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定:华晨是中华轿车,跟北京现在跑的中华轿车有什么关系?现在网上出现的中华轿车,什么时候可以投入市场?
苏强:北京跑的车是一种误导,是中华汽车公司,我们是正式拿到了工商局的中华牌的注册商标,是没有关系的。我们去年12.16产品正式下线,正在向国家申请有关的手续,预计四月份左右投放市场。
李安定:刚才华晨谈了依靠资本重新运作,储备技术,储备人才,发展独立的汽车的道路,我们觉得这是一种很新的想法。但是我觉得,包括华晨,包括今天在座的奇瑞、吉利,还有其他许许多多的,有别于最早正统的汽车工业,这种新的汽车产业的进入,这是一种引进市场的做法,它的优点是充分竞争,发挥新型汽车企业的作用,报纸上有很多这样的做法,包括吉利的鲇鱼效应,打破原来的格局,起到了很大的鲇鱼效应。但是人们担心,如果这个情况不设置一定的技术门槛,会不会中国的汽车工业重新出现一哄而上,低水平重复的弊端?因此我有一个想法,谈到竞争有两个前提,一个是我们的竞争最终是能够参与国际性的竞争,而不是在中国的低水平的重复。第二,在进入WTO五六年的短短的保护期内,能否造成国际技术水平和国际价格水平的差距的缩小,如果这样的话,这是很有意义的竞争。
第三种选择,我们是这样概括的,叫做加入跨国集团。今天的轿车产业大多是合资企业,这是中国的一个现实,几乎现在的轿车产业前后全部合资了,只不过中方占的股比是一半或者一半以上。能够设想,加入WTO以后,把合资企业包装一下,让外国大集团控股,跟人家一起发展,既然6+3已经定论了,还争论什么呢?只要有大众中国公司、通用中国公司,丰田中国公司,中国工人照样有就业,国家照样有税收。既然英国人都可以走这条路,中国人为什么放不下这个面子呢?
这种想法很现实,一点也不奇怪,我也曾经有过这种想法。请大家谈谈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但是企业的合并是五十对五十,但是产品是福特提供的,过去有保护的时候,今后市场化了,长安会不会被福特吞掉呢?
尹家绪:我要从另外一个角度答复你的提议。到底现在6+3已经进了,好象中国的汽车工业急需走这条路。我认为加大对外合作,对外开放,这是为了促进我们自己的发展,从远一点来说,是促进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当然包括其他的行业。我们的合作也不是加入一个什么集团,现在还是百分之五十对五十,当然这种合作方式,中方的控制是没有的,因为技术没有,没有技术的企业怎么说也说不过去,你的控制力是不强的,你有百分之五十,没有他的百分之五十的发言权大,当然不是我们的集团归了他们的集团。我们的合作里面,有菱木公司的合作,有菱木公司的资产,我们的快乐王子、羚羊就是跟菱木公司合作的,菱木是通用系列的,是通用集团的,而福特是六大集团里的另外一个集团,不等于说产量降低了,就是哪一个集团的。现在有两个合作伙伴的进入,就等于说长安汽车有两个认字,从稳定来说,从提高来说,我们是三个点,第一是和菱木公司的合作,第二是跟新的合作伙伴的合作,两个合作伙伴对我技术上的支持。单独我自己国有的还有一种,这一点我们是不会放弃的,走过了十多年的历史,长安汽车从小到大已经走过来了。两个合作伙伴可以给我们技术上的支持,技术上的培训,我们现在差的是什么呢?在中国的市场上,差的是对汽车行业里的技术,差的是管理,差的是我们对于营销的认识和市场的认识。
我们为什么不从人家那儿学呢?用人家的技术,用人家的产品,但是学生不等于就不如老师。今天的弱小,不等于将来的弱小,不一定非要加入别的集团才能生存下去。在很多年前的恐龙不是很强大吗?今天还有吗?不是很多弱小的动物,跟恐龙同时在的,今天仍在。市场不是看谁说了算,谁让哪个企业生存不生存,是市场说了算。
重组问题,重组也不是说形成另一个,市场有没有需求,企业有没有需求。重组也在于好多企业吞不下。所以我自己认为,跟哪个合作,合作的目的就是为了壮大自己,我自己这块,国有的这块,仍然在发展,并且这几年的发展也不错。我们的两个合作伙伴也是支持的,再加上我们在开发的方式上进行调整,我认为还是可以生存下去的。如果合作上没有自主权,说不起话,就没有长安汽车。如果其他的合资企业我不敢说,他们可能有自主权,但是如果长安这样下去,我认为说不上话。
所以我不一定加入那个集团,但是可以借助任何一个集团的先进经验和技术水平,我可以借用任何一个集团促进我的发展。
2001汽车业高峰对话“命运篇”实录(一)
2001汽车业高峰对话“命运篇”实录(二)
2001汽车业高峰对话“命运篇”实录(三)
2001汽车业高峰对话“命运篇”实录(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