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航报·董宇璐】:我的第一个问题是,斯柯达去年启动了进口车业务,请您介绍下目前的销售情况,以及除了目前两款进口车之外,还有没有新的产品推出来。第二个问题,国内二胎政策开始放开,家庭用车上对大空间,比如说7座车的需求越来越大,像马8的销量也有比较明显的增长,那么斯柯达考虑过这方面的产品布局吗?另外,天津、杭州市政府开始实行限购政策,上海大众有没有跟进做过这方面的分析?最后,咱们在三四线城市营销网络上的布局有什么新动态吗?
【贾鸣镝】:去年进口车销售运营以来,应该说比之前的销量提升很大。但是进口车有一个产品更新的问题。大家知道,斯柯达最近在全球范围内有很多产品在更新,当时确定引进Yeti时刚好碰到车型改款,也就是国产野帝,后来Superb旅行车进口没多久也遇到改款车型速尊,所以进口车在产品节奏上就会存在一个问题,就是讨论引进的时候还没有改款或换代产品,但过了半年产品真正进来的时候海外已经有了新产品。从今年开始我们决定改变这种情况。
今年我们考虑把全新明锐的衍生车作为进口车,因为现在中国市场都在尝试旅行车市场。这个跟你的第二个问题有点相关,就是对空间的要求。一个家庭组建初期对三厢车的需求多一点,接下来就对空间有所要求。但是目前国内类似旅行车,或者说大屁股的三厢车的市场确实很小,很多品牌屡试屡败,比如桑塔纳旅行车,以及后来的赛欧、凯越,都推出类似的产品但都没有成功。对旅行车产品我们还有点犹豫,所以就会通过进口车型的方式来试一试市场反应,从而帮助我们决策将来是不是要国产。其实在国外Fabia、Octavia和Superb速派都有旅行车产品,但都没有国产,因为这涉及到市场试水的过程。关于进口车,我们一方面重视销量,另一方面的意义在于对整个市场的把握。
说实话,对于7座车的家庭用车,我们的大众品牌可能是在目前的产品序列中考虑比较多的。斯柯达品牌的车型本来就有空间上的优势,而具体的7座车型,目前并没有进入十分明确的规划。因为7座的市场非常小,虽然大家都想买7座车,但是像途安,我们最后卖出去的大多数都是5座车,包括别克GL8我们也统计过,40%以上的时间是一个人在使用,70%的时间是两个人,会有六个人和七个人同时乘坐的时候,不超过10%,很多人不会为了偶尔的使用而多花很多钱。但这个市场跟旅行车一样,都是被关注的市场。现在很多家庭都有两台车,老公老婆分开用,二胎政策会对7座市场的导向有影响,但是作用究竟多大,我们确实也在观望。
对于限购,传闻很多,上星期说西安要限购,大家紧张半天又没有限购。成都、深圳也有限购的传闻。我们只能说做好限购的准备,比如对杭州限购我们的准备还是非常充分的。今年有一组奇怪的数据,一、二月份来看,一二线市场增长16%,超过全国平均;三线市场只有9.4%的增长,低于全国平均;四五线市场增长11%,接近全国平均,也就是说,现在的数字显示一二线市场反倒增长很快,原因就是限购带来的市场需求的提前释放。一旦限购提前消费完了,一二线市场增长率就会急剧下降,并可能出现负增长,然后才能体现出三四线市场真正的增长水平。现在三四线市场的增长水平是不正常的。所以,在这个错综复杂的、受政策影响的环境里面,我们要把这个问题看得清楚一点。其实我不担心限购,我们在北京、广州、天津、杭州等城市的占有率都是上升的。限购政策会让消费者更加谨慎,对品牌、品质的要求更高。我们的占有率上升,但是绝对量一定是下降的。所以,从网络布局来讲,我们将来的重点还是三四五线市场。限购政策对经销商来说比较苦,因为占有率上升了但总量下来了,他们的单店销量一定会下降,为了保护好限购城市经销商的良性运转,我们将来在三四五线城市的布点力量也会加大。
【上海证券报·吴琼】:从引进斯柯达品牌到现在,虽然销量看起来大家觉得不是特别理想,但是今年第一季度也有六万多的销量,我觉得这个跟2006、2007年比起来,确实一个长远的进步。汽车市场确实变化很快,尤其是在小众化、年轻化和个性化的市场上,很多企业都看到这个需求,并推出创新的营销举措,比如东标2008提出口号“玩出不同”,意在结合年轻人的消费习惯和生活特性,那么同样追求小众化和年轻化的斯柯达品牌在营销上会有哪些创新呢?
