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增450亿扩产,宁德时代能否守住“铁王座”?

定增450亿扩产,宁德时代能否守住“铁王座”?
2021-11-17 21:37:47 市场资讯
定增450亿扩产,宁德时代能否守住“铁王座”?

  作者/李鑫

  编辑/刘杨

  11月15日,宁德时代发布公告,将定增总额从之前公布的582亿元调整为450亿元。整体来看,调整后的募投项目更加聚焦在产能和研发。

  对于宁德时代来说,在动力电池行业快速发展的当下,加大投入是其继续领跑行业的关键。此外,老对手LG化学的一系列动作,也让宁德时代不得不紧张起来。

  今年6月,韩国LG化学拆分的电池业务子公司——LG新能源正式启动上市流程。据媒体报道,LG新能源的募资规模或将高达10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573亿元),估值或达100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5733亿元)。

  从整个动力电池行业来看,全球各龙头电池厂都在纷纷扩产,据《豹变》统计,仅今年国内融资规模就接近350亿元。

  宁德时代创始人曾毓群曾经说过:“假如我们不是世界第一,我们没有存在的价值。”面对LG化学的追赶,以及上游资源的紧张价格,宁德时代想要守住“铁王座”,融资补足弹药恐怕只是第一步。

  动力电池“暗战”一触即发

  上市仅三年的宁德时代,已经凭借1.46万亿的市值跻身A股前三,仅次于贵州茅台与工商银行,也因此获得了“宁王”的昵称。

  对比美股和A股的市值前十大公司,美国前十中有7家本土科技公司,A股市值前十中只有宁德时代、比亚迪两家公司上榜,“含科量”明显不足。

数据统计截止日期为11月12日数据统计截止日期为11月12日

  宁德时代的起飞,始于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爆发。

  根据乘联会数据,今年8月份我国新能源乘用车的销售量已经达到了24.9万辆,新能源汽车厂商的批发渗透率达到了20.1%,而全球规模第二大的欧洲,10月新能源车渗透率更是达到24.2%,再创新高,1-10月总体渗透率也达到了19%。

  新能源整车的爆发,直接带动了锂电池的需求井喷。

  据瑞典著名咨询公司EV Volumes的预测,到2025年,全球动力电池需求量将超过1000GWh,进入TWh时代;韩国SNE Research的数据则显示,2025年动力电池在电动车上的装机量将达到1163GWh,2030年为2963GWh,动力电池需求量大增。

  如此大的需求增量,不管是电池厂商还是整车厂,都对这一赛道虎视眈眈。因此,即便宁德时代目前拥有可观的市场份额,依旧不能掉以轻心。

  事实上,2015-2020年这5年间,动力锂电池市场第一的宝座就曾多次易主。前有松下、比亚迪争夺,中期宁德时代位居榜首,后期LG化学强势杀入。

  尤其是LG化学近几年发展迅猛,在全球动力电池市场的市占率从2017年的7%,一路蹿升至今年6月的24.8%,仅次于宁德时代,位列全球第二。在2020年,凭借海外新能源车市场以及国产特斯拉放量,LG化学动力电池业务在2020年上半年曾一度反超宁德时代。

定增450亿扩产,宁德时代能否守住“铁王座”?

  凭借海外客户优势以及海外市场发展,LG化学动力电池出货迅猛,直追宁德时代。2015年,LG化学出货量还只有1GWh,到了2020年则达到31GWh,同期市场份额从7%增长至24.8%,一跃成为全球Top2电池厂商。

  随着LG化学的崛起,动力电池第一梯队逐渐成为宁德时代和LG的“双雄会”。

  按照全球动力电池出货量计算市场份额,今年上半年,LG能源动力电池全球市占率为24.8%,宁德时代30.1%,宁德时代虽然领先,但并无绝对领先优势,面对LG化学来势汹汹,宁德时代通过融资来储备“军粮”,可谓未雨绸缪之举。

  目前,宁德时代合作伙伴遍布全球,每四辆新能源汽车就有一辆搭载其电池,为了匹配全球新能源产业链的增速,继续保持市场份额的领先地位,快速扩产已经刻不容缓。

  研发之争没有退路可言

  尽管动力电池入局玩家不少,但从行业格局来看,目前仍然是宁德时代与LG化学两强争霸。

  两家企业在竞争之外,都面临同样的研发难题。

  动力锂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它的研发、生产、销售需要围绕车厂客户特定车型的具体需求进行,随整车共同开发。根据整车厂商的采购惯例,只有通过其检验定型的产品,才能装配于对应型号的车辆。

