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车行天下 > 汽车新闻 > 试车报告专题 > 正文

组图:宝马产良驹-测试纯种血统的宝马X5

http://www.sina.com.cn 2001年07月09日 14:44 车王

  喜欢骑马的人都会讲究座骑的纯种血统,喜欢开车的人都会追求驾乘的个性风格;立场鲜明的朋友是真正的朋友,特点突出的车才是最值得称道的车……

万千新闻任由你点 一起邂逅阳光有情人
小户型主阵容揭晓 多媒体互动学英语

  这是一部非常有特色的车,是一部充满新的设计理念的车,也是一部极易煽情、让人激动和尽情发挥的车。

  虽然我曾试过上百种不同款式的车,但宝马X5依然轻易地将我的情绪撩拨至了兴奋与忘乎所以的边缘,这种抑制不住的兴奋与畅快一直从美国的亚特兰大持续至了中国的北京……

  气质脱俗 仪表堂堂

  只有见到了宝马X5之后,才似乎有些理解它的设计师们为什么不把它划归至越野车的行列之中。

  从长相上看,宝马X5虽然与众多的越野车有些想象之处,但气质上却大相径庭。由直径较小的圆形前照灯以及弧形角式转向指示灯所组合成的前照灯组合,显得细窄修长,这就为宝马X5点上了一双慈眉善目的“单凤眼”,同时也给人一种朦胧的神秘和睿智感。“双肾形”进气格栅以弧面过渡与发动机舱盖形成一体化设计,加上弧形前风挡玻璃瑟车顶弧面过渡,使宝马X5的前脸看上去“天庭饱满”。而宝马X5的前保险杠与前裙部的结合则采用了双梯形线条设计,既富于变化又映衬得整个前脸“鼻直口阔”。这副“天庭饱满、地阁方圆、细目微张”的“福象”,赋予了宝马X5颇有修养的气度,更无法让人将其与乍膀舒肩、气质粗野又凶神恶煞的越野车同归一属。

  宝马X5两则的曲线设计极富创意,既使它的力量感得以显示又使视觉重心下移,令车的外形视觉十分沉稳。

  宝马X5的尾部设计又是一个引人注意的地方,整个尾部呈圆弧形,且圆中略带棱角,后保险杠下的裙部向内收缩,一方面突出了尾部丰满性感的曲线,使尾部看起来微翘,另一方面也使离去角增大,驾驶了宝马X5的纵向通过能力。

  温情体贴 善解人意

  坐进宝马X5的座舱,舒心的惬意由然而生。我最不喜欢视野窄的车,那样总会让人的心情很压抑,而宝马X5的视野很好,后视镜与车门两侧的大后视角反光镜几乎消灭了全部有威胁的后视盲区,弧形前风挡玻璃后倾角较大,上视角也由此而增大。略带弧度的A柱使转变时造成的斜向盲点变为最小,加上较高的座椅位置令驾驶者的前视视野十分广阔。

  宝马X5的座椅调节是多方位的,所以可以让各种身材的人轻易地找到一份舒适的轻松。座椅弹性材料的弹性中度略软,表面衬以手感可人的皮面,既有很好的减振性又有很好的舒适性。座椅两则以靠背两侧的护翼与赛车专用的桶形座椅有异曲同工之妙。最上我喜欢的是可调的座椅支承面曲率,可以将人体重量的压力均匀地分布于大腿和臀部之间,这也是驱车数百公里未感到半点不适和倦怠的原因之一。

  四辐的方向盘,稍粗的握度,让人握起来既亲切又自信。方向盘上的几个按键可以让驾驶者在手不离方向盘时就完成调节音响、自动巡航等多种操作。宝马X5的音响配置也属准专业级水平,品质优秀,象位清晰、前后功率分配得当,有较强的现场再现能力和良好的空间感。

  仪表板设计十分简练,一目了然,一些随机显示的信息相当实用,如挡位、即时油耗、车轮空转的显示,使驾驶者随时可以得到有益的提示。

  空调系统采用的分区控温设计,无论前后排的乘员均可根据需要调节局部的湿度。

  宝马X5体现了一个“人人平等”的原则,每个乘员座位除配备了安全带外,后排乘员也能获得与前排乘员相同的安全气囊保护,加上侧气囊和头肩部气囊,可谓呵护备至。

  此外,在宝马X5中,我还看到了不少善解人意地设计:前照灯冲洗装置,方便装卸物品的后背厢翻板、卷帘式后背厢遮尘罩和侧、后窗遮阳网、滑轨式可调前排储物箱、倒车雷达报警装置、座椅调温、前后排阅读灯等。而这些设计都突出了“以人为本”的理念,让人处处感受到体贴的温情。

  才华横溢 个性鲜明

  宝马X5是一部很个性化的车,不管是在公路上还是在坎坷泥泞的山路上,它的表现真的会让人以为自己的驾技一夜之间就有了一个飞跃。

  一起步就感到了一种新的体验,如同驾驶一部中型轿车,若不是“高高在上”的视野感,似乎会忘记这是一部2095公斤重的恒久四轮驱动的车了。

  穿过亚特兰大市区很快就上了高速公路,由于事前不断听到告诫:“不要超速,美国的警察总是随身携带着几本罚款单的”,所以将自动可变手动顺序加减挡变速箱的挡位暂且留在自动“D”挡的位置。尽管是这样,那部署0度V形8缸双进双排的4.4升汽油发动机仍让我心满意足,因为我可以毫不留情地将前方和身旁的车甩在后边。而完成这一切只是需要花费几秒钟再稍稍把油门踩下去一点而已。宝马X5的油门和转向、制动的感觉很象轿车,两个踏板踩上去的脚感也很清楚,力度适中,只是对于我这个偏爱运动的车的“硬汉”来讲,制动踏板的力度稍稍有点软。

