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商会再探股比底线 虚张声势还是意有所指
汽车商报记者 王林
9月6日,“公车采购目录风波”铩羽而归后,“倡议突破合资股比底线”再次让欧盟商会这个非官方游说机构站到了舆论的最前端。
当日,中国欧盟商会在京发布《欧盟企业在中国建议书2012~2013》,就中国汽车企业合资股比问题提出建议称:中国汽车业应当允许外商在合资企业中股份过半,并取消国外投资者最多能以中外合资的方式成立两家乘用车厂和两家商用车厂这种“2+2”法规。此言一出,一石激起千层浪,很多媒体均发表文章对欧盟商会口诛笔伐。
一些敏锐的业内人士称,欧盟商会已经连续九年针对股比问题发布建议,为何今年引起了格外强烈的反响?突破股比底线为何在当下如此敏感?
尴尬的时机
“欧盟商会选择的时机有些尴尬,”一位金融机构汽车分析师告诉记者,“9月接连召开的天津和成都汽车论坛,对于合资自主甚至是过去三十年的合资政策的激烈讨论已经成为焦点,欧盟商会在此时抛出试探合资股比底线的言论恰好撞在枪口之上,遭到炮轰是肯定的。”
上述汽车分析师称:“在工信部副部长苏波及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副司长陈建国力挺目前的合资政策之后,欧盟商会大唱反调,这颇有点试探政府政策底线的意味。”
除了试探,一些分析人士将欧盟商会此举的动机归结为欧洲汽车市场的阴霾。由于欧债危机的影响,几乎所有的欧洲汽车制造商在本土市场的盈利能力都受到了巨大影响,产能过剩的阴影已经席卷整个欧洲,欧盟商会在此时机抛出股比开放论,也可能是想救市。
“欧洲车企在本土市场能够获取的利润受到限制肯定会试图在其他市场弥补这一缺失,而在中国市场当中突破合资股比限制对于欧洲车企来说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弥补本土市场不足也可能是欧盟商会潜在的理由之一。”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饶达对记者表示。
然而更多的人还是倾向于认为,欧盟商会此次发声另有缘由。“过去几年,欧洲市场处在良好状态时,它的态度也是如此。不是因为一时欧洲市场差了才提起在中国开放股比。”
既然救市并非是欧盟商会决定再探合资股比底线的最重要因素,那么什么推动了欧盟商会再“捋虎须”?
事出有因
8月底开始,合资自主能否为中国汽车自主发展真正带来实利再次成为舆论焦点。激烈的反对派再度活跃起来,不少人认为,外资只是把一些老旧车型平台高价卖给合资企业赚取高额转让费,并通过合资自主品牌获取更多的市场份额,中方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随着合资自主的争议逐渐加剧,过去三十年的合资政策也被牵扯进来。原机械部工业部部长何光远炮轰,合资政策像是“鸦片”、“吸一口就忘不掉”,而一些更为激进的分析人士则称:“过去三十年的合资政策完全就是一个错误,技术换市场从来就没有实现过,既然合资政策都是错的,那么在合资框架内的合资自主当然也好不到哪去。”
就在对合资自主包括合资政策的指责越来越激烈的时候,9月份接连召开的天津、成都两大汽车论坛上,苏波及陈建国对合资政策进行力挺,随后原工信部产业政策司副司长李万里也强调必须坚持股比底线不动摇。
外界评论,此番具有政府背景人士的接连力挺合资政策,其实也是间接表达了相关决策部门对合资自主的支持态度。
一位深谙行业内规则的人士向记者透露,国内对合资自主,继而对合资制度本身持续近一个月的争论才是欧盟商会选择发声的真正原因,“欧盟商会需要在这个时候对合资自主政策,包括过去三十年的合资政策再次表明自己的态度。”
醉翁之意不在酒
上述人士对记者分析称:“如果欧盟商会也站出来坚持股比底线,反倒给那些抱怨合资的人以口实:看到了吧,继续合资下去外国人当然欢迎,搞合资自主也是对外国人有利。”
他接着对记者表示,欧盟商会选择了敲山震虎的表达方法,“欧盟商会摆出姿态,反而提出突破股比限制,要单干。传达的潜台词就变成:我们先是被迫加入合资中去,把资本和技术都献给了中国。随后又加入合资自主当中,为本土合资方提供技术平台,如果中方还不领情,我们就自己干。而一旦我们自己干了,合资结束,合资自主也就结束了。说白了,欧盟商会是在替欧洲企业表态:你们别再争吵合资自主是真是假,我们如果单干你们什么都学不到,有合资自主就已经不错了。”
“但是外资真的能单干的了吗?大众刚刚跟一汽、上汽续签了三十年的合资意向,最起码三十年之内几乎不可能改变,欧盟商会的真实目的并不是要突破股比限制,只不过是想通过这种示威平息对合资自主的质疑,他们内心并不是不愿意干。”他补充道。
- 相关新闻
- 相关问答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