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商业评论》记者 刘杨
2003年的一天,一个孤单的背影拖着沉重的背包,黯然步出北京吉普的大门。此人名叫陈群一,作为一名设计师,他与世无争,埋头苦干,直至积劳成疾,最终患上肝病。大家都知道,他的远大抱负是,成为中国一代汽车设计大师。
“我亲眼目睹了陈群一泪流满面的离开吉普。”一位曾经在北京吉普工作了30多年的老员工在说这番话时眼中浸满泪水。
陈群一,1993年从吉林工业大学汽车学院工业造型系毕业后进入北京吉普工作,从一名普通的员工一直成为北京吉普首席造型设计师,与北京吉普走过十年的光阴。
长久以来,北京吉普一直拥有一支强大的研发团队。一名北京吉普老员工这样告诉《汽车商业评论》:“当年的北京吉普,技术力量虽然无法与一汽相比,但是比起上汽、东风绰绰有余,那时候,都是诸多汽车企业派人到北京吉普学习。”
对北京吉普而言,陈群一的离开仅仅是一个开始,而最直接的导火索就是“挑战者”项目的无疾而终。
2000年,在北京吉普工作了10年的陆群,成为北京吉普产品部经理。同年,在北京国际汽车展上,由北京吉普产品部潜心五年自主研发的一款内部代号BJ2022、公开名称为“挑战者”的车型大放异彩。
人们被这款称为“中国第一个自主设计制造的越野车”吸引来。一位身形单薄的年轻人在展台上用电脑为观众展示汽车设计的过程,并把一些签名的造型效果图送给热情的观众。他就是时任北京吉普设计造型组组长的陈群一,这款车的外形主设计师。
然而,业界的认可没有给北京吉普更多信心,有关这款低端SUV的量产工作被否决了。
陆群说:“从1996年开始,公司组织挑战者车型开发项目,一直做到了2001年,最后被枪毙掉了。我从产品负责人一直做到产品部经理,都一直做着这个车,听到这个消息,就像自己养的孩子被掐死一样痛心,整个团队心情极为低落。”
北京吉普是由北汽和美国汽车公司(后来卖给克莱斯勒)合资,和后来的许多合资项目不同,北京吉普从一开始就在合资条款中明确,要开发自己品牌的汽车。陆群回忆说,北京吉普从一开始合资就开始做二代越野车,到1992年我去美国参加一个项目的会商,也是在研究北京吉普的第二代越野车。
“当时去美国是将一个概念的设计在那里做的,当时还不是克莱斯勒,而是美国的一个设计公司。”陆群对《汽车商业评论》说,“大家在一轮一轮地做着研发二代车的梦想,一轮一轮地在做着努力,但之前没有一次是成功的。”
1996年,新的一轮尝试开始。当时,北京吉普派了一批人去美国培训,美国人安排做2020车型,回来后,中方决定启动BJ2022项目,也就是“挑战者”,而且是由中国人自主开发。当时,北京吉普20年合资协议到期,新的协议延长总合同到30年,并且投资2.26亿美元开发新产品,其中0.26亿美元做大切诺基(参数配置 图库)(参数配置),2亿美元做挑战者。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