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汽车
选车

新闻版>分析评论>正文

传祺能否缔造传奇

http://auto.sina.com.cn   2012年09月18日 17:07   汽车商业评论  刘宝华 字号:

  传祺以阿尔法-罗密欧平台起家,借鉴了本田、丰田制造经验,而最终决定它命运的,是一批经过合资历练的中国人。广汽乘用车正走在一条什么样的道路上?

  ABR记者 刘宝华

  广州番禺的广汽乘用车公司内种了600棵降香黄檀,这种细小的树苗成材至少要100年,成材后的木料叫做黄花梨。

  树种是总经理吴松选的,一要长得慢,二要名贵,同时有实用主义考虑:在广州这种高温多雨的气候下,长得太快的树修剪和维护费用太高。

  造车如同种树,低成本、高品质正是广汽传祺(配置 图库 口碑 论坛)后发切入市场的思路,在当前特殊的市场环境下,耐心更是广汽乘用车需要的心态。

  广汽自主品牌可谓生不逢时。广汽乘用车公司2008年成立,次年自主品牌的市场份额高达44.35%,居乘用车市场占有率第一,但当时广汽的自主品牌乘用车还在研发阶段。

  2010年中国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生产和消费国,自主品牌乘用车总销量达627.3万辆,同比增长37.05%,占乘用车市场份额的45.6%,形势一片大好。而广汽乘用车的首款产品当年9月才下线,没能在市场狂欢之际分一杯羹,只凭借广州亚运会指定用车身份登台亮相。

  2011年,传祺轿车正式上市销售,自主品牌却在此时迎来全面下滑,自主品牌乘用车销量611.11万辆,同比下降5.42%,市占率降至42.23%。如果刨去数量庞大的微车,统计数字还会难看很多。

  传祺轿车2011年销售了1.7万台,是目前自主品牌单一中高级车型上市首年的最好成绩,但无论相比合资品牌竞争车型还是广汽的期望值,这个数字都算不上成功。

  2012年,随着市场继续增长乏力、自主品牌每况愈下,整体市占率跌至41.9%,广汽乘用车的销售数字也并不见佳,好在5月刚刚上市的SUV传祺GS5(配置 图库 口碑)比较提气,月销量在7月能够突破2000台。

  “我们基本确定是生产一个老百姓欢迎的、高品质的汽车。”广汽乘用车公司总经理吴松这样回答《汽车商业评论》关于传祺品牌汽车的定位问题。

  要不要干自主?这个问题广汽从2005年开始斗争了2年,起步晚、投入大、不确定性多,这是既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滚滚洪流,任何一个理性的企业都不可能感情用事的抉择。

  两年后思想统一。“要搞,再不做自主广汽将来就完掉了,不是因为别的,哪一天人家不跟你合作了呢?”吴松的反问有些极端,但它揭示了一个尴尬的现实——在改革开放30多年后,在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汽车生产国和消费国后,我们的汽车企业如果离开国外合作伙伴,还能不能称之为汽车企业?

  广汽乘用车自主品牌项目组于2007年5月成立,2008年进入报批流程,项目组同时考察国内所有自主品牌,制定方案。2008年12月工厂打下第一根桩,一年后工厂完工,经过半年多的装配调试,2010年8月开始小批量生产,9月首款自主车型传祺下线。

  从1985年开始造车的广汽,在先后与标致、本田、丰田、菲亚特三菱合资后,终于开启了自己造车的历史。

  外国人

  在解放前乃至新中国成立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中国工业实力最强的三个城市是“上青天”(上海、青岛、天津),原因是相同的,殖民时期外国创办的企业为后来的民族工业奠定了基础。必须承认,在工业这个舶来品上,中国在大多数时间里跟他的西方老师有差距。

