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小林
经济观察报:未来25年,奥迪在中国的梦想涵盖哪些具体内容?
施泰德(奥迪公司管理董事会主席):
今天展望未来的25年,正如同我们25年前的前辈展望后续的发展一样,有着很多的不确定性。
但是有几个因素:一个是中德合作伙伴有一个共同的愿景,继续把双方的合作在未来推进,在技术上进行革新,特别是在电动车技术方面进行革新。奥迪在佛山建立了一个绿色工厂,我们环保的理念不仅停留在词汇上,同时也会被奥迪和中国的合作伙伴贯彻到实践当中,无论是从奥迪,还是从中方合作伙伴来讲,都会继续通过合作来发展。
在豪华车领域我们的主要竞争对手可能还是宝马和奔驰,因为中国汽车市场现在越来越成熟,未来发展可能也会像世界全球市场那样。中国的消费者现在比较关注SUV车型,奥迪的Q3和Q5在中国都有很好的销售,未来紧凑型高端车,像A3、A1可能也会获得比较好的销售。
经济观察报:奥迪是否担心会丧失现有的领先优势?
施泰德:提到下滑的问题,这是跟整个社会的发展相关的,但是我们并不担心下滑,在长期市场销量变化上来讲,低谷之后总有高峰,过了低谷之后就是高峰。目前在中国的汽车市场中,奥迪占到3%的比例,而在德国这个比例是8%,在欧洲占到5%。所以奥迪在中国占有率尽管处于领先地位,但依然还有很大的提高空间。
经济观察报:有一种说法是,一旦某个豪华品牌在一个国家的销量超过100万辆,其独特性将不再明显,你怎么看这种观点?
施泰德:100万辆的数字不是一个绝对的数量,特别是考虑到中国市场的基数是很大的,不能以它进行判断。豪华车在整个汽车销量中所占的比例,在中国汽车市场还不到7%,而在其他国别市场豪华车可以占到15%,也就是说在这个方面豪华车销量的提升还大有可为。单纯从数量上判断豪华品牌的“淡化”,恐怕没有直接的关系。
经济观察报:奥迪如何抓住80后年轻客户?
施泰德:谈到客户年轻化,首先强调一下奥迪是豪华品牌中做得最好的,奥迪的客户结构也是最年轻的。当然奥迪会致力于通过新奥迪A3,当然还要通过奥迪A1和奥迪Q3赢得更多年轻用户。
经济观察报:未来5-10年,一汽-大众奥迪在奥迪全球的运营体系中将扮演怎样的角色?
施泰德:首先谈到在本土化方面是要和中国市场的整体发展相契合的,奥迪也根据中国市场整体的发展情况来确定它本土化的步伐。奥迪去年秋天已经在北京建立了拥有300多个工程师的研发中心。这个研发中心中从事connect互联科技的研发工作,从事导航技术的研发工作,而且这个研发中心不仅为中国市场服务,也为亚洲的其他市场服务。
在生产的本土化方面,奥迪已经取得了非常大的进展,是它的竞争对手无法比较的。奥迪A6L上面的“铝制车身部件全工序生产”技术是竞争对手不具备的,而奥迪把铝制车身放到中国来生产,这应该是本土化中的一个重大的举措。从一汽-大众合资公司的角度来讲,也在本土化方面做了很多的工作。原来一些需要在德国完成的工作现在已经在中国来做了。比如碰撞实验,现在已经放到中国来做了。我们在长春已经建立了最先进的实验室,最先进的检测机构,能够进行一些测试。
经济观察报:奥迪倡导的“全价值链本土化”的终极目标是什么?
施泰德:总结起来就是,把我们能够向中国市场提供的最新面向未来的技术带给中国用户。平均来看,我们本土化的比例已达到60%多,个别车型可能还要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