  因此,动力电池产品的应用市场、环境对产品性能品质要求极其严格,只有不断地投入研发进行技术创新、改进工艺和材料,才能持续满足市场竞争发展的要求。 

  也就是说,虽然表面上看,动力电池抢的是市场,实际上背后比拼的是技术,研发上的重金投入可想而知。

  宁德时代的创始人曾毓群是技术出身,本科在上海交通大学读的船舶工程专业,毕业后进入电子行业,后来又参与创办了一家名叫ATL的锂离子电池公司。他还拿到了华南理工的硕士学位和中科院物理所的博士学位。

  曾毓群治下的宁德时代,不管是研发投入,还是专利数量,都处于行业领先。

  截至2021年6月,宁德时代累计研发投入已经超过了140亿元,从研发支出占营业收入比例统计,宁德时代除2015年外,其他几年均在6%以上。

定增450亿扩产,宁德时代能否守住“铁王座”?

  从专利数量和技术团队来看,截至2021年6月,宁德时代已经拥有境内专利3357项,境外专利493项,拥有研发技术人员7878人,为上下游合作研发和技术储备提供了专利和人员保障。值得注意的是,在同行公司中,宁德时代是少数研发支出全部当期费用化的公司之一,这意味着其利润表更加真实。

  电化学储能是支撑能源和交通绿色低碳转型,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基石。“十三五”期间,在国家科技计划支持下,宁德时代锻造了两项高含金量“长板”: 

  一是动力电池能量密度突破300Wh/kg,并率先实现批量生产,打破了高端电池由日韩垄断的全球竞争格局。根据韩国SNE Research数据,2021年1-9月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达到197GWh,同比增长了128%。其中,宁德时代以30.9%的市占率力压LG能源、松下、SKI等日韩巨头位居榜首。

  二是储能电池循环寿命达到12000次,日历寿命超过25年,远超国外先进水平。目前宁德时代开展的百兆瓦时级储能电站示范项目,减少了弃风弃光、实现电力平稳并网,加速了可再生能源对化石能源的替代。

  此外,在今年7月29日,宁德时代还发布了第一代钠离子电池,电芯能量密度可达160Wh/kg(第二代目标 200Wh/kg),超同行水平。

  宁德时代第一代钠离子电池正极采用了克容量较高的普鲁士白材料,解决了容量快速衰减这一核心难题;负极材料采用了具有独特孔隙结构的硬碳材料,具有易脱嵌、有循环的特性。

  钠资源全球储量丰富,分布广泛,成本较低,是铅酸电池、磷酸铁锂电池很好的替代品,在储能、电动两轮车等领域前景广阔。

  目前,宁德时代已经形成了总部+四大研发中心+十大生产基地的综合布局。总部位于福建宁德,四大研发中心分别位于福建宁德、江苏溧阳、上海及德国慕尼黑;十大生产基地分布于福建宁德、青海西宁、江苏溧阳、四川宜宾以及德国埃尔福特的综合布局。另外,在法国、日本、美国、加拿大等各国,宁德时代也均有控股/参股子公司,在国内动力电池厂商中率先完成全球化。

  尽管如今的宁德时代已经非常强大,但作为其老对手的LG化学,依然不容小视。

  根据DII专利信息库数据,在锂离子电池专利这一细分领域,截至2021年1月25日,LG化学所有专利为1273项,远高于宁德时代的283项专利。

定增450亿扩产,宁德时代能否守住“铁王座”?

  而在客户分布上,虽然LG化学和宁德时代的客户都遍布全球,但相比之下,LG化学欧洲、美国、韩国的客户更全。LG化学客户不仅包括主流车企,还包含小众车企,如伊顿、CT&T、马恒达。

  今年7月8日,LG集团宣布将在未来10年投入高达15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847.6亿元)在其国内打造电池技术和人才摇篮,使韩国电池技术领先全球,稳居全球第一。

  竞争者如此虎视眈眈,对于宁德时代等一批企业而言,无论是通过定增还是自有资金,在研发上都应不遗余力,否则未来形势恐不乐观。

  “牛鼻子”必须握在中国手里

  除了面临激烈的行业竞争,在如今“碳中和”的背景下,以宁德时代为代表的国内新能源产业链企业,还肩负着更多的责任。

  2020年9月,最高层提出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在2020年12月的联合国气候峰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30-60”目标被反复提及,标志着“碳达峰-碳中和”已成为国家战略。

  事实上,由碳排放导致的全球变暖,正成为一头真正的“灰犀牛”,不仅可以预见,而且破坏力极强。

  根据维基百科数据,以1901-2000年这100年的平均温度作为基准,21世纪以来,全球温度加快攀升,目前已增温近1度,气候变暖趋势确立。

  根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的预测,如果现行碳排放政策持续,到了2100年,相对于工业化之前的水平,全球平均温度将上升3.4℃-3.7℃,并且会持续上升。而温度的持续上升,将带来更高的降水量、更频繁的极端天气以及生态平衡的不可逆破坏。

