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汽车
选车

新闻版>市场营销>正文

上汽大通不是从零开始

http://auto.sina.com.cn   2013年01月24日 16:07   新浪汽车综合   字号:

  历史在提示,虽然每一次工业革命都不是以彻底摧毁一个旧的生产模式,只是添加一个新模式开始的,但正是这种“温水青蛙”的效应,让后知者落伍了。以往的事实已经说明,处在轻型商用车行业的从业者如果不清醒地意识到这一点,就会被无情的市场所抛弃。同时,必须看到,制造业与服务业的界限正变得模糊,个性化生产和自动化生产的未来工业生产方式也变得越来越清晰。

  撰文/颜光明

  上汽大通自亮相以来就风生水起,引起国内外汽车同行的关注。

  这是为什么?

  它改变了现有的“商用车思维”。确切地说,改变了轻型商用车的生产模式和经营理念

  作为跻身世界汽车十强,连续多年的上汽集团,曾以8次名列世界500强企业,受到全球汽车业的尊敬。2012年以产销超过430万辆的业绩代表中国车企在世界车坛上奏响了“中国汽车的最强音”。

  在这样的背景下,上汽自主轻型商用车板块正式启动,并以战略的远见和不凡的手笔在谋求商用车的突变,开辟出一片新的蓝海。

1

  如果说,在过去的一年里上汽不愧为乘用车市场领先者的话,那么,上汽大通商用MPV的成功推出必将是一件新闻事件。

  它的现实意义不仅是开拓了一个全新市场和一个产品的全新概念,而是为构建完整的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汽车集团呈现出勃勃生机。重要的是再次领风气之先,站在产业新的转折点上对汽车发展及市场格局做出了前瞻性的判断。在乘用车市场经历了“黄金十年”高增长之后,步入“微增长时代”的今天,上汽在轻型商用车领域以全新的姿态开始扬帆远航了。

  这意味着什么?为什么引起反响?

  当汽车刺激了消费并迅速趋于市场饱和之下,人们开始重新审视商用车在拉动经济中所扮演的角色(无论是物流还是商务)。这是既是行业的命题,也是汽车驱动转型的思考。尤其在城市经济中,商用MPV不仅是个移动空间的概念,而是一种经济思维(轻型商用车)。在国外,经济发达城市的经验已经做出示范。如欧洲,仅有3亿人口,轻型商用车年销量就超过200万辆,其中商用MPV就占一半。相比较,由13亿人口的中国,真正称得上商用MPV的年销量不足10万辆。如果仔细研究,就会发现,中国商用MPV还不止是数量和性能上的差距,关键是反映在城市之间对比上的落后。

  所以,MAXUS大通品牌诞生的意义就非同一般。这是“对城市物质批判”的进步。然而,从企业层面来看,这是上汽以全球化的视野和国际化的标准寻找到了与世界对接的平台,乃至拥有了自己的话语权。起步就站在了国际化的语境中,把目标确定在国内领先,跻身世界的轻型商用车品牌。

  以这样的创新姿态,传递的则是深度的睿智和市场的眼光。

  开创蓝海的先锋

  2012年,上汽大通作为国内商用车市场的后来者,在产品上市首年就拥有了6%的市场占有率,被看作强势出击的首战告捷。

  市场反馈,上汽大通产品和品牌的接受度蹿升之快,前所未有,仅一年多时间,其影响力已覆盖了整个轻型商用车领域,被用户认为宽体客车中最具竞争力的后来者。

  舆论认为,这是高起点的上汽大通借助世界著名商用车品牌和技术,结合自身经验积累的成功运作。从2009年动议收购英国著名商用车公司LDV及品牌MAXUS到2012年在无锡建厂,再从品牌发布到首辆车的下线,建立全国经销网络以及向全球同步上市等,仅用了22个月。整个过程被看作是大手笔,速度之快犹如闪电。有人称这是奇迹,也有人说,这就是上汽的速度。但归根结底,还是战略决胜的棋高一着。

  从产品类型上看,上汽大通推出的V80欧系宽体客车并不是第一家,全顺和依维柯也都有,并长期垄断,但长进不大。就市场而言,正在走向低端,留有很大市场空间。这就为上汽大通进入此细分市场提供了机遇。

1

  首先,上汽大通把V80定位高端商用MPV,抢夺传统轿车式MPV市场,契入商用与商务之间,细分出一个全新概念的目标市场。其次,发挥在物流和商旅的优势,强化商品力,以品牌营销打头阵,攻城掠池,出手不凡。再是,在专用车和改装车上挖掘多用途的特长,体现大集团平台实力。由此,从定位到营销,上汽大通以体系化竞争彰显优势。相比较,它的挑战性、颠覆性,以及超前性都要比以往的传统轻型商用车思路有所不同。