  广汽集团不像一汽、东风,是政府意志举全国之力建设的汽车产业基地,而是改革开放对外合作的成果。这一点与“上青天”相似,区别是源于合作而非殖民。

  吴松常讲一句话“没有合作就没有今天”,这个“今天”更多指的是广汽乘用车公司的诞生和存在。

  开启广汽造车历史的广州标致成立于1985年3月15日,只比1984年1月创建的中国首家汽车合资企业北京吉普晚14个月,比1984年10月成立的上海大众晚5个月。拥有允许外资进入汽车行业后的首批合资企业,广汽为日后发展抢占了先机。

  但广标运作12年陷入破产境地,1998年广汽本田在此基础上成立,它让广汽走上了平稳快速的发展轨道。接着集团又先后成立广汽丰田、广汽日野、广汽菲亚特等合资公司,广汽逐渐成为国内第六大汽车集团和盈利能力最强的汽车集团。

  20多年的合作经历对广汽不可能毫无痕迹,问题是广汽在发展自主品牌时能从中学到多少、利用多少。

  34岁就任冶钢集团总经理、管理3万多干部职工的吴松职业履历遍及国企、私企、合资企业,当过广州五羊-本田摩托车公司董事、副总经理,进入广汽集团后任广汽丰田发动机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3年半,全程参与甚至主导了广汽乘用车的论证、筹备和建设。

  他说:“我们的工厂能这样来搞,我们做自主品牌能有这样那样的想法,要感谢本田、感谢丰田。”

  在工厂建设上,本田、丰田这两大自己多年的合作伙伴为广汽乘用车提供了不同的借鉴思路。本田是在广州标致的基础上分步推进、滚动发展,而丰田是在一张白纸上高起点、大规模。

  广汽乘用车选择了根据自身特点、结合两者优势,在一张白纸上高起点、滚动发展。例如工厂的厂房按远期20万辆产能设计,但一期按10万辆产能配备设备。现阶段生产线主线为全自动流水作业,辅线全部手动作业,二期产能扩建时手动辅线可全部改为自动流水线。

  这种远期规划、分步实施的做法是目标与现实的平衡。传祺以高品质主流品牌为标准,在广汽“十二五”规划中,自主品牌要达到30万辆的份额,但在起步阶段,品牌知名度和市场认同度不高让他们必须由小到大,滚动发展。

  在工厂和生产线的各工作环节和细节上,广汽乘用车也同时借鉴综合了本田和丰田不同的生产方式。比如在物流和配料方面借鉴丰田手法,在技术上的一些关键节点采用本田方式。

  在主生产线旁边有一条分装线,工人数量明显多于主线,车门、座椅等大部件就是在这条分装线上完成装配,最后再整体装上整车。

  吴松说,分装化的好处是让主流水线尽量短,提高效率的同时柔性化也得以加强,虽然当前只有2款车型生产销售,但生产线已经具备至少生产4款车型的能力。

  除生产工艺之外,技术、研发方面的学习借鉴也必不可少,这主要体现在合资企业为广汽乘用车培养的各类技术人才。吴松说:“自主项目刚建设的时候,从广汽集团合资企业来了300人,这些年又陆陆续续来了差不多400人,都来自本田、丰田、东本发动机、广丰发动机。”

  最好的例子莫过于吴松本人,在进入广汽丰田发动机公司之前,他从未涉足过汽车行业,历练3年半以后,他开始掌舵传祺这个崭新的自主品牌。

  营养不只来自于日本人。比如与标致的合资虽然以失败告终,但那12年为广汽带来了造汽车的基本概念和先进理念,打下了基础,吴松告诉《汽车商业评论》,那时的许多干部员工至今依然在广汽乘用车发挥重要作用。

  新伙伴意大利人也贡献了他们的力量。作为与菲亚特集团合作的其中一项,广汽通过技术转让方式得到已经停产的阿尔法o罗密欧166车型平台,传祺车型就在此平台上开发而来。用这种方式,广汽自主品牌不必从零开始,而且站在了一个较高的起点之上。

