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汽车
选车

企业>正文

姚一鸣:新旧时代的对接者

http://auto.sina.com.cn   2013年07月18日 15:32   中国商报汽车导报   字号:

  陈瑶

  姚一鸣即将离开广汽本田

  这场人事调整,关乎广汽未来大局,事前毫无征兆。但这个消息,仍让广汽本田的员工们感到意外。

  在企业内部,大家对他的评价是:“人特别好,特别重情义,对别人宽容,特别理解我们,但对待工作特别严苛,对自己的原则又有无比的坚持。”

  亲和的外表下,内心却藏着一团火。一个重情义的人,在离开躬身5年的企业之时,会是什么样的心情?

  据说,关于这次的调整,在与上级领导谈完话之后,姚一鸣在回去的车里,直接睡着了。

  “合资企业太累了,合资企业的沟通要比其他企业花更多的时间。这5年,他整个人的神经都是绷着的,你能感受到他的那种快节奏。担子快要卸下了,人也就自然放松了。可是,随后,你也完全也能感觉到他的那种不舍。”接近姚一鸣的内部人士这样说。

  在某次交流中,我们曾问过姚一鸣:“如果有一天,离开广汽本田,你会有什么感受”

  “我很累,但真让我走,我觉得放不下,因为还有很多事情没做完。我就是这样矛盾。”

  没有花言巧语,朴实的表述,就是当下的状态。这也非常符合人的本性。

  广汽本田的“二次腾飞”,在姚一鸣的主导下,如今进入到半程。如其所言,这就像一架停在机坪的飞机,只等加满油后起飞了。就是在这个关键时期,余下的任务,落在了继任者身上。业界遗憾。可近期,在公众场合出现的他,看上去淡定自若,一如他的处世之道,“人生不要遗憾,回头来看,你还是能给企业留下点东西。”

  姚一鸣所接手的广汽本田,冰火两重天。曾经的光环正在褪色,新的荣誉还是未知。捍卫与创造,这是他肩负的大使命。而一个更为关键的问题是,新旧时代,整个团队的心理落差,该如何弥合?

  某种程度,5年的广汽本田时光,于他而言,更像是一场人生历练。

  接任伊始,恰逢全球金融危机来袭。总算度过之后,却没想到后金融时代的日子更难。南海零部件企业罢工;泰国洪水、日本大地震先后导致供应链中断;至今都未消停的中日钓鱼岛争端,还在以“民族主义”之名,将广汽本田“绑架”……

  “除了战争没有经历过,我不知道战争状态下该如何经营,但其余的,能想到,没想到的,都经历过了。”姚一鸣开过这样的玩笑。但在广汽本田执行副总经理的位置上,所有的一切,他都必须承受。

  2008年7月,从广汽商贸来到广汽本田。做的第一件事情,不是经营决策,而是“治水”。那个月,1998年成立以来的最严重水灾,冲垮了黄埔工厂北面约80米的围墙,涌入车间,工厂停产一周。在车企中,这倒是一场不多见的管理考验。

  历年广州大雨,黄埔工厂因地处洼地,从来都是水淹的重灾区。客观原因不能成为理由,姚一鸣要求重新改进厂区设计,深挖强排,并邀请包括“东京海上”在内的专业机构提供解决方案。

  “防涝工程做好后,如果下雨还要用沙袋防水,一个沙袋罚你1万元。”初来乍到的姚一鸣,对发展部部长下达了“死命令”。这个温文尔雅者,开始让旁人唏嘘其强势的内心。

  最终的整治结果,出乎意料。2011年的大雨,全市洼地都进水,广州市政领导习惯性地在监控台上寻找广汽本田的时候,却发现安然无事,以致大家都不太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上任的这段插曲,不足为道。真正让姚一鸣头痛的,是如何解决广汽本田未来的生存问题。这是个乱麻纠结般的挑战,包括产品、产能、技术、中长期规划……崇尚小规模滚动发展的本田,总是需要达到“临界点”时,才肯做出最终的决定。