  高打高举,势如破竹。这是上汽大通的营销战术。从品牌发布拉开战幕。借助媒体轮番传播,有序推进,将品牌成功导入市场,通过铺垫最终引入产品,完成了从企业战略到产品战略,再从市场战略到目标定位的发布与运作。由此,为业界清晰地勾画出上汽大通发展的线路图和承担的市场使命。用户也清楚地了解到,上汽大通不是从零开始的一个品牌,也不是白手起家的公司,更不是没有底气的产品。

  如此大的动作,举重若轻,驾轻就熟,收到预期的市场效果。这说明商用车与乘用车在营销理念上还是存在较大差距。尽管定位不同,但轻型商用车的市场意识还停留在卡车的概念上,并没有关注到用户和需求已经发生变化,这就导致这一市场滞后的重要原因。

  值得关注的是,上汽大通进入商用车市场与其它车企最大的不同就是首先不是卖产品,而是做品牌。在新车预热和上市之前,传递的是品牌价值和理念,塑造的是品牌形象。将“技术、信赖、进取”作为价值观植入品牌,把品牌历史、人文、品位融入产品形象,改变了以往商用车没有文化诉求和格调取向的盲点,提升了产品的档次和品位。所以,当MAXUS大通商用MPV商杰版出现在首都等机场作为长期展示时,一个全新的移动共享空间的商务理念被树立了起来。由此改变了轻型商用车形象,开始受到市场的尊重。

  上汽大通的出现,激活了欧洲宽体客车一潭死水,对竞品发出了挑战。从行业的角度上看,提升了技术能级,带动了新一轮的产品竞争。以发展的思路来看,整合世界资源,为打造中国自主品牌高端轻型商用车,进入世界主流市场找到了新的通路。

  产业与资本的舞者

  上汽商用车曾给外界的印象是“短板”,或没经验。这是由于被乘用车的辉煌所遮蔽。其实,稍微了解中国汽车历史的人就不会这样看。

  中国汽车业从卡车起家的历史作为一种常识是不应该忘记的。在 中国112年的汽车历史中,真正涉及到轿车产业的时间也不过30年。所以,作为生产资料的卡车是计划经济年代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衡量一个地方工业基础实力的体现。作为凭证,1972年和1992年,上海著名的大通牌卡车(前身叫交通牌)先后被印在了上海市弍两粮票和50公斤上海市粮食支拨证上。前者对于50岁的上海人来说,谁也不会忘记这个品牌(大通牌卡车),在每天手里流通的粮票上所印制的卡车实际上代表着“国家建设”(物流),事关民生,在衣食住行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后者,即便是在上个世纪90年代还是上海集体购粮的流通证券。

  如果追溯历史,大通牌卡车诞生于1958年。翻开历史,中国最早的重型卡车黄河牌图纸还是由上汽提供。如果再往上推,中国最早的卡车和客车改装都与上海这座城市密不可分。沿着这样的视角看,上汽商用车的历史可穿越近半个世纪,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积淀。

  同样,诞生于1898年英国MAXUS品牌,拥有悠久历史和文化传承的品牌,享誉英联邦国家,行销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英伦血统与皇家渊源使MAXUS品牌与英国的宾利、阿斯顿氠丁、捷豹罗孚等一系列汽车名牌齐名。在欧洲商用车制造历史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2009年,上汽成功收购了英国LDV公司的全部资产,包括MAXUS品牌在内的全部知识产权、厂房和设备,以及在全球的经销网络。这是上汽成功收购罗孚知识产权之后又一次堪称不留任何遗憾的全面收购,一步跨越了轻型商用车短板的缺位,并站在了与世界商用车比肩的对话平台上。

1

  然而,上汽并没有简单地移植这个品牌,而是作为双品牌战略互为融通,打开了国内外两个市场,将大通与MAXUS形成合力,重拳出击,以1+1>2的品牌效应占领市场制高点。同时投资30亿元在无锡建立制造基地,同时也在谋划重返海外市场,建立新的组装厂。这些娴熟的动作和成熟的市场策略,是继上汽收购罗孚知识产权,成功推出荣威品牌,激活英国百年著名品牌MG之后的复制,并在产业与资本结合中破局。不过,重要的是借此把大通品牌资源重又盘活,嫁接了国际化的元素,为做强自主品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走通了上汽一盘棋,使轻型商用车在整个集团的产品构架中不再是孤军奋战,而是大兵团作战中一支生力军。上汽集团高层表示,上汽商用车标准是按照轿车的品质打造的高性能商用车,可靠性和服务标准都是以国际基准制定。

