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外媒报道,Beepi正在关闭自己的二手车C2C业务,并且裁掉了180名员工。目前Beepi仅剩下80余位员工在职,将与另一家有多位汽车行业资深人士在职的初创公司fair.com合并。
2014年4月,Beepi从加州起步,迅速成为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明星级初创公司,经历了5轮超过1.5亿美元的融资,并且把二手车C2C的概念隔岸引爆到中国,而后又很快地遭遇困境、沦陷,关停服务,目前仅仅保留了加州的业务。
两年半的时间,就像什么也没发生一样。
两年半以前,Beepi意气风发地席卷美国资本市场的时候,刚好也正是“共享经济”在硅谷受到狂热追捧的时候,“我只需要在墙上钻一个钉子,并不需要一个电钻,可以和有电钻的人共享。”共享经济认为所有人拥有的所有东西都存在空闲期,而此物的这段空闲期恰好可以用来为其他有需求的人所用,从而产生市场行为,由此可以衍生出一个巨大的市场。
这些东西可以是电钻这一类物品,甚至可以是人的时间,也可以是汽车和房子。
两年半的时间走过来,除了共享汽车的Uber和共享房子的Airbnb之外,在没有什么C2C共享项目是成功的。但即便是这两个超级明星项目,我们能看到的是,Uber在中国运营到后期基本上都是专职司机;而Airbnb的网站上越来越多地出现了模板式的类酒店型房子,他们所提倡的当地化生活空间慢慢变的不现实。
C2C式的共享经济,其实就是从用户身上打主意,让用户成为产品的提供者,这种设想几乎无一例外要破产。
即便是Uber和Airbnb的变质式成功,其实也有着极大的局限性,即共享行为的时间和受益的集中性——用户并不需要为了共享的行为付出很多碎片化的时间,而是可以付出很少的或者集中规划的时间,并且获得相当可观的收益。
商人不能指望有自己生活的用户像经商一样付出时间成本去提供产品和服务,这就是C2C式的共享经济的最大问题。在整个假象环节的两端,作为提供者的C端需要的是自己的付出能够被快速接受并且兑现,作为接受服务者的C端需要的是丰富的选择以及高效的响应,其实两边要的都是效率,更准确的说:对方要有高效率,自己可以按照自己的节奏来。
因此这两个C之间各自的诉求就很难匹配得上,任何商业模式一旦遭遇低效率,结局都不难想象。
C2C的消费购物与共享经济起源于移动互联网,后者作为前所未有的超级工具让创业者产生了一种幻觉:原来生意这么好做。但是事实并非如此,真实的商业仍然是要公司作为组织统一规划劳动者的付出形成产品,再推向市场。
C2C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几乎就是商人在逃避组织生产责任的行为,为一个偷懒的行为付出努力,失败了也并不意外。
责任编辑:刘万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