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7日,第九届TC汽车互联网大会在上海正式开幕。作为一年一度的汽车互联网盛会,今年的主题是“汽车+移动互联网:跨界思辨汽车产业终局”。通过7、8、9日三天,集中行业话题,探讨汽车借助互联网实现转型与价值提升,在这场全球性汽车产业大变革中,打造中国车联网创新驱动力!以下为中国电信交通行业信息化应用(上海)基地技术总监黄晓彬主旨演讲。
黄晓彬:今天上午的三个演讲我觉得还是比较有意思,刚才是汽车人谈了运营商策略,现在我们运营商来谈汽车。
确实,新能源智能互联汽车是一个智能互联的趋势,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刚刚公检部开过一个汽车的新能源会,要求所有的新上市的新能源车必须要符合国家的所有法规。
确实,政府的推动会引发我们整个智能网联汽车在新能源车里面的率先使用。但是这个事情跟我们的运营商也什么关系呢?运营商首先是自运行的方式,确实能够在很多方面赋能我们的新能源网联车的业务。
第一个观点就是2017年由于产业链的滋生需求以及我们强大的外在动力,会造成规模化的发展,而且是率先规模化的发展,这个发展会很快。可能就会在2017年的下半年。
为什么我们会有这样的判断呢?可能主要基于这个要点,第一个要点是来自于车企的自身需求。我们可以去看我们传统的智能网联的一些需求,它的整个监测的流程,可能是缘自于市场的的需求,慢慢我们的销售部门为了客户需求会做一些产品。但是这种动力来自于市场,这种市场的需求和我们车企的制造基因是不一样的市场需求迭代非常快,我们车企为了做一个车型可能是要花好几年的时间,造成迭代比较慢一些。
大家看一开始都是市场部门跑在前面后面的工程、售后部门会慢慢地跟上去。但是新能源车的智能网联需求不是这样因为它是源自于和汽车的工程是一样的,我的售后部门需要看用户的反应,它其实是和我们车厂自身的基因是非常符合的,第一点就是智能网联汽车在新能源车里面是特别非常我们车厂自身的基因。
我记得万物如果光是内在的因素还不足以推广,我需要外力,外力就是在这个月工信部刚刚开的关于新能源吹的会,在这个会上提出了两点比较关键的要求,第一个要求每个车企自建的企业平台在2017年的1月1日必须和国家平台完成对接,第二,所有的车型必须在明年的4月1日完成数据测试。第二个要求也完成了相关处罚的要求。
大家是不是能够从这里面发现一些问题呢?我其实是看过一本书,这本书的名字叫做《大众心理学研究乌合之众》虽然我们一味地要去满足客户的需求,其实你很难定义客户需求到底是在哪里,所以造成了现在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一点点的无序,大家都在说揣摩客户的需求,大家看到意大利正投,包括今天发现的很多信息都是名粹企业,但是我们发现真的要推的话还是靠政府和国家强制性的标准。
平台的标准,传送数据的标准,终端的标准。
为什么说2017智能网联汽车会在新能源车当中推广,而且是率先的规模推广,我觉得这是我对于趋势的判断。
第二,既然有这样一个趋势,那需要有什么样的企业来做这件事情?如果一定要给新能源车赋予一个智能网联平台的话,这个平台由谁提供?我在这里先不说是谁,是运营商也好,车厂也好,但是这家公司必须要具备几个要素,首先不一定是一家技术开发能力很强的公司。为什么呢?因为国家的标准都已经订好了,但是拟稿必须是一家资源的密集型的公司,为什么呢?因为新能源汽车的运营涉及到很多自愿性的要求,打个比方说,通道的要求,存储的要求,数据处理的要求和人才的要求,你这家公司必须要符合以上的要点,我们才能够真正地去做整个新能源车的运营。
但是我再这边就先假设一下,运营商有没有可能会成为这样的一个赋能方?因为运营商具备以下几个要素,大家可能会觉得运营商只是卖管道的,可能只是提供了一些云资源而已,但是有一点大家不是很清楚,运营商是聚集了业界最多的大数据处理的人才。我们可能对汽车不是很了解,因为运营商自身需要分析很多用户行为数据,我们自己有很多这方面的人才,当然不一定会在运营商的主业公司,有很多人会在运营商的系统集成公司。立嗣肆类似于理想或者红迅,中国电信的。这些运营商为了用户的系统其实已经积累了很长时间的大数据能力。
从2016年开始,目前国内已经有三家OEM和我们签订了新能源车的整体服务协议,目前我们确实已经在做这个事情了。后面我会给大家讲一下我们的能力,我们所谓的赋能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第一个还是要讲连接,我觉得新能源车的连接要求可能会比我们传统车的连接要求会高,因为这次国家颁发的标准里面是需要传61项数据,再加上单体电池的数据,而且是每30秒钟就要传送一次,一旦发生所谓的报警,要求每一秒钟要传送一次,在现在这种T-BOX自身的存储不是很强的情况下,因为车企为了降低成本,可能会把T-BOX提的很高。
在这个时候运营商需要有一个非常好的连接平台和我们的网络覆盖,但是我们在这里也比较自豪地宣布一下,我们其实是有两点,第一点上周在我们的四川省,中国的第一个商业运营的800G地平的基站,目前已经正式上线了,我们总共会建设大概30多万个地平的800万的基站,明年数量会更加多。通过一年左右的时间,中国电信会打造国内最好的地平的的覆盖网络。它意味着我们的4G的网络覆盖会比3G还要好。