  从碳排放行业结构来看,目前交通占能源活动中碳排放量13%,而公路交通则占交通行业碳排放的80%以上。因此,发展锂电池、电动车相关产业以减少交通碳排放,将成为落地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

  此外,作为产业链纵深最广的行业之一,新能源汽车也将成为拉动国内经济关键支柱。

  典型如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2019年7月特斯拉宣布,未来五年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的投资将达到140.8亿元。从2023年底起,该工厂每年需纳税22.3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正因为锂电这个新能源汽车最重要的零部件产业链在中国具有先发优势,才吸引了特斯拉来华建厂,从而带动了产业的大规模投资。

  对于以宁德时代为首的龙头企业而言,如何做好示范作用,带动上下游伙伴协同发展,将成为亟需思考的问题。

  今年以来,新能源电池所需要的原料碳酸锂价格不断上扬。截至11月15日,电池级碳酸锂的价格为19.5万元/吨,较年初涨幅已经超过230%。

  据2021年USGS数据,全球锂资源量主要分布在玻利维亚、阿根廷、智利等国家,中国锂资源量仅占比约6%。而根据华创证券的预测,未来3年全球锂资源缺口仍将继续放大,这意味着锂资源将持续维持高位,下游将持续承压。

  宁德时代前阵参与收购加拿大千禧锂业,本是希望完善产业链布局,但中途“被截胡”,反映上游材料的竞争也进入白热化阶段。

  放眼全球,想要抓住新能源机遇的不只是我们,新能源汽车转型也不只是一个国家,或者是一个地区的问题。

  今年8月,美国总统拜登签署行政令:2030年实现美国境内一半新售汽车为可“零排放”汽车,包括蓄电池电动车、插电式混合动力车、燃料电池车。这意味着美国本土车企也在加快新能源汽车的转型。

第26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展出的零排放汽车/视觉中国第26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展出的零排放汽车/视觉中国

  而在更早的2月,欧盟批准来自12个成员国价值29亿欧元的补贴,用于第二个泛欧电池联盟项目,以发展电池产业,摆脱对亚洲进口的依赖。

  第二个电池联盟项目被称为“欧洲电池创新”,涉及法国、德国、希腊、意大利、波兰、西班牙和瑞典等国。这个项目将覆盖从矿物开采、设计、电池制造以及电池回收的整个生产链,不仅能让宝马等欧盟本土企业受益,还将惠及特斯拉等非欧洲企业。

  以上种种动作均表明,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已经成为全球的目标。对于国内企业而言,企业需要守土有责,在与欧美国家企业的全面竞争中胜出。

  虽然我们有先发优势,但是现在韩国、美国、欧洲都在举国之力进行追赶和狙击。在当下复杂的国际竞争环境下,动力电池的争夺也是暗潮涌动,韩国总统文在寅今年5月访美后,三星、LG、SK、现代,四大韩国集团一共谈下了394亿美元的大单,在美国投资建设晶圆厂、电池厂、新能源车、充电基建等项目。

  到了今年7月8日,韩国政府又发布“K电池发展战略”战略,旨在2030年成为下一代二次电池领域世界引领者。

  在对外发言中,韩国政府不断强调“电池必将成长为第二半导体,创造韩国的未来”“今后10年的投资将决定韩国在全球电池市场的地位,我们将倾尽所有”,其战略决心可见一斑。

  为了响应韩国政府号召,3家韩国电池企业也宣布,计划到2030年总投资40万亿韩元(约合2247亿元人民币)。

  动力电池、储能、新能源替代是国家战略方向,电池这个牛鼻子必须把握在中国手里。以宁德时代为代表的国内新能源产业链企业,身上肩负着的是“全村的希望”。

  今年两会期间,曾毓群提交了有关“碳中和”的提案,宁德时代也开始了有关“碳中和”的规划。

  2020年,宁德时代在升级公司战略时就表示,未来要发展的方向包括:1。以可再生能源和储能为中心,替代固定式化石能源;2。以动力电池为核心的移动式化石能源替代;3。以电动化+智能化为核心的应用场景。

  产业发展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庆幸的是,国内已经有一批企业具备忧患意识,坚持投入,让将来的技术、产业突围成为可能。(来源:豹变)

新浪汽车公众号
新浪汽车公众号

更多汽车资讯,涨知识赢好礼扫描二维码关注(auto_sina)

相关车系

实时热搜

更多>>
点击查看完整榜单

热门视频

更多>>

热门车型

更多>>

竞争力对比

更多>>

购车帮帮忙

更多>>

汽车黑科技

更多>>

精品原创

阅读排行

新浪扶翼

行业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