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车市盘点:消费者静心对召回 开悟or无奈
我国于2004年开始在小范围汽车种类上施行召回制度,到2009年扩大到所有机动车上。
修佛参道,讲个“悟”字。非有经历不能悟。年初的全球汽车行业大召回,业界纷纷评论称这将是汽车行业质量元年;一年过去,回望召回榜首的丰田汽车增长之迅速,消费者对于召回概念之接受,方知,“召回已是平常事”,中国车市更成熟。
召回是神马——在2010年刚开始的时候,汽车召回还只是一个陌生的舶来品,对于悲观者而言,它下面隐藏着产品质量漏洞和致命的设计缺陷;对于乐观者而言,它背后闪烁着品牌对自己责任的清晰认识与承担。
在丰田章男那四次标准的鞠躬之前,中国人对于召回的理解是混沌的。
盘点过去的一年可以发现,流年不利的丰田是召回的重灾区,随后奔驰召回、沃尔沃召回、日产召回、宝马召回则是对那些“丰田怀疑者”的一记当头棒喝,全年牵涉召回的汽车企业占到了所有汽车品牌的70%左右。在经过了95次的淬火之后,召回开始逐渐走出新闻的揶揄,走进普通车主的生活。
与大多数日用产品不同,汽车对于大多数拥有者而言,是一个复杂的谜团。普通人对这个铁盒子可靠性的理解,大多来自口耳相传的品牌印象,而对于其安全性的评估,则只有等到亲历车祸才会有直观感受。
汽车质量就像是车主们钱袋上的小孔,看不见,堵不住,很闹心。而召回则是一个定音锤,它明确地告诉车主两件事,一,你的汽车有问题;二,厂商会负责维修。召回也许具有爆炸性的新闻效应,但对于真正拥有汽车的人而言,召回只是一种责任制度,它延续了车主对于其购买品牌的依赖。
在新的汽车召回监督管理条例里面,主管部门对缺陷汽车的调查权大幅度增加,政府各相关部门将建立联动机制形成合力,对隐瞒质量缺陷的处罚力度大大加强。
在可以预见的将来,汽车召回将从现在的“幸亏不是我的车”,变成车厂、车商、车主共同的必修课。消费者会更加理性地将汽车看作一个并不完美的机械,接受厂商对于错误的积极修正;而汽车生产者和设计者也才能够更加平静地坦承自己的过失,及时作出恰当的弥补。
在一个成熟的市场里,打着质量无缺,绝不召回的旗号,虚伪地掩饰和拖延,才是最值得鄙视的行为。
神马观点
黄习伟:如果你刚买了一个月的新车被召回了,你是什么感觉?说实话,我感觉很复杂,既对买了一个质量不过关的车子感到担忧,又有些庆幸问题这么快被发现,2010年,伴随着汽车产销的高速增长,是召回的频繁发生。出现这种局面的原因,在于很多厂家为赶工而忽视对质量的要求。
我们这些新车被召回的人,是在为国内汽车产销的高速增长买单吗?
林辉莹:2010年风起云涌的召回事件给中国消费者普及汽车召回知识,让大家能够以平常心来对待召回行为。国内僵硬的召回制度令车主无法享受到与国外同仁一样的待遇,既然无法改变现实,大家唯有发发“何不到江浙生活、工作”的感慨。
徐钟:头几年召回是丑闻,现在召回又变成了可以上CCTV新闻联播的好新闻了,这是进步,但最大的进步还是咱的车子压根不用召回———咱质量坚挺。
雷敏:一台车两万多个零配件,赶上配套厂出点毛病,召回实在平常,丰田召回最大的“成效”是促使中国消费者更趋理性、成熟。
杨彩芳:在竞争如此激烈的商业社会,汽车企业主动召回其缺陷产品的行为,总算把公共安全摆到应有的位置,开始正视缺陷。
朱中齐:显然,仅仅从中国车市的实践来看,那些以为产品出现了召回就会导致声誉受损的看法也是片面的。召回,体现更多的是一种担当,一种责任和一种值得信赖的感觉。
麦宏坚:勇于召回,是对产品负责任的表现。召回体制的成熟度以及公众对其理解程度的高低,是车市成熟与否的反映。
采写:南都记者 林憬文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相关新闻
-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