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汽车
选车

评论>正文

写给小米汽车的“商业计划书”

http://auto.sina.com.cn  2014年03月19日 11:46  车云网  赵铭锦 字号:

  编者按:本文是一位软件工程师的“天外来稿”,之所以这么说,确实是作者在文章中提到的一些观点,对于要造一辆车来讲,多少还是有些过于乐观。车云菌之所以全文刊发,是因为深感传统行业需要天马行空的跨界思维,哪怕现在看来是那么的不着边际,真理和出路也许就在不断修正、碰撞、融合之后,出现在某一处拐角。(连小说都敢发,你就知道车云菌对待离奇创意绝对是毫无底线的)。

小米小米

  去年八月家里刚买的一辆伊兰特意外被盗,让我开始关注汽车防盗产品,接着扩展到智能汽车、新能源汽车以及相关的车载系统、主动安全、车联网、混动技术、电池、充电技术等非常广泛的技术细节,同时也在关注着汽车外围的智能设备、4G、虚拟运营商、互联网金融等科技、互联网前沿动态。

  各种创新想法的积累和沉淀让我对这一领域有了系统的看法,在这里分享给大家(有点长),欢迎拍砖、多多交流!

  一、背景

  从政策、技术、市场等方面,电动汽车在国内发展已经有了很好的基础环境,现在国内市场缺的还是像Tesla那样在美国成功的产品以及背后的生态系统。Tesla在美国选择富人这个消费群体、跑车级别的车型、颠覆式的车载系统(驾驶体验)、大量配套充电设施建设和惊人充电速度、售前/售后透明贴心的销售/服务模式等,这所有创新使其带来了生态系统级的全新用户体验,从而取得了汽车界苹果成就。

  国内外传统汽车企业和供应商在汽车智能、新能源技术领域都在积极准备,一些优秀的产品已经上市,但是我们希望的自主品牌实现弯道超车似乎优势并不明显。国内在车联网、汽车电商、O2O和后装市场虽然有很多创新也不断有创业者加入,但是不管是用户体验、规模、影响力都很小不成气候,整个产业都需要一个苹果、特斯拉一样能够整合各种创新科技、自成体系带给用户惊讶体验的企业率先突围,然后带领相关服务、产业快速成长,冲破黎明前的黑暗,杀出一条路来。

  在我国互联网行业却充分发挥了创新能力,成就了一批伟大的企业和优秀的产品,在没有政策保护的情况下越走越强,国外产品很难进来。最近创新、竞争又进一步升级,BAT三巨头在各个领域全面展开了并购、投资,完善自己的生态系统,小米也按照自己的计划完善着自己的生态系统。

  和BAT不同的是,小米是软硬件结合的,采取的是终端+服务的模式,而BAT以平台服务为主,而且小米相对BAT比较开放,与各家都没有特别大的竞争关系,充分和三家合作,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走的是差异化路线,每一款产品都有自己的追求、计划,执行效率非常高,产品品质、用户体验、营销做的都很好并且产品之间的关系整合得非常紧密,一直都在不断优化调整。

  小米的产品已经形成了:1、以手机为中心的配件、软件服务等产品;2、以路由器、电视、盒子为主的智能家居产品;3、小米互娱及阅读等内容服务为中心的文化产品服务;4、周边玩具、衣服和第三方产品等小米商城,在符合“我们的时代”定位的广大消费者剩下最关心的产品就是小米公寓和小米汽车了,这两个传统领域都有太多太多可以被创新改造的地方,改造的结果就是惊讶的产品、惊讶的价格、惊讶的体验。

汽车汽车

  二、实现步骤

  1、调研、分析、定位,确定方向

  首先作为科技公司,可以采用和手机类似的方式,自主研发、代工生产。当然汽车涉及到的技术要求的广度、复杂度都不是手机这类普通电子产品所能比的,还有一些政策限制,这就首先需要能和传统企业达成战略合作,可以得到人才、技术、制造等全方面的支持同时保证对企业独立发展的控制权。

  然后作为科技公司我们做的产品必须是环保、务实、前卫的。我们可以选择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动两种车型:纯电动定位日常通勤,混动兼顾通勤和远途旅行,两者的电池容量要充分调研用户需求,控制电池成本,随着成本降低、能量密度的提升逐步提高容量;考虑到混动技术复杂度较高可以先推出纯电动。

  考虑到研发周期会比较长,且非智能汽车的市场存量巨大,可以采用小米盒子、小米电视的模式,同时开始研发。比较容易的小米盒子先上市,收集用户反馈、优化系统,为小米电视做好铺垫减少试错成本。在这里我们可以利用比较成熟的蓝牙OBD模块、结合小米手机对MIUI进行深度集成,提供“驾驶模式”功能,提供将来车机的大部分功能和用户体验。

  2、成立公司,招兵买马

  公司前期主要需要两方面支持:车机(包括系统、导航和车联网服务)和新能源汽车技术。

  前者,已经被阿里巴巴收购的高德非常合适,现在和将来可以合作的环节非常多,高德本身就有多年的车载导航经验和地图数据,车联网领域也在发力,其背后的阿里还有互联网金融、虚拟运营商、云计算平台等可以在车贷、车险、通信、车联网平台等广泛的合作,而且是双赢,阿里和高德的服务都是平台性质的,用一款优秀的产品可以快速扩大其影响力,并快速在其它汽车品牌普及应用。