【贾鸣镝】:年轻化、个性化其实不是新口号,很早以前就有很多产品提出过这样的口号。但是我认为,斯柯达品牌在这条道路上跟其他品牌还是有根本性的区别,区别就在于我们所不能放弃的东西。斯柯达品牌基于对技术的追求和对品质的要求,再开始走个性化的道路。以时装为例子,有些品牌纯粹就是样子好看,但是对品质的要求不高,这跟基于做品质的人来开发个性化产品完全是两个方向。一个是产品非常吸引人,然后再看质量能不能有所提高;还有一个就像以前大众品牌一直坚持但被大家诟病的,就是只要质量,一个光车像裸车一样的,其它什么东西都没有,现在电子配置、人性化设施也逐步多起来了。反倒原来靠电子配置的产品,其基本技术很难提升。
应该说斯柯达的基础非常好,只要我们敢于进入这个市场,让大家认识到好技术好品质的产品实际上也可以迎合客户需求。这个对整个德系工业,不管是汽车还是手表,都是很大的挑战。因为德国人思维比较“方”,他认为我提供的东西就是大家需要的东西。现在我们在改变他们,他的东西是好的,但还是要给客户想要的东西。我认为,只要敢于去做这样的竞争,再加上一直积攒的产品口碑和对客户的了解,我们就能坚持下来。当然,这对未来的营销手段、调研基础和客户把握都会是一个很大的挑战,营销方式可能会产生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
【第一财经日报·王丽歌】:斯柯达品牌这几年在中国的发展,大家都认为它弱于大众品牌,除了新产品引进比较缓慢之外,有没有一些管理架构上的根本原因,比如说“斯柯达在上海大众里面没有股份”这个说法,可能会影响它的品牌传播?
【贾鸣镝】:一定不是这个原因,我认为产品是主要的原因。大众品牌从年销量20万到30万花了六年时间,从30万到40万又是六年,这12年一过它的销量每年增长30万。一个品牌的发展一定有瓶颈期,而且第一个发展期一定是第二个发展期的包袱。以大众品牌为例,它当时的包袱就是桑塔纳。我们只能花精力告诉大家,大众品牌不只是桑塔纳,但是桑塔纳代表着大众品牌第一轮的发展。我个人认为斯柯达品牌也有类似的情况。大家会认为斯柯达品牌就是明锐,我们要明确告诉大家斯柯达品牌不只是明锐,它有代表更高品牌形象的速派,有更加个性的野帝,甚至明锐本身也有很多的变化。
从一个品牌的发展来看,这是必经之路。而且我个人有信心,斯柯达品牌会用比大众品牌更短的时间来完成第一个大众品牌用六年完成的从20万到30万的销量突破,从这个发展角度来说,斯柯达品牌是快的。当然如果产品接不上的话,这个时间会拉长;产品快的话,这个时间会缩短。有很多品牌能证实这一条路,比如大家最近所关注的福特,它的增长来自于哪里?它有新的架构吗?还是新的营销举措?其实就是一批新的产品上来了。很多经销商昨天还在对集团抱怨亏钱,明天突然间就赚钱,今天集团开会坐在最后一排,第二天就坐在前面一排了,这个现象对市场来说非常正常,我们要客观看待,不能简单地归结在某个或某几个方面。它是个体系,我们通过产品带动营销,通过营销带动定位,包括客户对品牌的认识等一系列的过程。
【21世纪经济报道·俞凌琳】:我有两个问题。第一个是品牌的问题。我感觉之前斯柯达一直在提倡家庭化,同时在大家的印象中斯柯达的定位又是比大众更低一点,那现在(斯柯达)要走时尚、动感的路线,这个品牌可能跟大众平行的。之前大家很多人就是因为性价比才购买斯柯达的,现在一下子要跟大众一样平行。这种发展其实从营销角度来说可能面临很大的挑战,这个问题您怎么解决?第二个问题,在之前推合资自主的时候,上汽集团的领导说,如果上海大众和上海通用要推合资自主的话就是做新能源这一块,我想问一下新能源车发展的情况?谢谢!
