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汽车
选车

正文

原创车联网来袭 车机厂商如何跟进(2)

http://auto.sina.com.cn  2014年12月07日 12:36  新浪汽车   字号:
阿里巴巴OS事业群创新终端部总监 侯剑阿里巴巴OS事业群创新终端部总监 侯剑

  侯剑:高德现在是变成阿里巴巴的一个事业群,从一家投资企业向互联网的转变的一个过程,我们在跟产业链上不管是芯片、方案商、整机商都有一些接触和学习。我们是互联网的老兵,但是车联网方面我们是新兵,所以我们还是汲取和学习。我们抱着开放的心态跟大家合作,我想接着施总的话题聊一些我的感触。提到前装和后装的话从产业格局角度来讲的话,我是这样理解的,因为前天周一在开TG峰会的时候,我也察看一些资料,从中国汽车市场联续五年产销全球领先,当然从前装车机的渗透这个角度,我是通过这个纬度看一个现象,从这5年的话,前装整个车机的渗透率大概不完全数字统计接近700多万台。后装这几年渗透的发展是3000多万台,从这个数量级的角度来讲的话,前装增幅的角度从今年明显有一个大的提升。前几年基本上渗透的增幅都在7到9%,今年明显已经破了12%这样的一个增幅。后装的话这几年都是在14%左右,所以可以看到,产业从前装的对于互联网狼来了有一些紧迫感。我们跟阿里合作,就是想统过两家的合作可以定位一些开创这方面的发展。刚才施总演讲的时候我也非常惊喜看到从施总分享的报告当中,从硬件的CPU和软件是可以变成单独拆离的。升级这个角度来讲的,这对操作系统是一个非常好的福音。从阿里巴巴这边来说还需要逐步的打磨,从后市场这个角度来讲,如果有更好的解决方案,我们现在是把软性配套服务怎么带进来,也就是说,我们把互联网的财富和互联网的优秀的一些应用服务怎么集成进来,而不是单纯的把阿里巴巴的东西放进去。现在整个服务集成的角度前面我也提了一下,US在系统基层是扮演最底层的一部分,我们现在把高德整个LBS的中间层跟操作系统直接打穿的,而不是独立的。这方面我们还有待提升。另外提到语音这一块,语音我们也一样,刚才白云青先生也讲到了,中国人这边的普通话的问题,13亿人口当中有7亿人交流是不用普通话的,本土话这个问题我们也在跟产业当中的服务商做语音当中的打穿来控制这方面的服务。通讯层面,阿里有阿里通讯,我们也在跟三大运营商做流量的融合,今后在整个用户的流量体验角度来讲,能把这三大运营商的资源统一化,这是一块。阿里云在针对企业的公共云和私有云,尤其大数据服务来讲的话,针对车服务已经有解决方案了。这是站在通讯层,再往上应用层,刚才提到了高德,还有虾米,天天动听音乐资源,还有互联网其他的资源。服务层资源的话,其实现在对我们来讲我理解是未来可以四两拨千斤,而且确实有很大的发展前途。当然在线下也交流过,包括昨天提到的BAT来了,TSP怎么看这个事情。其实TSP在远程服务这个角度来讲,更多的对整车厂是一个成本的东西,如何面呈一个利润的东西的话,互联网不一定是从TSP切这件事情,但是我们可以跟传统的TSP建立一些合作,比如从余额宝的信用担保,小微,微贷和保险的一些创新业务。阿里也跟旗下的保险公司做一些针对新型保险的研讨,我相信在今年的话行业里面会不断的看到阿里在整个汽车业务这一块,不管是从系统、通讯、应用、服务、数据这几个纬度来讲的话,我们更多的是去接地气,更迎合适合中国这块市场。关键点是提高用户的体验。谢谢大家。

  施雪松:满身财富的阿里巴巴,因为他们是大数据平台,大数据是他们的财富,用户体验也是他们的财富,所以有这样的一个互联网的公司,他们想投身于汽车行业,他们原以为车载做一个OS,叫云OS,我们知道苹果和谷歌暂时都没有说为车机为汽车做OS的计划,所以我就想问一下,皮特和陈远这边,作为我们国际一线品牌的这些车厂,由于可能会接受这种像云OS这样的新的操作系统吗?

