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汽车
选车

行业>正文

原创治污治堵最严管控来袭 汽车界疑虑重重

http://auto.sina.com.cn   2013年09月10日 21:35   新浪汽车  胡俊峰 字号:

  (新浪汽车讯 胡俊峰 北京报道)

  近日,国务院多部委联合传递出强力治理空气污染的态度,并将采取一系列行政措施达到既定目标,机动车成为重点治理对象。被网友戏称为“中国堵城”的北京成为首当其冲的“示范城市”。

  然而,面对即将到来的“史上最严”行政措施,汽车界在密切关注一系列措施的同时,更多地显示出了对新一轮行政管控的疑虑。

  师建华炮轰北京治堵措施

  9月10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师建华再次炮轰“征收拥堵费”等措施。施建华表示:“这些措施还是基于行政的,大多数的措施是集中在对车怎么管上面,强调一个‘管’字,没有在完善城市规划、改善道路环境、优化交通设施、提高交通管理水平这些以疏导为主的长效措施上下手,而是从行政手段上提出对机动车进行整治。”

  师建华所指的“行政手段”正是北京为治理大气污染及交通拥堵而准备出台的“22条举措”。

  在9月7日召开的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国际论坛上,最新消息显示,国家的空气行动计划将于下周公布,该政策规定“大型城市要控制机动车保有量”,并要求北京地区在2017年PM2.5年平均值是60微克每立方米,北京将采取收拥堵费等“提高车辆使用成本”的方式控制。

  据悉,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由环保部牵头发改委、财政部、工信部等多个部委制定,主要针对长三角、珠三角、北京、河北等污染严重的区域。

  北京市环境保护局机动车排放管理处处长李昆生也在该论坛透露:“北京2013到2017年的空气行动计划,一共有84条,跟机动车相关的一共是22条。”一旦该政策出台,将是有史以来最严厉的一次空气行动计划。

  北京机动车或将控总量  施建华建议着眼长期发展

  9月3日,北京市交通委和北京市环保局分别介绍今后5年清洁空气行动计划的重点任务。今后5年,北京将控制机动车规模,2017年底全市机动车保有量控制在600万辆以内。

  资料显示,截至今年7月,北京机动车保有量已达535万辆,距2017年底控制在“600万辆”的限制性目标,仅有“65万辆”的空间。要完成2017年底全市机动车保有量控制在600万辆以内的目标,明年起北京市小客车摇号指标不得不下降。

  9月10日的中汽协信息发布会上,师建华建议有关部门及地方政府应在疏导方面有所作为,施建华说:“不要仅仅停留在行政手段方面,呼吁地方政府相关的城市管理者,在建立这些政策上多考虑对长期发展有效的方面,不要简单的使用行政方法,这些措施短期会起作用,对长期的发展不利。”

  近日,始终反对限购的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董扬也在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国际论坛上表示,相关部门不应用“限购”等行政措施掩盖自己工作存在的问题,“比如城市规划问题,一个城市比较畅通的规划道路面积应该达到25%,北京的道路面积虽然已经由7%提高至13%-14%,但北京近期出台的70多项治堵措施中没有一项是扩大道路比例的。”董扬说。

  治污、治堵引发业界争论  相关政策引发疑虑重重

  控车之后,百姓的出行需求如何满足?据有关部门传递出的信息,作为替代,北京市将以更大力度发展公共交通。北京确定的目标是,到2017年,中心城区公共交通出行比例力争达到52%,公共交通占机动化出行比例达到60%以上;同时,到2017年底力争全市新能源和清洁能源汽车应用规模达到20万辆。

  然而,北京交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郭继孚在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国际论坛上则传递出对清洁能源汽车发展不利的声音。郭继孚称,从占用城市空间资源方面考虑,“电动车、非电动车,新能源车和非新能源车,其实它对城市空间的消耗是一样的。”因此,清洁能源汽车在针对缓解拥堵方面可能会与传统内燃机车同等待遇,而面对北京“控制总量”的行政思维,清洁能源汽车也面临摇号的窘境。

  而当日对于新浪汽车提出的:“如何控制公务用车使用、如何引导诸多‘拥有用车便利阶层’选择公共交通”的问题,郭继孚则没有给出正面回答,仅仅再次强调“小汽车使用成本过低”、“5公里以下的短距离用车过多”、“大城市交通解决方案只有开发展公共交通”等观点。

  但对于公共交通的发展,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董扬则提出了强烈质疑。董扬认为:“北京是同级别城市中换乘最差的城市,火车、长途汽车和公交之间间隔较远,分属不同部门管理,这也是北京公共交通使用不好的原因之一。同时,北京的智能交通发展也存在问题,路况提示经常不准确。”另外,对于各种交通方式之间的衔接,董扬也同样表达了不满:“我认为北京是换乘条件最差的城市,火车、长途和公交都不挨着,因为各个部门在管,必须走很长的路,我觉得这是市内大家用不好公共交通的原因之一。”

  面对一系列“最严举措”,连日来众多媒体、业界人士均表达出类似质疑,而尚未走出“环境迷雾”的汽车业又将在“行政迷雾”中走向何方?

扫描二维码,快速收藏新闻至手机,通过手机随时阅读。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编辑:Aeolus)

意见反馈 | 保存 | | 打印 | 关闭

新浪汽车|汽车生活原动力

可输入140个汉字 新浪汽车 提问 >>

上传附件

上传附件
选择图片

请选择小于2M的jpg,gif,png图片

上传附件

图片正在上传,请稍候...

正在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