  比如,广汽本田黄埔工厂与增城工厂两大厂区,生产能力合计达到年产36万辆。2008年,广汽本田实现产销30.6万辆,但扩能问题未纳入日程。2009年,广汽本田销售36.56万辆,产能不足严重凸显。以致在2010年,仅做出38.6万辆的产销目标。同年5月,广汽本田终于启动新一轮扩能计划,总产能将从36万辆/年提升至48万辆/年。更为恼火的是,产品线本身不够丰富的本田,对于合资企业的产品导入缺乏长期规划。

  发展初期,这一谨慎的模式,的确行之有效,但中国市场变幻莫测,依然如此行事,广汽本田在走到最顶峰处时,开始出现预期内的滑落。这家合资企业必须要做出改变,但关键在于,日方会因此改变自己吗?

  大家都在观望,在企业高点处接手的姚一鸣,是否能够顺利地跨过这道门槛。本田在全球都是一家特立独行的公司,不喜屈就;但大家又都期待着这家创造太多“中国第一”的合资公司,能够迅速推出令人耳目一新的产品,并表达对中国市场足够的诚意。

  “如果能了解日方的做事方式,就能够用最合适的方式与他们沟通。”姚一鸣率领团队,要在本田文化与中国现实之间,打拼出一个平衡点——不管外在看来是怎样的和气、收敛,但他必须具备这样的尺度与智慧。

  解决的方式是什么?换个角度看问题。既然只有等到时机成熟,才愿意有所行动,那么就由自己创造时机。用了大约3年的时间,姚一鸣重点抓市场,扩大销售,提升服务。就是要通过市场反响告诉日方,中国的需求是什么?

  当然,这是一个自我审视的过程。曾经,产品力很强,渠道很广,品牌具备号召力……种种荣耀,掩盖了广汽本田自身太多的不足,当走到一个特定时间点时,即被暴露得淋漓尽致。

  2008年,广汽本田CSI(售后服务满意度)仅排名全国第16位,完全跌出主流车企应有的级数。

  上任的那一年,姚一鸣和自己的团队在服务领域投入大量精力,而这注定会是一个不太顺利的过程。严格的考评体制,直接引发经销商们不满的情绪,而这其中,还包括广汽集团旗下的全资子公司。

  “不要背思想包袱。所有这方面的压力我顶着。我没有告诉你的事情,你就不用考虑。”当时,姚一鸣直接鼓励销售本部,在经销商改进计划中,大胆按调整方案做,朝着既定的目标去改进。

  接下来的数据是,2009年,广汽本田CSI一跃为全国第一,此后,连续4年名列前茅、3次夺冠,创造了中国售后服务领域独特的“广本现象”。

  需要改变的,还不止于此。早前几年,因“产品好,不愁卖”,广汽本田经销商“坐店销售”情况严重,甚少主动提升经营质量。在企业盈利能力走下坡路的时候,他们显得无所适从。

  产品力时代已经过去,越是困难的时期,越需要经销商的努力。与之相对,又该如何保证经销商的盈利水平?在利润导向的商业社会中,这个问题很现实。

  经销商必须要成长为一支强大的战斗队伍,否则接下来的日子会更难过。所以,当同行们都在进一步扩大网点布局时,姚一鸣却反其道而行之,限制新店开张数量,调整商务政策,既能保证队伍的稳定与进步,又能提高盈利水平。5年前接手时,广汽本田全国480家店,5年后,即将离去时,依然还是这个数字,新建与退网的数量,基本持平。60%的店面,保持盈利。

  在产品到来之前,将所有网络渠道的问题解决并提高。否则,有好的产品来了后,大家又会回到单纯依赖产品力的状态。这是谋划于未来的想法。

  还有一个使命亟待突破:合资企业是否只能在固有的模式里生存?只有弱化对原体系的依赖,才能获得长足的发展。日本人的个性,只尊重强者。

  2011年日本地震的影响,从客观环境中提供了改变的契机。本田必须调整中国战略,合资企业又渴望打破封闭的壁垒。这样的结果是,现地化采购力度加强,合资企业设立新的采购技术科,挑选有实力的中国供应商,进行本田标准的培训,纳入到采购体系中。同时,采购技术科充当中国供应商和本田技术研究所的桥梁,以让本田技术能指导供应商技术。