  白云青:这个问题就是如何跟其他的企业合作,我们的接触点就是我们希望能够把内容跟百度结合起来,所以我们已经实现了一个打穿和融合。这不是谁把谁吃掉,而是如何把它打通,我们可以看到,用户还没有办法看到优酷,有了无人驾驶汽车之后,我们也可以跟优酷合作。我们跟优酷两年前也有这样的交谈,所以不是跟某一个合作伙伴合作,我们可以跟很多的合作伙伴合作,现在高德已经成了阿里巴巴的一个事业部。现在客户也很流行把自己的目的地输进去,我们也有很多的导航系统,这些导航系统也能够用在我们的奔驰汽车里面,我们没有办法看地图来开到每一条街道,我们通过路线的规划,所以这些功能需要来进行合作。我们也在跟腾讯合作,腾讯也是一开始做在线游戏,它自己最早是做这样的,后来开始做社交媒体,把各种各样的自己的服务都放在自己的社交媒体上做整合。我觉得这其实是要合作跟合作伙伴一起来合作来整合,然后有一些东西在智能手机上就应该放在智能手机上而不应该放在车上。

  陈远:你说的云OS,我们看一下PC市场这个战略或是是它主要用户群,目标客户在哪里,我们大部分看到的一些低端的一些市场,我没有办法说它在车里面应用前景怎么样。第二点是关于用户体验和数据的事情,数据会走向云端,这是云OS存在的一个理由。当一个车开到120、100的时候还可以提供一个很流畅的体验吗,我现在也没有办法看到这个未来。保证车里面的一个完美的用户体验的情况下,现在还必须要有一个稳定的或是健壮的本地的操作系统。这是目前至少在7、8年之内可以看到的一个现状。

  施雪松:所以看起来云OS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下面我问一个问题,前装我们强调的是安全,后装相等的是开放,如何平衡这样的一个安全和开放,请这方面的专家Scott McCormick来跟我们介绍一下你的观点。

  Scott McCormick:昨天凯文也讲了一个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在他的主旨演讲里面提到,大家觉得长期来看解决方案不能说汽车连到共有的互联网,因为假设你有一辆车,它可以和其他的车和基础设施实现互联互通,那这立一个基本的构建区别就是,你用了这个互联网,它估计99.7%的病毒、垃圾都是过滤掉的,而且你可能自己会上一些可疑的网站才会让你的电脑里面有病毒或是恶意软件。但是车其实不太会这样,车和基础设施在互联互通的时候缺的就是基于服务器的安全,就很多东西会不好的东西很容易进到车里面,你需要有一个防火墙,保证不会有恶意的软件进来。现在一辆车有42个平均不同的网络,有200个不同的传感器,这些都是需要我们进行保护的,这些也都要隔离开来,我们绝对不能说让谁,比如你在车上去更新你facebook的时候中毒了恶意软件就跳出来,我们看CarPlay和安卓AUTO,他们只关注仪表盘的东西而不关心更深层次的东西,他不会管你车轮上的传感器,你车轮上的传感器装了以后可能是你走过一个的不是很好的路面。很多平台大家都认为是开放的平台,其实开放的程度是不一样的,新的版本它需要过一段时间才会公开。所以,为了能够让一个网络用在车的环境里面,它一定是无处不在的泛在,而且它的服务质量一定要非常好。如果你的AUP在手机上了不能用了你就过一会再看,如果它连接不好可以下载新的,而车上不会这样重新下载更新新的材料,所以我们保证这个下载如何是安全的,不会有恶意的软件,我们可以下载很完整而不是下载一半就断了。仪表盘上的娱乐信息出一点问题还可以,但是如果是安全功能或是操控的话肯定就不行了。

  施雪松:所以针对Scott McCormick先生所说的一个是车内,一个是互联网,我想问一下陈远,我们技术上有没有一些很好的手段,真正的确保在车机面向用户的一面,我们让它很自由的联网,而车机这一面又做的好?

  陈远:我不是一个非常技术的人,所以这个问题我只能大概蜻蜓点水一下。我前面讲了,整个软件的话模块化和虚拟化,我们讲如果我们在软件里面能够通过不同的层次设计,我们说有在最上层通过应用隔开的话实现一个软件的安全性。当云OS崩溃掉不会影响到其他的运行。还有一个方案做的是虚拟化,就是在最底层我们部署了一个最根本性和最基础的一个OS,在这个上面可以跑安卓也可以跑windows,每个操作系统当中都有一个安全的保护性,在不同的时间可以来回的切换。我大概只能讲到这一点为止了,再往下我想我们可以在更多的一些环节里面讨论。

