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汽车
选车

正文

豪华车销量增幅下降是车改胜利吗

http://auto.sina.com.cn   2013年05月15日 16:36   人民网   字号:

  开栏的话:大家好,我是小蒋。国事,家事,天下事,天天都有新鲜事。你评,我评,众人评,百花齐放任君看。观点各有不同,角度各有侧重,只要我们尊重客观、理性公正。

  “瓷饭碗”碰“铁饭碗”只能印证后者之牛?

  背景: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录用后占政府部门编制,签1至5年的合同,以同类人员薪酬水平为参考……今年江苏省将选择部分地区和单位开展聘任制公务员制度试点。专家表示,这意味着公务员“终身制”可变成“合同制”,“铁饭碗”将变成“瓷饭碗”。

  华商报发表晏扬的文章:聘任制的最大特点是有合同期限,干得好可以续任,干得差可不续约,甚至可以中止合同。正因如此,人们对公务员聘任制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最典型的说法是把聘任制公务员比作“鲇鱼”,认为外部竞争机制的引入会对其他公务员形成巨大压力,搅活了传统公务员制度的一潭死水,有利于打破公务员的“铁饭碗”……但我对这些说法一直持强烈怀疑态度。打个比方:现在很多单位既有正式编制人员,也聘用了相当数量的临时工(合同工),但是,临时工会对有编制人员造成竞争压力吗?会冲击他们的饭碗吗?绝对不会。普遍的事实是,临时工不管多么勤快能干、任劳任怨,也仍然是临时工,极少有转为正式工的机会;而有编制人员不管怎样庸庸碌碌混日子,也仍然端着“铁饭碗”,可进不可出,能上不能下。也就是说,聘任制公务员与其他公务员分属两条线,是两种不同的用人制度,相互之间根本不存在竞争关系,前者是能者上、庸者下的“合同制”,而后者照样是能上不能下的“终身制”,如此,聘任制公务员怎么可能成为“鲇鱼”?怎能指望他们的“瓷饭碗”去打破其他公务员的“铁饭碗”?

  小蒋随想:有些试点要么可能一直试下去,要么可能不了了之。依据是,一些“暂行办法”一暂行就是几十年;新疆阿勒泰等地试点官员财产公开曾鼓噪一时,但随着领导换届便没了下文。公务员聘用制在一些地方已搞了数年,要说聘人的好处可以说出一堆。但这种好处也可能是站在端着铁饭碗者的角度而言——指使聘用工时颐指气使,就算是高级打工仔也还是打工的,怎能与终身制干部比肩?体制干部再不济也可以熬年头、混退休,聘用人员干得再好还是聘用的。这种身份与心理上的优越,只会越发巩固体制干部的优势地位。就连被社会狂喷质疑的红会都死命抱着官方身份,还说“级别高点更好”,更别说正牌的公职权力者了,怎么会主动砸掉自己的铁饭碗?正如左手管右手难免高抬贵手,改革同样不能只依靠内部自觉。行政机制改革同样需要外力督促,需要更强的民主决策与推进动能。有朝一日,公务员考试不再打破头,便是编制特权被真正消除之时,就是人民共享人生出彩之日。

  豪华车销量增幅下降是车改“胜利”吗?

  背景:今年一季度,中国豪华车市场出现快速萎缩的状况,相比去年一季度销量增幅同比下降80%。业内人士分析,从今年年初起中国政府严抓公务用车使用等举措,使得整体社会舆论和政府诉求对豪华车消费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北京青年报发表李记的文章:目前而言,中国豪华车市场只是增幅放缓,而非真正意义上的负增长。豪车销量快速萎缩,并不意味着超编购车、超标购车的消失,因为在豪车和“双18规定”(一般公务用车和执法执勤用车发动机排气量不超过1.8升,价格不超过18万元)之间,还有广阔的中间地带。正如国家行政学院公共行政教研室主任竹立家所言,“这几年的公车改革几乎没有进展,一直原地踏步。”也就是说,我们看到的“华丽丽”的数据变化和制度性的规范、约束无关。问题乐观的一面是,严抓公务用车使用和严控奢侈消费等举措能够起到当前的效果,佐证进一步的制度变革能够大有成效的可能。而问题悲观的一面是,如果制度性的规范与约束迟迟未能实质性推进,一旦自上而下系列举措的强调稍有松懈,“华丽丽”的数据变化必然存在反弹的可能。豪车的销售是这样,高档烟酒、公务招待等层面的情况也是这样。公款吃喝、铺张浪费现象在一些地方又有抬头,就是最好的明证。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的话更为直白:“即便公车采购国产化能够全面推广,不进行公车改革,也不能给削减‘三公消费’带来实质性的作用。”

  小蒋随想:面对大量公车异变为专车,连乡长甚至村长都把公车“私有化”,显然不只是采购什么车的问题。豪华车销量增幅放缓,并不影响某些人的公车私用。违规采购豪华公车与公车私用是一个硬币的两面,如果单就一个问题的暂时收敛而兴高采烈,恐怕高兴得太早。事实上,中档国外品牌轿车一直是干部配车的主要选择,帕萨特迈腾雅阁等车型则是机关车队的主力。面对高层的多项新规,少买豪华车,充其量是某些人暂避锋芒之选。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多采购几辆自主品牌轿车,也不值得欢欣鼓舞。因为,一些采购本身的合理性就值得追问,开国产车照样可以搞车轮上的腐败。公车改革的应有方向其实很清楚,一是清除不必要的、违规的公车配置,二是公车只能用于工作之用,三是公车采购与使用必须严控成本。遗憾的是,革除不当的既得利益缓慢甚至停滞。仅仅是豪华车销量增幅下降就引来关注,已反证公车改革之艰。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编辑:大大_Sunny)

意见反馈 | 保存 | | 打印 | 关闭

新浪汽车|汽车生活原动力

可输入140个汉字 新浪汽车 提问 >>

上传附件

上传附件
选择图片

请选择小于2M的jpg,gif,png图片

上传附件

图片正在上传,请稍候...

正在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