【贾鸣镝】:对于性价比这个事情,即使我们的定位发生变化,我们的性价比不会再改回去了,不是说斯柯达在涨价做时尚活力。它的性价比一定是在的,但是它不能只靠性价比去跟大众品牌比,它要除了性价比还有它自己的定位,所以对斯柯达价格的定位实际上区别不大。我们认为简单通过价格的区分,不能够有利于将来的发展,所以再加一个它自己产品开发的定位。但性价比不会有太大的变化,不会说变贵了,跟大众卖一样价格,因为毕竟体现个性化或者时尚化的用户群相对年轻,他们对耐用消费品的消费能力不如年龄大一点的人,所以它性价比不会有太大的变化,还是比较高的。
对于新能源,几年下来了,现在越来越多在讨论这个话题,包括限购、限行里面对新能源的支持。应该讲上汽集团在自主品牌——上海汽车里面做了很多工作,而且在上海开始了很多的试点,应该讲是非常成功。对于合资品牌呢,大家知道我们一方面是根据整个国际品牌全球化的战略,另一方面我们在做自己的一些技术筹备。目前可能在使用环境,或者是配套设施上亟待健全,但这是单靠厂商做不到。我们也不想非常仓促把一个产品投放到市场,让大家感觉到没法用。对我们的企业来讲我们有企业责任,社会责任也是我们考虑的。请相信一点,哪天真的使用环境好了,你真的想用、能用新能源车了,上海大众一定会第一时间给你的,我们肯定是有的,不会说你想用了要等几年我们才会有产品。储备都有了,只是等环境。
【新浪汽车·王子祺】:最近有一个传闻,我听说大众要推出5万以下的车型,不知道咱们有没有这方面的规划,是在大众投产还是在斯柯达投产。另外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说新明锐会不会推出1.8T和2.0T的车型。最后一个关于MQB平台的问题,MQB平台现在只有扭力梁的后悬挂,今后明锐的2.0T会不会搭载多连杆的后悬挂?谢谢!
贾鸣镝:我们在集团内部有一个叫Budget Car的项目,确实有,但是到现在这个项目开展了已有两年多的时间。对大众这样的体系来讲,这件事的挑战非常大。说实话上海大众没有特别积极的参与,因为据我们判断即使有了也不会用大众品牌,可能会用一个全新的、在大众集团旗下的一个低成本的品牌。它应该讲不是一个纯粹的大家理解的德系车,或者大众系的产品,这个风险我们判断还是比较大的。当然了,项目做到现在还是没有一个明确的定论,到底是什么产品,是三厢还是两厢的,都没有,只是在不停地做调研,不停在做探讨,在做对标。因为德国人发现我们国内很多产品成本很低,他非常感兴趣,所以我们一直在积极参与帮他在对标。为什么低?低在哪里?我们能降到什么程度?等等这些问题都是我们在调查的。但是对于把它做成一款车一定不是那么容易的,整个工程设计的规范、标准,对大众集团来说都是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所以你这个信息是对的,是有这样的打算,但是走到哪一步了很难说。
对于新明锐,我们目前上市主要是1.4T的作为主打车。因为从整个明锐的细分市场来看,1.4T的排量相当于原来2.0自然吸气的扭矩和功率。而且我们现在的1.4T是全新调校的发动机,它的扭距非常高,功率也非常高。当然1.8T也会有,但是2.0T会不会做,可能我们需要进行一些观望。以我们以往的经验来讲,A+级的产品,包括我们大众系列的类似产品,可能暂时也不会在常规的民用车上做2.0T,比如我们的一些运动款可能会用这样一个发动机,对常规车不会用的。
