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汽车
选车

评论>正文

竞购菲斯科要保持冷静

http://auto.sina.com.cn  2014年01月21日 07:09  北京商报  蓝朝晖 字号:

  一个濒临破产的菲斯科引起了李泽楷的混合动力技术控股公司与万向集团的纠缠,短时间内难有结局。据外电报道,日前美国法院批准了中国万向集团公开竞拍菲斯科电动车资产的请求,李泽楷旗下投资公司未能实现直接收购菲斯科的愿望,万向和李泽楷都各自提高了收购报价,万向集团还表示将在美国投产电动车。

  尽管菲斯科拥有在汽车尤其是豪华跑车外形设计上的知识产权积累,但作为一家濒临破产的公司,却引起了两家中国公司的竞价收购,这一点不得不引起业界的警惕。从某种角度上来讲,菲斯科更多的是具备在媒体上的名气,在车型生产和技术积累上并没有实质性内容可言。而作为收购者,李泽楷看到了电动车在中国的机会,并一再强调开创IT业与汽车互联的大胆尝试;万向则看起来更需要借助菲斯科实现“汽车梦”。

  此前,吉利东风、北汽都曾有意收购菲斯科,但最后只剩下万向和李泽楷,这一点不由得让人回想起三年前中国车企对萨博剩余价值的争夺。当时,萨博的母公司世爵明显看得出来中国企业想要萨博的技术、销售渠道等,因此世爵对国内企业展现了异常的暧昧态度,让中国企业竞价,从而坐收暴利。

  同样一个收购的棋局,这一次菲斯科也占据了主动。毫无疑问,菲斯科看到了自己想要看到的结果,收购的报价提高了,为了保证“生钱”的目的,菲斯科此刻更像一个等待拍卖的商品,谁给钱就和谁谈、谁给的钱多就和谁签约。

  从资料来看,菲斯科总共贷款超过12亿美元。不过,由于菲斯科未能完成原定的生产和销售计划,目前其账面上仍有欠能源部的超过1.71亿美元贷款。

  从资本层面上看,由于负债较多,虽然菲斯科有着不错的名气,但是对于中国企业来说依然是一个烫手的山芋。我们在海外收购上曾经吃过互相竞价导致失败的亏,也曾暗度陈仓成功抄底。如今,面对电动汽车的市场机遇,我们固然有强烈的提升技术的愿望,但更多的是需要在收购中保持冷静,而不是恶性竞争成为“冤大头”。

扫描二维码,快速收藏新闻至手机,通过手机随时阅读。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编辑:雪宁)

意见反馈 | 保存 | | 打印 | 关闭

新浪汽车|汽车生活原动力

可输入140个汉字 新浪汽车 提问 >>

上传附件

上传附件
选择图片

请选择小于2M的jpg,gif,png图片

上传附件

图片正在上传,请稍候...

正在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