本人自信地认为,二、三流产品在中国照样有竞争力,于是规定一流的产品在本国销售,二流产品销往欧美,三流产品才销往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对这个产品出口战略,中国很多的消费者都有亲身的体验,不必多说。 在华投资战略上,以汽车为例,中日建交以来,日本一直采取的是产品出口战略。80年代中期,中国汽车业曾派出代表团访问日本,要求与日本合作,日本未理睬。当时正值日本汽车腾飞之际,十几年来,日本汽车企业一直集中人、财、物力攻占美国市场,对亚洲,则轻曼地采取出口打入方式。直到现在进入了21世纪,日本仍实施着向中国市场出口的延展性战略,只要卖得出就不在当地生产,仅仅把当地生产作为克服贸易摩擦的一种对策。 与此同时,日本在亚洲还一直提倡“雁形”模式,为了保持在亚洲的技术优势地位,日本曾表示要在技术上保持平均领先中国15年。所以,日本在华投资多采取的是劳动密集型的加工贸易的战略。日本企业常常以掌握能满足中方需求的技术自恃。中国把小型和节能作为轿车的发展方向,而日本汽车企业能在国际市场上名列前茅的恰是经济型轿车;日本在环保方面,特别是废气排放技术上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这一技术也是中国特别需要的,双方本来都有合作的需要,虽然中国一而再、再而三地诚恳地提出合作意向,日本依然故我、严守秘密,不愿拿出这些技术给中国。 日本的这些对华经济战略产生了什么影响呢?现实已给了充分的回答。虽然在中国进口汽车排行榜上,日本汽车遥遥领先,但中国消费者使用最多的、最熟悉的是德国大众、美国通用的技术和产品。更令日本企业想不到的是:20多年的纠葛,中国汽车业对日本企业的不信任感越来越深,不仅使日本汽车企业在华合资项目谈判上难度加大,而且间接地使中国汽车企业倾向欧洲。越来越多的经济专家认为,日本汽车企业在华所处的竞争地位不容乐观,其在华投资的战略是有欠缺的、过于保守的。这一战略虽然使日本保持了技术领先的优势,但却失去了许多获益的机会,失去了中国巨大的市场。
帕杰罗事件对日方和中方都是个教训 有日本人解释说:因为中国经济发展水平低,市场不发达、售后服务跟不上,所以日本才把老式的、初级的产品引进中国,因为这样更符合中国市场。这种说法比较牵强,因为,中国市场虽是发展中国家的市场,但在很多方面现代化的步伐是“一步到位”式的,60年代到80年代,日本产品在中国是高档品的代名词,因为我们对世界的认识远不如今天这样深入。现在中国消费者对世界的认识和要求不断提高,自然要求世界为他们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不断改善。再说,车型可以老一些、功能可以简单一些,但对中国市场不能轻视,对消费者的服务不能差、态度不能傲慢,不能用两种标准来衡量市场。 具体到三菱帕杰罗事件本身,中国有汽车专家认为,这是个很初级的错误。三菱公司设计的“感载阀”不是在帕杰罗原型车上就有的,而是为了特别的需要后加的。正因如此,加装“感载阀”的车辆没有像原型车那样进行相应的负载和道路实验,从而留下了安全隐患。三菱知晓这个错误后,并没有采取积极改正的态度,而是百般推诿,提出这是中国的路况不好造成的。中国人反驳:越野车就是为路况不好的地段设计的,如果都是走高级公路就没必要买越野车了,何况这样的车型还是专门为中国设计的。 三菱帕杰罗事件,同时宣告了两种观念的破灭:对中国消费者来说,只有技术是值得信赖的,不能迷信任何产品,“日本制造”的神话正在破灭;对日本企业界来说,对华产品出口和投资战略已经过时,需要根据中国的发展作出大的调整。 (作者:俞劲松 ) 所属专题:三菱帕杰罗V31、V33被禁事件 主编信箱
| |||||||||||||||||||||||||||||||||||||||||||||||||||||||||||||||||||||||||||||||
新浪首页 > 车行天下 > 汽车新闻 > 正文 |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C)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