  上汽收购英国LDV公司和海外营销渠道后,同时整合了集团资源,建立了敏捷化、信息化、模块化、柔性化的生产基地。就产品而言,发动机是采用国际最先进的第三代高压共轨技术,排放达到了欧4以上标准。在整车满载情况下,百公里油耗8升左右。在安全方面,车身碰撞完全符合欧洲安全标准。

  然而,上汽大通首批大批量订单来自海外。海外客商除了看好产品本身的竞争力外,主要是是品牌的国际影响力在起作用。综合各种信息来看 ,MAXUS重返海外市场水到渠成,现已开始进入澳洲、非洲、东南亚等国和地区。国内经销商也从2012年年初36家上升到同年底 126家,预计今年市场占有率有望提升到8%。

  后来居上的“破局者”

  用“一石激起千层浪”来形容上汽大通进入轻型商用车领域并不为过。但业界并不认为只是个后来者,而是被看作是“破局者”。

  一年多来的市场表现已经证明,上汽大通无论是在产品制造和市场布局,还是品牌意识和营销方式等方面,已经显示出后来居上的态势,底气强劲。可谓,不破不立,破字当头,立也就在其中。正如业内人士所指出的那样,上汽大通颠覆了以往商用车的生产模式,树立行业新的标准。以无锡工厂为例,凡是参观过的人都留下了深刻印象。现代化的生产设备,先进的流程及高标准的工艺,包括管理和物流及操作要求等,上汽大通的生产方式几乎与造轿车没有多大区别,从投资规模和技术起点上来看,也是在国内同行中的翘楚。

  无可否认,在传统思维定势里,“干轿车是大学水平,干卡车是小学水平”的观念依然存在。即便是今天,人们对商用车的看法还是停留在“卡车”的陈旧概念里,这就导致整个行业企业素质和技术能级都很难提升的原因。从历史上看,被称之为“客车制造”的企业并不多(车身制造与底盘制造相分离),其实轻客也是如此。因此,客车行业起点低,技术含量不高,又与改装混淆,历史欠账多,也就成了汽车行业散乱差的重灾区。直到依维柯引进才被改变,有了轻型客车制造的概念。而今,上汽大通引进“体系化造车”理念不能不说是在此基础上的一大进步,其先进的制造技术和国内外一流零部件配套体系,起步就与欧洲标准看齐,又引入精益生产方式,包括上汽合资经验的反哺,可以说是集中外造车精髓之大成的领先者。

  业界预测,波澜不惊的轻型商用车市场将会因上汽大通的介入引来一场变局已在所难免。不过,“一流的工厂造一流的车”倒是真实地反映了上汽大通的现状和指导思想。同样,新车上市,首批210辆出口澳大利亚,再是进入高端商务车市场,引发MPV市场震荡;而后是InteCare行翼通上线,提供全网智能价值解决方案,以及新一代安全校车守护星和一批专用车密集推出等。吹皱了一池春水。尤其是提供 8项服务和3年8万公里动力总成保修及2年5万公里整车保修承诺,以国际级的售后服务体验,真正做到让用户“通天下 行无忧”。 同时,上汽大通旗下车型荣获了“城市多功能物流推荐用车”、“最佳经济效益车型奖”等多项荣誉。此外,在社会公益和品牌建设等方面,齐头并进,相得益彰,呈现出一个有担当和负责人,蓬勃向上的年轻企业形象。上汽大通的目标是打造国内领先,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轻型商用车品牌。

  可以预见,赢在战略,这是商用车竞争的全新思维。处在互联网时代的汽车制造业必须看到,数字革命已经进入了真实世界的核心部分,且已产生深远影响。也就是说,未来生产方式所有者才有权决定生产内容。从这个意义上讲,商用车的发展前景将是一片蓝海。

  历史在提示,虽然每一次工业革命都不是以彻底摧毁一个旧的生产模式,只是添加一个新模式开始的,但正是这种“温水青蛙”的效应,让后知者落伍了。以往的事实已经说明,处在轻型商用车行业的从业者如果不清醒地意识到这一点,就会被无情的市场所抛弃。同时,必须看到,制造业与服务业的界限正变得模糊,个性化生产和自动化生产的未来工业生产方式也变得越来越清晰。

  对此,上汽商用车已经找到了这种感觉,在轻型商用车的多样性、专用性、可变性,以及车联网的应用上看到了商机无限,等待他们的不仅是机遇,还有更为精彩的大戏正在上演!

(编辑:DOVE)

评论(0)
分享到:
6.39K
意见反馈 | 保存 | | 打印 | 关闭

新浪汽车|汽车生活原动力

可输入140个汉字 新浪汽车 提问 >>

上传附件

上传附件
选择图片

请选择小于2M的jpg,gif,png图片

上传附件

图片正在上传,请稍候...

正在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