  如是,日系供应商坚固的壁垒终被打破,傲慢的态度也开始转变,主动创新,降低成本,提升效率,同时,合资企业采购人员不懂技术的短板也被打破,一批有潜力的本土经销商开始成长。

  即使从现有条件来讲,本土经销商还不足以完全进入到本田体系,但是,他们却能够有机会与合资自主品牌理念一同成长。

  某种程度上,这反映了姚一鸣对于理念品牌的定位——“我们最在乎的,不是销量,而是要通过理念,培养出自己稳定可靠的零部件供应体系,同时培养出属于我们自己的品牌。”而他心中更大的梦,则是将理念品牌打造成与本田品牌同一段位。“我们的自立化能力已经提高了一大步,未来自主品牌车型的开发,我期待全部由中方设计,而不依赖别人”。

  5月27日,距离理念S1上市仅两年的时间,中期改款车型随即推出,这样的速度在广汽本田的历史上颇为罕见,也印证了企业对市场的反应正在加快。

  关于双品牌的定位,姚一鸣坚守“不让步”。“我们必须要关心合资企业利益最大化”,这样一句宣言,直接决定了他与合作伙伴的相处之道。在合资企业,他强调只能执行统一标准,而非双重标准。他甚至有个习惯,当中日双方派驻员来到合资企业后,他都会与其进行沟通,再次重申“合资企业利益最大化”的准则。

  有这样一则故事。

  2008年,姚一鸣刚到广汽本田就遭遇下马威。销售本部日方人员直接拿来文件希望其签字,内容关乎歌诗图3.5L 停止国产,改为进口。定下来的国产车型,为何中断?日方的理由是,歌诗图3.5L不成功,未来车型国产前景不会明朗。

  由于当天下午5点之前,必须要将结果反馈给日本总部。双方一度呈胶着状态。

  “如果你一定要导入这款车,未来你敢负责吗?”日方人员问。

  “我敢对这个企业,对这款车负责。但是确定要导入的车型,你突然说不导入了,你敢负责任吗?”姚一鸣回应。

  最终,以日方妥协告终。若无当年的坚持,又何来当下歌诗图2.4L的市场热销?

  从理论上讲,广汽本田已经度过了最艰难的时期。对其进行支撑的论据,是股东双方达成的2020中长期规划,关乎10年以内的产品、技术、年销量目标……这在合资企业发展历史上绝无仅有,双方合作进入了一个新高度

  广汽本田“强势回归”的战略,正是建立在中长期规划基础之上。而2013-1014年,则是产品密集投放期,到2015年,广汽本田将投放6款Honda品牌新车型,这还不包括理念品牌的规划。与此同时,广汽本田第三工厂暨发动机工厂已在广州增城破土动工,计划于2015年年初建成投产,加上现有产能,届时广汽本田将具备72万整车、24万台以上发动机的生产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这将是广本的首个发动机生产线,工厂水准达到全球最高水平,这也意味着广汽本田将在未来的产品定价及供货上拥有更大的腾挪空间。

  未来几乎可以预见,当中国汽车市场以每年5%-10%左右的速度增长,广汽本田则要强于大势,在2020年实现百万辆的产销规模。其中,仅在2013年,目标直冲30%的增长率。

  于姚一鸣而言,该做的都已经做了,一个逐渐清晰的蓝图已经勾画,需要继任者执行、创新、实现。

  在他的管理哲学中,一个优秀的领导者,必须要有一个强大战斗力的团队。如若不是,这要归咎于领导者的失败。他毫不吝惜地赞扬过广汽本田的团队,艰难时期的度过,依靠的正是团队的协同。他也说过这样一句话:“曾经,我们都年轻过,我们有过机会,也有过平台。必须给年轻人更多的位置,当你选定人,看准人,你就要相信他,培养他……”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编辑:DOVE)

意见反馈 | 保存 | | 打印 | 关闭

新浪汽车|汽车生活原动力

可输入140个汉字 新浪汽车 提问 >>

上传附件

上传附件
选择图片

请选择小于2M的jpg,gif,png图片

上传附件

图片正在上传,请稍候...

正在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