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车改革切勿催生二次浪费
陈喆
前不久结束的全国两会上,公车改革成了热议的话题之一。新华社发文评论称,“史上最严格”的一轮公车改革即将启动,改革顺应民意,将有力推动政府部门职能和作风转变。种种迹象表明,拖延时久的公车改革终于箭在弦上,自主品牌汽车企业或成最大受益者。
日前有媒体报道称,一汽红旗H7已经开始了大批量交付相关政府部门,近期将有500辆左右的红旗交付使用,一汽轿车的奔腾B90也被南方某省大量采购,上汽荣威950同样也被中央部委采购为公务用车。
表面看来,公车改革推进顺利,政府工作作风和形象有望通过使用自主品牌公车而有所改善,与中央倡导的勤俭节约作风高度一致。
但是笔者认为,公车改革操作过程中的种种不正之风也应该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比如现有公车是否应该全部淘汰或者更新,公车私用问题如何有效解决,如何规范自主品牌车企在公车采购中的竞争等等。
笔者听说了这样一个案例,某国企单位在本轮公车改革过程中不敢违背政策,把此前采购的路虎、大众途锐、奥迪等豪车进行集中拍卖,原价100多万的豪车刚刚使用一年多的时间,最终仅以30万元左右的价格成交,然后重新购买自主品牌新车。这就造成了数额惊人的二次浪费,实在让人痛心不已。
尽管该单位从此开始使用自主品牌新车符合了中央的精神,但如此解读公车改革政策实在是过犹不及,谁能保证原有豪华公车远低于市场价格的拍卖不会存在寻租空间?谁又给他们这样的权力去随意处置国家资产?
事实上,公车改革支持自主品牌是让人击节叫好的好政策,但在推出政策的同时必须对原有公车的处置方案提出详尽的细则。比如已经投入使用的合资品牌或者进口品牌公车是否应该继续使用?如果要更换,是否应该保证处置过程中的公开、公正和透明?对于全新购买的自主品牌车型招标过程是否应该同样提供规范的操作方案?
我们要注意到,民怨颇多的公车腐败其实并不能通过用自主品牌替换合资品牌车型就能一举解决。自从1994年出台《关于党政机关汽车配备和使用管理的规定》以来,我国的公车改革已经推行了17年,但公车费用过高、私用现象突出,使用效率低和超编超标配备等情况屡禁不止,人民群众反映强烈。
因此公车腐败真正的问题是使用过程中的腐败,选用自主品牌只是第一步,如果想治本,必须在使用环节加以严格约束,坚决避免二次浪费的发生。
比如说公车私用,这跟采购什么样的公车无关,应该可以通过安装GPS或者采用特殊号牌的方式加强监督;再比如使用效率低下,对于这样的单位可以通过货币化的方式加以解决;再比如公车购买和维修方面的寻租行为,应该加大打击力度,让腐败分子无空子可钻。
尤其是维修保养方面的问题,自主品牌企业的售后服务管理实际上比照合资品牌依然有一定的差距,如果不加以严厉打击,甚至会给相关腐败分子更多的侵占公共财产和浪费的现象发生。
总之,公车改革利大于弊,不仅对于改进政府形象和拉近官民距离大有裨益,更是有利于促进国内自主品牌汽车企业的长远发展,但政策往往都是双刃剑,必须要在进行大量调研的基础上,征求各方意见,让新一轮公车改革真正成为政府倡导、企业高兴、百姓满意的好政策。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相关新闻
-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