  后者,比亚迪比较合适,不管是在传统汽车还是新能源汽车都有着全面的技术和成本优势,作为有责任感的民营企业比亚迪在合作上可以更开放、灵活、高效。

  此外将来还会有很多技术需要突破、引进,可以考虑并购、入股等多种方式合作。就像小米引入高通投资,将来肯定需要很多汽车供应商支持。

  资本方面,可以优先考虑有汽车投资背景的资本,在需要相关企业支持时能够提供协调作用。

  最终的原则就是公司始终控制在小米的生态系统中,保持独立性、开放性,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有了这一切后就需要快速扩充团队,把原来在传统企业得不到发展实现价值的人、想创业或已经创业的团队,想在这里获得更大发展的人都吸引到这个创新的大团队,通过扁平式的管理、高效的沟通协作形成一支战斗力惊人的庞大团队。

  3、研发

  手机的“驾驶模式”功能的研发,需要车载系统团队和MIUI团队、手机硬件团队进行合作,作为新一代手机、新一代MIUI的重要功能去发布。

  这块产品包括:小米手机+蓝牙OBD模块+智能手机支架/基座手机:带有NFC和无线充电功能的手机,运行具有驾驶模式功能的MIUI系统蓝牙OBD模块:可以实时读取OBD诊断信息,并通过低功耗蓝牙方式传递给连接的手机智能手机支架/基座:分带系统和4G联网功能和不带两种版本,都提供无线充电和NFC功能,手机放上去可以自动连接蓝牙OBD并打开驾驶模式、进入充电状态,带系统的可以安装SIM卡,内置GPS,可以用手机做一些远程操作和设置这里最重要的就是系统的用户体验能否超过传统车机,并和电话的传统功能无缝体验,免提电话、语音控制、车联网应用等等好玩的功能都有实现的平台。将来这些系统、应用还有手机和车机的互联体验都可以为以后的智能汽车做好铺垫。

  汽车的研发,需要注重技术的消化吸收并大胆创新和各小团队的合作,对新技术的开放合作,并用做互联网的效率、热情去研发汽车,遇到难点技术需要更多合作企业的协调支持,注重各个层次人才的培养。

  车辆外观可以考虑市场上年轻群体比较喜欢的小型SUV这种跨界车,对目标消费群体做好充分调研,体现我们追求个性、科技、高效、人性的精神理念

  续航里程、加速性能、最高车速也都要做好调研,作为产品的合理目标。

  在混动方面可以考虑使用:小排量具有涡轮增压+缸内直喷+可变气门正时等最新节能减排技术的传统发动机配合双离合+ISG发动机起停技术还有后桥电动机,实现增程、混动、纯电动、纯发动机等多种模式,并掌握ECU的优化技术,以后车载系统的远程升级不仅可以获得功能上的更新,还可以实现汽车更安全、更节油等功能。

  4、发布、推广

  智能驾驶模式的功能,可以随新手机、新MIUI一起发布,利用发布和上市前宝贵的时间充分的进行公测、优化、完善。

  由于混动技术相对复杂,可以考虑先发布纯电动版本或者混动版本延后上市

  产品基本定型成熟后,可以像小米路由器一样,拉开发布和上市时间,对于新鲜产品的优化和接受需要一个过程,发布后,我们可以现在少数城市开小米汽车体验店,用户可以到店参观体验提建议,也可以以短期租车的方式开走深度体验。

  推广方面完全可以按照手机的方式充分利用免费的社交网络,在上市前后可以通过电视广告的形式进一步扩大受众群体和影响力。

  5、销售、售后

  销售依赖官网线上直销,线下分步在各个开放购买城市的体验店起到售前体验咨询、提车交付和售后服务的作用,通过服务质量和绩效挂钩的形式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就像小米之家一样。

  这种模式下4S店已经不需要了,取代的是官方服务店,而对于车贷和车险也都可以在线和互联网金融、保险公司签订,保险理赔和维修服务可以由小米售后完成(提供服务的公司小米可以入股、或者通过提供专属服务产品进行合作),由于小米官方运营,所以服务和产品质量也都是标准化、可靠的,价格都是透明的。

  就像手机一样,有了这个生态系统平台,虚拟产品、更多的附加值更高的汽车配件都可以产生巨大利润,因此在手机上的成本价销售,赚配件和随时间和产量增长带来的成本下降带来的利润在汽车这个系统同样可行(虽然汽车是慢消费品,但是产品做好的话市场需求就会很大,而且周边配件、服务的利润也是非常可观的)。

  汽车本身就有很强的线下俱乐部文化,加上广大的米粉社区和爆米花活动,以及智能汽车带来沟通的便利和大量的使用心得交流,可以肯定小米的汽车文化也将是米粉的汽车生活和小米汽车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

  6、远期发展

  相对于手机创新已经出现乏力,汽车领域可以创新和应用的技术还有很多,人们还在充满期待,所以这个行业要想达到下一个相对稳定的周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要保持开放创新,时刻跟上步伐、努力成为苹果那样引领最新科技的公司,造福大众

  以上是我自己对智能汽车领域的一些想法的沉淀、总结,很多都很理想化,作为一名传统软件行业程序员,我对互联网、汽车还缺乏经验,实际接触的汽车更是很少,只是通过互联网广泛关注了一些知识,希望和广大从业者和爱好者多多交流,欢迎拍砖!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编辑:大大_Sunny)

意见反馈 | 保存 | | 打印 | 关闭

新浪汽车|汽车生活原动力

可输入140个汉字 新浪汽车 提问 >>

上传附件

上传附件
选择图片

请选择小于2M的jpg,gif,png图片

上传附件

图片正在上传,请稍候...

正在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