对于MQB的平台来讲,新明锐现在所使用的是MQB-A平台,所以对于你提到的悬挂形式,目前是采用的扭力梁的形式。但是对MQB-B平台,或者我们将来一些大众系列的C级车等等,这个悬挂形式会完全不一样。我们也是考虑到一方面技术越好越好,另一方这个技术一定是用钱换来的,对我们客户来讲,性价比又会不一样。所以暂时没有考虑做多连杆独立悬挂的形式。在欧洲,明锐都有四驱,所以在国内市场是不是要这些所有高技术的东西也都是要观望的,如果真的有需求,我们把它用上去其实不难,但是第一部上市的产品,先是要让大家有一个比较正确的性价比的认识。
【青年参考·袁涛】:每年到年底的时候大家都会为销量冠军而各说各的,但是今年上海大众一季度好像有点一骑绝尘的节奏。我们突然也发现一个问题,就是斯柯达跟大品牌的销量比大约在1:8左右,去年您跟我们讲1:2、1:3的时候,我们都很兴奋。不知道您对这种规划和预期会不会改变,然后现在什么情况?信心来自哪?谢谢。
贾鸣镝:我不会改变斯柯达跟大众品牌1:2这样一个比例关系的想法,因为我们在谈到这些比例的时候,会面临很多不同时间阶段的界定。我谈的发展目标方向是指到2018、2020年较长一个阶段将来的发展方向。上海大众三分之一的产品一定是斯柯达品牌,三分之二是大众品牌。
然后你刚才谈到冠军的问题,这是一个年度的时间概念。即使一季度有那么大的领先,我也不能肯定地说今年全年能是冠军。
为什么一季度会发生大众品牌跟斯柯达品牌比例继续拉大的趋势呢?因为从二季度开始,二季度、三季度,大众品牌主要的生产厂都面临一系列的改造。明年是大众系列产品集中上市的两年,明年开始到后年。每一个新产品上市,我们的生产线都要改造,一改造就是三周、一个月。我们现在一季度产能相对充分,然后斯柯达目前没有更多的新产品,但是保持到15%的增长,所以比例会拉大。二季度开始,大众品牌没有新产品,现有的产品也没有产能了。很多产品甚至一个月只有几百台的生产。从二季度开始,斯柯达的产能相对充分,今年我们宁波工厂投产就是全新明锐。在宁波工厂的大众品牌的NMC,明天车展会发布的NMC,它是要到11月才能上市,所以这个工厂今年对大众品牌作用不大,但是对斯柯达品牌的销量会有一个大的作用。所以这个比例每个季度会变,可能二季度你再看,斯柯达会上来,大众会下去;三季度斯柯达还是高的,大众还是低的。所以在不同的时间阶段来看比例都会发生变化。但是从长远看,我不会改变斯柯达冲击一百万,占我们三百万三分之一的目标。我个人认为在2018年,这个趋势就会非常明显了,在2020年,这个目标一定会实现的。
【上海证券报·吴琼】:您刚才说在二三季度,大众的生产线会改造。从生产调配上看的话,大众品牌的产能是多少?
贾鸣镝:现在这样来看,我们今年整个大众品牌,规划的产能也就135万。我们两个品牌今年全年大概是160-170(万)的规模。第一季度已经完成了52万,按照52×4已经超过200(万)了,所以缺口会非常大。
具体每个季度的数字,我现在没法精确的告诉你。因为具体的生产节奏等还需视实际情况而定。但是它的幅度可以推算出来,这个损失基本上都是在大众品牌,斯柯达品牌我们今年是要力争做到30万,所以170万剩下的140万都应该是大众品牌来做的。
【京华时报·冷宇】:我们一直在跟大众进口在做销售方面的合作,最近我发现上海大众在北京也卖大众进口的车。似乎已经把当初合作约定的三四线城市的范围扩展到全国了。但大众进口一直在强调,我们只有89家经销商,一二线城市绝对不会有(上海大众的经销商卖大众进口车)。感觉是出现了一个分歧,想问您这是怎么一回事?