目前我们和爱立信合作,我们在明年上半年会打造一个连接性的网络平台。
第二个要讲一下我们的基础设施,讲到这一点就是我们自己也犯了很多错误,在今天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们的经验,一开始我们是觉得新能源车监控只需要在云上挂几个云主机,把服务往上一装不就得了,我们后来才发现错用公有云的服务方式是完全不能满足现在的安全监控的要求。
我打个比方来说,你的数据存储,你要求进行扩容,而且你这个数据要进行备份,备份好以后数据还要回传,你像你几个的数据回传到本地需要多长时间?还有一些在线备份的工具,我们其实也遇到过这些很惨痛的教训,如果大家要选择新能源车的话,一定是爱选择私有云,或者必须要自己,你可以委托给运营商,但是必须是一套看的到,膜的着的实体服务器,你可以把数据拷出来,如果你是放在云化的主机里面要拷的话都很难拷。
因为你要有很多的数数据安全性考虑,体必须要有分布式考虑,你必须要有后台。因为这次国家工信部要求的是要保存三年的时间,你完全可以把数据离线保存好以后用到快存储,就是对象存储的区域里面去,所以最终这个方案一定是一个私有云加上混合云的方案。但是当中还有一个问题,你当中的网络连接怎么办?其实最大的问题还是在于后面的网络连接,你必须是要依靠运营商的内部网络连接来实现这两个云之间的文件快速传输。
第三点就是我们的SaaS服务能力,这个平台的功能是我们的合作伙伴联合开发的,因为在和车上面的软件,运营商并不是我们的特长,但是我们和业界好的软件公司,而且有很多经验的公司我们开发了这样一套云安全监控的平台,在开发这个平台的过程当中也是经历了很多磨难,从1.0,1.5,2.0,3.0,现在已经到3.5版本了,一开始我们用的最简单的开发,后来发现数据一大,我们要调用一张表格,当时调了10几分钟才调的出来,当时就是因为数据的不合理,后来慢慢慢慢才开始提升我们软件的架构,会用一些大数据的方式来进行处理。
现在这个平台已经非常优化,而且目前已经可以和国标,上海,北京的地标做对接。
这个是一些具体的截图,这个我就不多讲了。为什么给大家看呢?这个目前已经做好了。
第三个想讲叫数据整合和分析的能力,这里面其实有一个非常关键的能力,就是运营商自身用户的画像数据,你们有人会讲为什么不能用阿里用百度呢?但是运营商的数据用可能是最全的。
中国的社交软件微信的数据传出都是明文传出,这些数据传出是在国际媒体被成为安全性最差的,因为它的数据是不加密的,所谓的不加密就是运营商都可能知道你传什么内容,聊天记录我们都可以知道,包括你个人的付费信息我们也知道,其实运营商是数据最全的一家公司,但是目前有三家运营商,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已经把内部的交互打通了,我们完全可以把数据拿数据,和用户分享做共享。
当然,在这里面我们还涉及非常重要的模块,我不可能降低车厂的成本,为每个车厂单独做一个物理机,我们会把多租户的业务进行网络安全。
最后一个就是开放,运营商一直在做一件事情,就是我们的按需计费。为什么呢因为这两天我在阿里云,阿云上有一个叫做API的市场,里面的API市场做的很好的,有很多API,有身份证查询的API或者有发送短信的API,我专门但进去看看有没有交通的API,但是很遗憾,里面的API目前只有号牌查询和交款相关的API,虽然我们在这里大家已经叫了好几年了,我们的车、人、路要融合,但是真正给我们互联网的开发者根本没有办法用API去调动所有的数据。
我希望在天翼云的API空间里面我能够直接输入一个车牌号,在授权的情况下我就能够开启某一辆的快递箱,这个API是在网上收费的,开一次100块钱。这个就需要我们真正的跨境融合,这一天如果到来了,我们的车和互联网才是整合在一起的,在这个过程当中新能源车可能会先走一步,因为你有这么多的数据,因为你要提供给我们的电池供应商,要给他们做诊断,你可能要给一些城市出行服务商、充电服务商,这个就有一个非常良性的开放,还有就是计费能力。按次计费,按月计费,这些往往也是运营商特长的,所以我今天给大家分享了这么多内容,我还有一分钟左右的时间。
我最后还是想讲的一句话就是趋势肯定是来了,因为我们最近已经接到很多车企的咨询,很急迫的需要尽快地抢在明年4月1日之前上这个平台,上类似的平台。但是我觉得最终这个模式还是需要大家认可,因为我们所谓的赋能平台不是都做掉,当中其实只是提供了几个基础能力,但是里面后续的一些接控平台,一些大数据分析的能力还是希望大家能够一起来合作的。
第二点,我们也希望我们的车企能够认可我们这种服务的模式,毕竟每一家车企自己单独做一个平台不需要,通过运营商能力来做,或者通过类似于运营商的能力来做能够给我们的产业链降低更大的成本,谢谢大家!
主持人:感谢黄晓彬先生的分享。还特别特别贴心地设了一个闹钟,我们需要有更多人参与到合作当中,做出更好的解决方案。
下面是茶歇时间,请大家稍作休息,在10点45再回到会场,继续下午的议程,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刘万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