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汽车
选车

新浪汽车 > 评论>正文

BMW i 连接今天与明天的桥

http://auto.sina.com.cn   2013年04月03日 11:04   北京青年报  吴毓 字号:

  一向强调驾驶乐趣的BMW,今年要浓墨重彩地导入“天生电动”的第二个子品牌——BMW i。根据宝马高效动力策略规划,2013年将电驱动车辆投放市场是该策略中期阶段重要举措。BMW i3电动车的量产,无疑将帮助BMW再次实现跨越,成为连接今天与明天的桥梁。

  碳纤维车身

  展示未来产品的模样

  在BMW兰茨胡特工厂,有近200位员工为超轻碳纤维强化塑料而忙碌。基础纤维织物从远在美国的摩西湖工厂运来,被成熟的技工根据使用需求排列纹理、堆叠注塑、预成型、水切割成型……依据上述工艺制成的BMW i3车侧框架,成年人仅用单手即可托起,重量只是钢质车身的1/2,强度却超过同样厚度的金属。

  使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制造BMW i车身之前,碳纤维材料已被广泛应用到BMW的其它产品中,特别是BMW M的产品。据生产进度表显示,兰茨胡特工厂的生产线每日可以制造约50件BMW

  M的碳纤维车顶——这说明,从纤维生产到回收利用的工艺流程,BMW已经完全掌握。随着用户需求增长、工艺效率提高,碳纤维车顶、发动机舱盖甚至车身框架完全可以进行大批量制造,并有望应用于BMW旗下的其他产品。

  可回收性

  贯彻全生产链的意识

  制造低能耗产品的同时,BMW未忘生产废料的回收,为大规模制造奠定基础。

  在兰茨胡特工厂,水切割后的边角料并非“废物”。特殊的收集技术、提炼工艺将帮助它们重返诞生地——摩西湖工厂,通过特殊的提炼工艺再获新生。检测数据显示,这些材料的性能数据并未降低,甚至可以成为主要原材料的替代品。

  被回收利用的不止是车身材料,曾经在MINI E上储存电能的电池组已有部分被拆解,成为BMW工厂、写字楼的太阳能蓄电组件,继续发挥余热。这意味着电动车的部件既可“返聘上岗”、也可“培训再就业”。

  可再生能源

  成BMW i工厂的能耗标准

  BMW并不满足于制造节能的汽车产品,更关注全制造过程的能源消耗,尝试用可持续利用的能源制造可持续利用的产品。

  显然,BMW的目标是实现完全的零排放生产,并已在做类似的尝试。在德国,负责制造电池组、增程式发动机的BMW莱比锡工厂,已开始使用风力发电;在美国华盛顿州,投资一亿美元的摩西湖工厂,完全利用水电进行纤维的石墨化处理;在中国北京,装备风力发电机、太阳能池板的5S经销商已于2012年开业……即使是BMW集团董事长诺伯特·雷瑟夫博士也承认,新能源车的发展将是一场马拉松比赛,而非百米之战。但他希望赢在起跑线前。

  与人分享

  是未来交通的基础

  在全球范围内,受制于充电设施建设、相关配套政策、法规尚未完善,电动车发展比较缓慢。但BMW对此早有规划。BMW集团董事伊恩·罗伯森博士强调,在中国推广电动车的前景乐观,但基础设施要投资、供电电压要达标……所有的事情都需要一步一步地做工作。

  在德国,自2007年启动的Drive Now车辆分享计划已有近9万人参与。参与者可通过智能手机应用程序查询附近可用的电动汽车,用后归还到最近的专用泊车、充电站点;由于集中管理,可以降低维护成本、提高充电效率。即使政府无力推进共用充电设施,BMW也可据此经验发展成为新的商业模式,帮助使用者降低电动车的使用成本。

  BMW i是一个双向战略,需要产品与用户的共同成长。i3带给用户的不止是车,更是通向未来的钥匙。文/吴毓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编辑:路宁宁)

意见反馈 | 保存 | | 打印 | 关闭

新浪汽车|汽车生活原动力

可输入140个汉字 新浪汽车 提问 >>

上传附件

上传附件
选择图片

请选择小于2M的jpg,gif,png图片

上传附件

图片正在上传,请稍候...

正在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