  门徒

  很多人都惊讶,2011年4月8日,广汽传祺在C-NCAP碰撞中凭借总分48.8分的成绩获得五星评级。这是包括一汽-大众CC(配置 图库 口碑 论坛)上海通用硬朗等明星车型在内的6款新车的最高分,并创造了自主品牌当时的最好成绩。

  用业内人士的话说,汽车是一个系统工程,各方面性能大抵在同一档次,基本不会出现安全五星、操控一星或者动力五星、外观两星的情况。因此,C-NCAP碰撞五星的成绩至少能够从一个侧面说明传祺这个全新品牌的品质。

  经过多国部队训练的广汽自主品牌出师了。

  一个已停产的平台和几位合作者并不能必然带来这样的结果,否则很难解释传祺的碰撞成绩高过本田、丰田很多车型。“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广汽集团自身的努力是更为决定性的因素。

  人才是产品的根本,广州汽车研发人才不多,但是广汽还是努力网罗。吴松乐于向外介绍这样的信息:一些重要核心系统的大师都是从国外请来的。车子的调教来自意大利,原是阿尔法o罗密欧的部长;整个电子架构系统的设计师是一个美国很知名的专家独立设计的,现在是保持与世界同步的先进水平;仿真的技术方面请的是美籍华人设计师;外形和内饰的制定是来自奔驰的中国设计师张帆。

  以发动机缸盖一个部件为例,广汽乘用车对其进行了500多项的开发,在制造工艺上把本田、丰田的优点移植进来,结果是一款普通的AVL发动机被提升到与同级别合资产品比肩的水平。

  吴松认为,广汽乘用车的人才不仅仅是这些金字塔顶端的少数人,就像一部车上的螺丝钉,乘用车公司工厂的普通员工也可以成为影响产品的因素。

  在发动机车间,《汽车商业评论》记者看到在流水线的一个T型台上,三台机器人在同时为一个部件进行滚边。机器人是常见的ABB,但其布局和操作方式及其少见。

  车间主任说:“我们让这条线的节拍是全世界最快的,55秒完成一个工件。主要难度就是布局、机器人之间的互相连锁配合,这都是我们员工自己设计的。”

  这些员工包括工程师和生产线上的工人,许多人是在广汽本田、广汽丰田工作多年以后来到广汽乘用车,用他们在合资企业的经验取长补短,为自主品牌挖潜。

  吴松告诉《汽车商业评论》,他们的质量控制也以高标准进行。为了防止出了问题再去解决,工厂为每台设备建立了档案,对一些常见问题进行分析,在日常运行中把故障率减到最低。

  “我们提出的目标是故障为零、不良为零,每天出产的发动机要抽一台进行耐久试验,如果发现有问题,这一批都要重新再来,每天都这样。”这个做法甚至比吴松工作过的广汽丰田发动机公司更严,那里是定期抽检而不是每天抽检。

  “因为丰田的量大,我们的量还小,可以天天抽检。而且他有积累而我们是新的发动机,我们的故障率就算只有百分之零点几,这一台到了顾客那里就是100%故障。所以在几个关键地方采取全检,到目前为止出去的发动机还没发现有问题。”

  按照广汽乘用车的战略规划,第一款车型采用“引进技术,合作开发”路线,第二款车“以我为主,全面整合”,第三款车就要“全新开发,全新整合”。

  《汽车商业评论》了解到,“十二五”期间,广汽乘用车将在研发上继续投入超过70亿元,形成每年同时开发2

(编辑:陈洁)

评论(0)
分享到:
6.39K
意见反馈 | 保存 | | 打印 | 关闭

新浪汽车|汽车生活原动力

可输入140个汉字 新浪汽车 提问 >>

上传附件

上传附件
选择图片

请选择小于2M的jpg,gif,png图片

上传附件

图片正在上传,请稍候...

正在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