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华发展铃木莫再避实就虚
新浪汽车讯 (鲍家翔 北京报道)
上周,来自日本总部的铃木副董事长铃木俊宏与长安以及旗下昌河铃木的高层齐聚北京,宣布批准了昌河铃木九江极低15万台发动机产能扩充的发展计划,并宣称该项目双方共投资1.68亿人民币。 厂方的高调宣传,让笔者一度倍感欣喜。在去年的“昌河风波”之后,日本铃木终于肯站出来直面问题,不再以当年的“隐君子”形象示人。但仔细回想,却发现情况并非如此。 在搜索引擎上输入“铃木”、“九江”、“15万产能”,会发现日期为2011年的报道比比皆是,九江发动机工厂扩产至15万的决定早在“昌河风波”之前便已决定,此时铃木的投资、表态,不过是按照此前的合约形式,并未显现更多的诚意。而内部人士更是坦言:“这次的公开宣传,不过是为了提振下经销商们的信心。” 但这样的“虚晃一枪”未必能够达到给经销商鼓劲儿的“实在效果”。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经销商向笔者表示:“虽然发动机产能扩充了,但并没有提到引进任何新车型,并不能带来实际的销量提升!之前还听说可能会国产超级维特拉,但现在这样的小道消息也都烟消云散了。”在这为经销商看来,如果铃木真的想要提振信心,需要的实实在在的,好卖的产品。 回望铃木在华引进产品的清单,小型车成为了绝对的主体。但这样的安排是否真的适合中国市场的需求?随着中国汽车消费逐步走入更新换代周期,SUV与B级车成为市场增幅最快的细分市场,A级车成为最核心的市场主体。反观铃木在华的产品线,多把重兵布置在市场增幅最低的A0级战场,而这一市场是2011年为数不多增速没有跑赢大市的区域。 号称全球十大车企的铃木显然不会对中国市场的走向没有丝毫察觉,早在此前铃木便早早将B级车凯泽西和SUV车型超级维特拉以进口的形式引进中国。但限于进口形式导致单车售价和后期维护费用过高,使这两款车型无法得到普及,使两款本该热需的车型变成了市场的冷门。 为何不早日将重点车型国产?其中的缘由不得而知,但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中国虽然已是全球最大的乘用车市场,但对于铃木而言,并非是最大的产品需求国。在与中国毗邻的印度,吸引着铃木更多的精力。根据统计,从2007年起,印度已超越日本本土,一跃成为铃木全球最大的市场。至2011年,铃木在印度的产量已至150万辆,该公司计划至2015年,这一产量将提升至200万辆,而在中国,其2011年的销量尚不足30万辆,而其长期目标是突破50万辆。铃木在全球市场的大局中,仿佛使出了一招田忌赛马,把竞争更激烈的中国市场拱手相让,而是发力在市场竞争度稍低的印度市场。 但这样的一招,虽不能说是一步“昏招”,但也绝算不上是一步好棋。摆在铃木面前的是一道选择题,中国还是印度?而多年前,同样一道选择题也摆在了丰田面前:中国还是美国?当然,最终丰田选择了美国,这样的结果笔者个人认为是成功的。为什么?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在美国和中国的市场上取得成功,也许财富收益相差无几,但在整个汽车业的影响力和成功意义却是天壤之别。 而如今的中国与印度,也有着与当时相似的境遇。随着中国汽车的高速发展,中国市场已逐渐成为一个极具代表性的标杆,众多国际车企都将它的市场需求作为金砖四国的代表性范例,在北美和欧洲市场之外,进行专属研发,进而再向发展中国家市场推广已成为惯例。如果在中国市场取得成功,其意义远非印度的成绩可以比拟。印度市场固然重要,但如果一味偏颇于印度,而忽视中国,笔者认为,这无异于“丢了西瓜捡芝麻”,孰轻孰重,铃木当心中明了。 中国的市场环境也许复杂,但这也正是其意义重大之所在。要想在这样一个纷繁复杂的市场上取得成功,不去实实在在的直面问题,躲躲藏藏,避实就虚,永远也不会真正把问题解决,更不用谈在市场上取得成功。拿出诚意,拿出勇气,直面挑战,直面市场,才是未来铃木应该在中国市场上真正的作为。
- 相关新闻
-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