贾鸣镝:这个实际上不是分歧。当时是这样描述的,我们主要是在三四五线,在一二线城市,我们基本不会进入,但是不代表绝对不会进入。你刚才谈到的情况应该就一家,在北京,而且这一家应该讲实力在全国最强。其实在一二线城市,大众进口车本身的网络也不均衡。他当时跟我们谈的时候是一个原则。第一个,它的空白点我们去把它覆盖掉;第二个是它有网点,但是这个网点明显落后,或者市场占有率有很大差距的地方,需要我们去弥补的,在短时间内通过它的努力市场占有率做不上来的地方,我们都会去帮它做;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我们有实力非常强的经销商,可以明显改善它所在市场的地位的话,我们都会考虑。所以会有一个大的原则,还有很多case by case的讨论,某一个点或者某一个区域怎么弄,都会在会上进行讨论的。但是大原则没有错,三四五线还是以我们网点为主去帮它做进口车。
【京华时报·冷宇】:正像您刚才说的,就是很多上海大众的经销商实力非常强,大众进口车的经销商非常害怕这种竞争?
【贾鸣镝】:这个呢,实话告诉你,前两天跟苏伟铭在一块谈过这个问题,他现在压力是很大。但是我们一致认为这个做法是好的。除了去年谈到的几个目的以外,还可以达到额外的目的。什么目的呢?对他的网络产生了刺激,原来这些网络相对大众品牌网络抗击打能力较弱,这次反而让他们经销商跳出来,去想了很多办法竞争。第二个是对营销团队的锻炼,他的营销团队原来只是对一百多家(经销商)的管理,应该说压力也小。他的经销商提出的问题相对没有我们经销商那么复杂。现在把我们的经销商加进去以后产生了很多问题去考验他的团队。所以我们认为这对他的团队和网络都是新一轮的锻炼。这个是意外所达到的一个目的。
当然,这对我们经销商高端产品销售能力的提升也很明显。我们现在销量增长很快,这个对将来C级车上市,B-SUV上市都是有好处的。所以一定有利有弊了,但我认为利大于弊的。
【新京报·魏学珍】:去年的整体形势超出了大家的预期,但是(今年的)一季度有喜有忧,然后现在大家都在探询今年的形势会怎么样?想听听您的高见。另外一个(问题),有些企业它已经上了比如说一百万的量,比如说像北京现代,它今年就提出整个发展思路是求稳,那对于上海大众来说是不是有同样的思路?谢谢。
【贾鸣镝】:首先对整体市场的判断是这样,我们主要通过一季度的数据,能够看出比较明显的趋势来,批售的增长非常明显,但是零售的增长其实是远远落后。零售市场,我们认为今年全年大概是9.4%左右的增长,但是批售预计会超过10%。所以我们认为还是会回归一个理性的、稳健的增长,不会太突飞猛进。
至于你说的第二个问题,从思想上来讲,上海大众一直是求稳的,我们也从来不会去冒进的。但是今年我们不想求稳都不行,就像刚才跟你说的,今年就是能卖200万,我也只能卖170万。所以今年对于整个上海大众来讲,不用过多地去考虑争第几名,而是踏踏实实地把大众品牌的产能准备好,把经销商能力锻炼好,迎接新产品的紧密的上市。对斯柯达而言,是把新的定位找准,把品牌定位通过新产品的上市确定下来。所以两个品牌的任务非常明确,量的数字应该讲现在我们平时开会讨论的已经不太多了。
【主持人】:今天的访谈就到这里,以后有机会我们再交流,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