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豪车遇冷成为“长期现象”
放任高档公款消费,不仅助长干部骄奢淫逸和腐败风气,更将严重挤占社会资源、伤害社会公平、败坏政府公共形象。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中国豪华车市场增幅只有8.34%,出现快速萎缩的状况,相比去年一季度,销量增幅同比下降80%。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从今年年初起,中国政府严抓公务用车使用、严控奢侈消费等举措,使得整体社会舆论和政府诉求对豪华车消费产生了很大影响。
公务用车压缩豪华车的比例,既是削减行政开支的需要,也是改进干部作风的需要。一段时期以来,我国公车消费过度倚重进口豪华品牌,并非制度缺位,而是因为一些领导干部好面子,无视干部配车的标准规定,超标配车屡见不鲜,公车私用屡禁不止。公车消费“偏爱”进口豪车,不仅严重挤压了自主品牌的生存空间,更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攀比之风。由此产生的巨额公车支出,占据了“三公经费”支出的半壁江山,饱受群众诟病。
中央出台改进工作作风的八项规定后,多个省级党委政府出台文件规定:领导干部换乘公务用车,须选择国产自主品牌汽车。在此背景下,不仅豪车销量“应声而跌”,高档白酒、茶叶等消费品的价格也出现下跌。这表明各地落实中央要求、治理公款消费取得了积极成效,是一个可喜的信号。
以豪车、名酒、名茶为载体的高档公款消费,本质上是面子消费、人情消费。如果放任这些“三公”支出,不仅助长干部骄奢淫逸和腐败风气,导致相关产业畸形发展,更将严重挤占社会资源、伤害社会公平、败坏政府公共形象。事实证明,不受约束的公款消费进入哪个领域,哪个领域就会出现过度消费、虚假繁荣,哪个领域就会滋生特权意识和腐败行为。整治公款挥霍,挤掉公款消费中“多余的脂肪”,势在必行。
作为公共管理和服务部门,政府公务支出应该本着为民、务实、节俭的原则,不容挥霍浪费,更不容为个别人的虚荣心埋单。近年来,一些地方财政收入增长,特别是土地开发带来地方土地财政增长,使一些干部自认为“不差钱”,大手大脚花钱无所顾忌。有的地方和部门,在公共设施建设和投入方面捉襟见肘,可是公车采购动辄几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一台,公款吃喝一桌上万元,说到底,还是施政观念出了问题。
建设廉洁政府,抓好领导干部作风是关键。公款消费好比一面镜子,映照出一名干部是喜好面子还是追求实绩,是追求个人利益至上,还是为民服务。治理公款消费并不容易,一些地方和部门可能出现反复,豪车销量下滑等是“长期现象”,还是“暂时休克”,仍然有待观察。总之,要形成廉洁、高效的公款消费模式,不仅需要各级领导干部严格自律,“一级做给一级看”,同时,也要加强预算管理和绩效审核,抓好监督管理和追责惩处的长效机制,通过加强他律来纠正歪风、弘扬正气。
- 相关新闻
-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