  施雪松:我还有一个问题,应该是这样的,前两天凯文凯利过来,我们很多人都问他未来的汽车是什么样,有可能会出现什么样的场景,其实我更想问的是我们的互联网人问一下OEM的主机厂,未来十年二十年,我们将会坐到一辆什么样的车里面,在这个车里面跟今天有什么不同的感觉。今天我们是开着奔驰用PND,十年以后二十年以后呢,我们展望一下未来,从陈远这边开始。

  陈远:谢谢,这个位置真好,我说了,自动驾驶是大陆集团的一个展望,我们的展望可能比任何一家公司都乐观,我们从2025年开始的时候,高度的自动化驾驶成为现实。更多的一些预测来自于其他的企业,在2035年之后高度自动化驾驶成为现实。那时候你真的是可以坐在奔驰里面用PAD了。我觉得我们还是希望说把这个整车作为一个大的产品来看的话更希望那个车除了你可以带你的手机和PAD进去,它车里面体验出来的是高度智能化的一体化的设计的方案。我们叫一体化的HMI,这时候不管是你带什么样的智能设备进去,展现你在面前的用户交互的方式是一个完全流畅的,就好象你戴着谷歌眼镜看到一个景象一样,在玻璃上,在A柱上,中控显示上,都是增强虚拟现实的方式专线出来,这是我大脑里面想到的场景,至于说这个车召之即来挥之即去是大家想象的愿望。

  侯剑:我想从几个角度谈一下,第一个是人车环境的角度来讲,因为开会第一天的时候包括上海的经信委的主任也在讲,可能未来的三网,比如从位置网、车联网、交通网这三网如何实现可能才可以达到真正国内的一个无人驾驶的一个先决条件。第二个提到网络的三大运营商如何解决网络的通常问题。从人车环境角度,我们之前也用互联网人的思维想象这个车到底是什么,我们首先想到的是新能源,甚至未来是太阳能这样的一个供电的解决。第二这辆车一定是很人性化的,在人离开家或是单位车对他来讲是一个很好的依托的场景,甚至今后跟老婆吵架没有地方去了就去车里面享受服务的场景。这是感性的一些角度。另外从这辆车终极角度当然希望是全智能多网打通过的实现。用户从第一天大数据分享报告的时候皮特也做了90后的洞察,我们也在想,还是提到本土化,国内我们更看中于泛90后这批人群,这批人群,如果我们跟上汽两年后18个月后出来的那辆车,1990年生的人已经是参加工作四年了,刚好他们对车是有一个整体的感官,这是第一。第二就是上汽那天跟阿里大数据大家也可以看到,不管是从MG3、还是荣威550、350,客户的消费和行为习惯大都不一样。用互联网的思维定义一辆车,而且让客户在车里边享受更方便的便捷服务,这是我们对车的一些想象。

  施雪松:最后一个问题,Scott McCormick先生,十年以后二十年以后车会怎么样?

  Scott McCormick:我觉得有一些根本的力量,是我们需要结合在一起大家才可以理解我说的是什么。我们现在想想看,未来25年之后,这个环境里面的车不会偏离道路,不会相撞。我们看一下美国能源部的预测,石油储备2055年的时候就没有了,我们不可能所有的车都替换成电动车,在美国如果我们把所有的车看汽车不看卡车,把它换成电动汽车,它们现在要的电是我们现在的8倍,所以我们需要新的能源,比如太阳能,现实如果我们有一个自动驾驶的汽车,你成本也会非常高,不光是因为这个车卖的贵,万一这个车出什么问题,背后的责任就非常高,这个责任就不是保险公司来负责,不是主机负责而是你负责。如果看一下我们的智能手机和我们可穿戴设备说,我现在要一辆汽车一辆卡车,一辆货车把我带到商店、学校、机场,我现在如果有这个可能为什么要自己还买一辆车,一天只用两小时,22小时都不用,还要保养,还要买保险,还要洗车。我要么就直接把交通作为一种服务,用车作为一种服务,没有必要拥有车。所以我们在谈互联网的时候物联网的时候,这个其实是一个错误的想法,我们应该看到所谓的服务的联网,也就是说,你的交通服务可以在网上购买。汽车制造商不光是提供车,而是和保险公司的合作拥有汽车服务的拥有者。我们现在知道,现在做的这个事情未来是不可持续的。

  施雪松:非常感谢我们期待10年20年之后给我们带来魔幻般的汽车,今天非常感谢各位。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分享到:

(编辑:)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意见反馈 | 保存 | | 打印 | 关闭

新浪汽车|汽车生活原动力

可输入140个汉字 新浪汽车 提问 >>

上传附件

上传附件
选择图片

请选择小于2M的jpg,gif,png图片

上传附件

图片正在上传,请稍候...

正在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