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品牌再掀大跃进 基本都走入国产渠道
面对每年2000万辆销量的中国车市,如何能占有一席之地?除了国产,还是国产。
继去年奇瑞路虎合资、沃尔沃成都工厂即将开工、英菲尼迪国产落户襄阳的重磅消息接二连三爆出之后,今年前四个月,又有Jeep、雷诺、讴歌、凯迪拉克等重量级进口品牌接连爆出国产计划。算下来,七个进口品牌,快则今年,慢则三年,全部要踏入国产车序列。在全球车市增速放缓的大背景下,国产对这些进口品牌意味着馅饼,还是陷阱?对消费者来说,是否意味着进口车的门槛又降低了?
国产计划一个接一个
2012年5月,英菲尼迪国产项目宣布落户襄阳,正式投产在2014年,首款国产车型为Q50(G系列的继任车型,属英菲尼迪入门级)。甚至挖来华晨宝马主管营销副总裁戴雷,专门负责英菲尼迪中国区业务。
2012年10月,奇瑞路虎合资项目出炉,2014年7月投产,厂址位于江苏常熟,产能13万辆,极光、神行者2代、捷豹轿车都在国产计划内。
沃尔沃计划在今年下半年在成都工厂投产国产S60,预计会在进口版基础上略做改款。有说法是S60L,又一款针对中国推出的长轴距版本。
雷诺在本次上海车展期间爆出,正向中国政府提出国产申请,以50∶50比例成立东风雷诺,首款车型科雷傲,但计划还未获批。
凯迪拉克上周爆出,上汽通用将投资13亿美元在上海建设新工厂,年产15万辆。目前凯迪拉克旗下国产车型仅一款,SLS赛威,销量并不理想。
今年初,克莱斯勒集团在底特律车展上首次宣布,Jeep将与广汽合作国产。首款车型不难猜到,就是国内已有广泛知名度的指南者。指南者与国产的菲翔同出自紧凑级平台CUSW,计划明年国产版问世,Jeep很可能将指南者拿到广汽菲亚特来生产。
讴歌国产的消息也来自于本次上海车展,本田社长伊东孝绅宣布,其SUV-X概念车将成为首款国产车型,时间还需等三年左右。
掐指盘点,你能想到的国际品牌,基本都将走入国产渠道(除了雷克萨斯)。
进口转国产机会大于挑战
关税、运输费用使进口车售价居高不下,对价格尤为敏感的国内市场,进口车的竞争力并不强。定位于“全球市场”的国际品牌,都有个很重要的“在哪里卖、在哪里生产”的属地化原则。当地投产,意味着本地市场快速反应、成本的降低以及市场份额的提升。
但国产就一定成功吗?车市十多年来的经验告诉我们:不国产早晚失败,但国产不一定成功。想想南京菲亚特、北京吉普、一汽大发……还有更早的广州标致。
但记者看好这一轮国产大跃进。因为此轮国产,除雷诺外,基本都是豪华车品牌。耀眼的品牌和实惠的价格以及巨大的价差空间,这就是豪华车国产的机会。以最新上市的Q3为例,进口奥迪Q3售价37.7万~47.9万元,国产Q3售价28.5万~42.88万元。抛去排量和配置的差异,实际价差达到5万元左右。
豪车国产还有一个保险的策略——用体系内的紧凑型、低端车型国产,用性价比来提高销量,高端车型仍采用进口方式销售。例如国产的奔驰A、宝马3和X1、奥迪A4L和Q3,即将国产的VOLVOS60、英菲尼迪Q50、Jeep指南者、极光、神行者2代……莫不如此,反之,中型往上的国产豪车(A6L是个例外)销量都一般。像SLS赛威这样的中大型旗舰车型,处境就更为艰难。
以极光和神行者2、指南者等车型来举例,极光终端售价60万元左右,国产后估计50万元以内。神行者2售价50万元左右,国产后估计降到最低40万元以内。吉普的指南者,国产后起步终端售价预计在20万元以内,和CR-V同等价格。对国内的消费者来说,这样的品牌价值,这样的价格,杀伤力可想而知。
国产布局低端紧凑型,进口布局高端大中型,此次豪车国产大跃进,只要掌握正确的布局和节奏,经营者对中国市场有足够的了解,成功的可能性还是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