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汽车
选车

评论>正文

二线豪车的“人才棋”

http://auto.sina.com.cn  2014年03月01日 09:18  中国经营报  宋家婷 字号:

  日前,北京梅赛德斯-奔驰销售服务有限公司发布的人事变动通知,正式确认了现任戴姆勒中华区投资有限公司及北京梅赛德斯-奔驰销售服务有限公司公共关系及媒体传播副总裁王燕于2月底离职。据悉,离开奔驰的王燕将加盟即将国产的二线豪华车品牌捷豹路虎,并被委以执行副总裁的重任。

  事实上,类似的豪车品牌高层变动并非个案。去年5月,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原营销高级副总裁戴雷就任英菲尼迪中国事业总部总经理;再往前追溯,2012年9月,北京奔驰原销售执行副总裁付强跳槽沃尔沃汽车(中国)销售有限公司担任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同时其曾经的“副手”一汽-大众奥迪销售事业部副总经理柳燕也再次回归付强旗下。

  是什么原因导致一线豪华车阵营的高级经理人陆续跳向二线豪华车阵营呢?当然,一定程度上源于职业经理人无可避免的职业“天花板”,但另一方面,二线豪华车品牌逐渐释放出来的潜力无疑是吸引高级职业经理人“下探”的重要因素。

  其实,尽管二线豪华车无论品牌力、产品力还是渠道布局都无法与一线豪华车品牌抗衡,但相对于一线豪车品牌逐渐饱和的市场,二线豪车品牌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可塑性”。

  首先是品牌的可塑性。相较于ABB(奥迪、宝马、奔驰统称)在中国消费者心中已经根深蒂固的品牌形象,二线豪华车由于入华时间尚短,在中国市场尚未形成非常清晰的品牌形象。而无疑,在ABB久经磨砺的经理人们更容易帮助二线豪车品牌树立更加清晰的品牌形象。比如,戴雷对英菲尼迪“最感性豪华车品牌”的定位,柳燕及其团队对沃尔沃“以人为尊”品牌核心理念的定位,都在一定意义上突破了品牌原来存在的模糊印象。

  其次是产品的可塑性。众所周知,二线豪华车在国际市场都不乏令人眼前一亮的产品,但是对于中国市场而言,由于管理和地域问题,未能引入足够数量的产品,再加上引入的产品由于直接照搬国外市场而来,品牌发展往往不够“接地气”。而来自一线豪车品牌的职业经理人们的加入,可以帮助二线豪车品牌积极推进产品的本土化发展,尤其是进行“中国式改造”。

  第三是营销的可塑性。实际上,包括捷豹路虎、英菲尼迪等在国际市场上都声名赫赫,但在中国市场营销能力的疲弱,是导致其之所以为二线品牌的重要原因之一,而有着丰富营销的ABB经理人们在二线豪车品牌则有着更多发挥的空间。诸如通过赞助湖南卫视《爸爸去哪儿》这档火遍大江南北的娱乐节目,英菲尼迪的品牌认知度堪称一日千里,而这正是戴雷加入其后的成绩。

  第四是市场的可塑性。在中国汽车市场放缓的整个大环境下,相较于已经饱和的一二线市场,三四线乃至更下沉的市场正在成为新的市场增长点。相较于一线豪华车品牌,二线豪华车品牌更容易放下身段进攻“低线”市场。比如,2012年捷豹路虎网络已经从一线城市向二、三、四线城市延伸,沃尔沃去年提出“三个一点”(规模更合理一点、品质提高一点、成本再优化一点)的网络发展战略,重点布局三四线城市汽车销售网络。

  当然,除了上述四点“可塑性”外,求胜动机强烈也是一线豪车品牌职业经理人转投二线豪车品牌的原因之一。相较于ABB的大手笔投入只是为了“锦上添花”,二线豪华车近几年在华投入更为拼搏,为此不惜搭借任何可能性助力,包括全球高管来华鼓劲,甚至政府官员亲自搭台等。如2013年年底英国首相卡梅伦访华行程的第一站即是为捷豹路虎一份价值45亿英镑(约合450亿元人民币)的销售大单“站台”。

  毫无疑问,诸如沃尔沃、捷豹路虎、英菲尼迪等二线豪华车品牌经过几年的积淀,已经具备了向上突围的基础,在接下来的几年时间里,这些品牌也势必要在中国市场发力,而二线豪车品牌要成就自己的“发展时代”,众多拥有丰富经验的职业经理人的助力将必不可少。

扫描二维码,快速收藏新闻至手机,通过手机随时阅读。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编辑:大大_Sunny)

意见反馈 | 保存 | | 打印 | 关闭

新浪汽车|汽车生活原动力

可输入140个汉字 新浪汽车 提问 >>

上传附件

上传附件
选择图片

请选择小于2M的jpg,gif,png图片

上传附件

图片正在上传,请稍候...

正在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