  与现代一流的自动变速箱一样,宝马X5的变速箱在挡位转换时相当顺畅平滑,几乎感觉不到瞬间动力损耗,在短时间里的提速时那种油门的滞后现象也变得非常短。

  随着睡书的翻动,我们离开了高速路进入了起伏我弯,车少人稀的乡村公路。有意拐出试车路线,在林间牧场边稍适拍摄,让其他国家的试车同行们前行一步,替我“趟雷”(有警察先罚他们)。随后将挡位改为手动顺序加减挡模式,狠狠地把油门踩下去,随着发动机功率的抒发和身体所感受到的来自前方的压力以及靠背给予身体的推动,热血冲到了脸上,神经也开始亢奋,转瞬之间车速便达到了180公里/小时。手动顺序加减挡模式下的操作,令宝马X5的运动感大大增加,也使操控自如的驾驶乐趣油然而至。

  宝马X5的循迹性非常出色,虽然我总是处于超速行驶,但宝马X5一直表现得身手敏捷,特别是用超过80公里/小时的速度过弯时的宝马X5,脸不变色心不跳,从容准确,没有一丝违背驾驶竭力的举动和难以胜任胆怯。即使是以60公里/小时左右的速度在弯道中变速过弯,转向力和后轮的循迹能力都依然能保持不变,这种功夫显然不是平庸的车所能修炼成功的。

  越野性的体现是在一段沟壑交错,地势多变的山林中进行。一段布满坑洼的硬土路上,我并不想将速度降至50公里/小时以下,目的是要试试宝马X5的减震系统。正象意料中的一样,减震效果很好,虽然可以明显感到几个车轮在坑洼中不断地跳动,但车内并不感到很颠簸。宝马X5采用的是整体车身、独立悬挂和动态稳定控制(DSC),这是目前世界上颇为前卫的电子行走稳定控制系统,它是由制动防抱死系统(ABS)、转弯制动力控制系统(CBC)、动态制动控制系统(DBC)和自适应稳定控制系统(ASC-X)组成,这是一套既精密又复杂的控制系统,其作用可以对每个车轮施加不同的制动力,车轮打滑时可调整车轮的动力分配并使打滑的车轮重新获得牵引力,在湿滑路面降低动力输出和扭矩力使车行驶得更平稳而易于控制。为了试验宝马X5的这套独门功夫,在通过一条泥泞的直道接一个较陡的上坡时,我猛地把油门踩到底,车轮打滑的瞬间车尾略略一扭,同时仪表板上的一盏警示灯闪了一下,旋即便平顺地冲上坡顶。嘿!这家伙真棒!

  宝马X5的另一套绝技是师承越野陆虎越野陆虎的智能下坡控制系统(HDC)。面对“只见大地不见天”的湿滑且陡的大下坡,根据组织者的提示我按下了控制键,启动了HDC系统,同时松开了制动踏板和油门踏板。宝马X5开始进入坡道,并自动地根据坡度将车速平稳地控制在了5-10公里/小时左右,这种感觉很特别,是一种能让遇到一丝危险就大呼小叫的女士们都能感到坦然的感觉。渐近坡底,我加了脚油,车子照旧迅速地提速,显然人的驾驶操作还是第一位的,HDC在加速时是不发生作用的(事后了解到,HDC只有速度在50公里/小时以下并松开油门时才作用,而加油时会自动转入等待状态)。

  也许是我跑得太快,很快便追上了前车,尘土飞扬,只能依稀见到前车在入弯前蝗制动灯闪烁,我却乐于跟在尘烟之中,以便检验一下宝马X5的密封性。结果车内空气如鲜,仪表玻璃未见落埃。

  试车的另项目是在试车场蜿蜒多坡的环形跑道上,以便让宝马X5施展一下它的运动才华。说实话,在赛车场里放肆地飙车是我非常熟悉的事情,但从未尝试过将身高1.7米的多功能型车开上赛道。

  在一圈之后对跑道的各个弯形有了大致的记忆和了解。第二圈用手动顺序加减挡模式操作,车速也一度达到190公里/小时(虽然厂方标称最高时速可达207公里/小时,但在多弯和对跑道不完全熟悉的情况下只能适可而止)。宝马X5过弯虽不能和专业场地赛车相比,却不比一般房车差,在过直角弯时,车子在离心力的横向作用力下也曾有轻度横滑倾向,车身也某种程度的倾斜,却可以清晰地感到DSC正在迅速地调整车子的状态,使车按照我的驾驶意图冲向下一个弯道。第三圈我特意采用自动模式驾驶,宝马X5依然雄风不减,运动叶道十足,只是出弯不如手动模式来得猛,需要回一脚油门再踩下去,让扭矩施展开才能将速度提升起来。

  名门之后 家风犹存

  宝马X5的设计者将其定名为“运动型多功能车”(SAV),这是一个新的概念,也是宝马的又一代创新产品。

  虽然宝马X5不同于宝马其它产品,但却非常明显地保留了高速稳定性好、安全系数高、起速快、操控性好,驾驶乐趣好,乘坐舒适的传统,同时它优秀的制动系统更是令人印象颇深。

  能够将传统的多功能车和运动型车有机地结合一起,显然是可以满足那些既喜欢运动型车又希望能有更多的施展空间的人。据说宝马X5还有手动挡配置以及运动悬挂的配置,只可惜没有机会一试,不地定次我一定不会放过它。(文/蓝河 图/蓝河、马克斯)



评论】【汽车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C)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