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汽车
选车

访谈> 2012北京国际车展 >正文

原创张晓军:高档车市场发展前景依然很好

http://auto.sina.com.cn   2012年04月23日 15:27   新浪汽车  志魁 字号:

  高档车市场发展前景依然很好

  新浪汽车:您觉得我们未来的实力,再甩开对手的增长点有哪些?

  张晓军:毫无疑问,一个品牌在市场上要取得成功,取决于他的产品,服务,还有品牌建设,奥迪品牌在中国市场成功的密集,一个是我们奥迪品牌对中国市场个中国客户的需求有特殊的理解,能够很好的把握客户的需求。

  第二,我们多年来一直实施全价值链本土化的竞争战略,使奥迪品牌具有竞争对手不具备的优势。奥迪品牌会坚持把这样一个竞争战略进行下去,当然对保持领先很有信心。

  新浪汽车:您是我们汽车界的老前辈,有着充分的体会。2002年是第一次中国车市的井喷,到2012年为止10周年了。从您的视角来看,您认为有什么得与失?要坚持哪些?改变哪些?

  张晓军:我谈一下个人的见解。在整个汽车业中,到今年我将近有30年了,82年毕业就在这个行业工作,见证了我们汽车产业快速的发展,尤其最近十年来发展是很迅速的。在乘用车市场里面大家会看到发展是非常迅速的,在高档车里70万辆的销量,去年实现了37%的增长幅度。我们看到高档车市场的增长快于整体乘用车的市场。一般说来增幅是在整体市场增幅的两倍左右,最近两年来这个情况有很大的变化,一方面由于高档车厂家大力推动市场,有更多的新产品进来,有很多营销措施使得市场迅速的发展壮大。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中国汽车市场逐渐走向成熟,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以后,不断在更新自己的车辆,高档车有普通乘用车这样的客户群做未来的潜在客户群,支撑未来汽车市场的发展。

  未来若干年,特别是高档车市场还会有很好的发展。

  我对中国汽车市场的发展是抱一个非常乐观的态度,尽管它确实是起伏波动的,有的时候可能波动很大,但就中国经济来讲大家是看好的,起码会保持8-9%的GDP增长幅度,人们需要生活改善,汽车市场是会发展的。

  在高档车里面,到去年年末的时候,它只占乘用车市场7.6%这样一个范围。这个数值和全球平均10%还差得很远,未来高档车市场还会有一个非常好的发展前景,对此我还是非常乐观的。

  但是谈到得与失,我觉得汽车市场在发展,人们生活在改善,每家都有了车,但是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我们交通拥堵,环境污染,能源价格上涨,这对我们来说是很大的挑战。不管怎么讲,人们都是要买车的,这个市场还是要发展的。

  所以我觉得每个汽车厂家,奥迪是走在前面的,应该尽最大的可能开发出节能环保这样的一些车型,最大限度的减少对社会,对环境的危害,这个可能是我们每一个汽车厂家面前一个重要的课题,当然也是我们的责任。这方面确实是一个问题。

  办法总比问题多,问题出现了,我们也看到了这些年来中国的道路,比如高速公路,立交桥大量在修,在建,可能也会不断的改善。我相信中国进入汽车社会,前景还是比较光明的,尽管我们会遇到一些困难。

  合资企业带来了全球最领先的车型和技术

  新浪汽车:奥迪无论从销售,还是品牌建设,是走在前沿的。您是一位老前辈,我们最近听到了很多的声音,在合资企业走的这几十年以后会有很多的反思,我们怎么样才能走得更好。

  您说一下,我们有些人认为合资企业这些年取得的成绩,更多的是我们的销售业绩和销量上,从合资企业来讲,包括创新机制,人才机制,还有我们的可持续性,或者有一天能够把我们的生命力输给奥迪,大众的海外公司,我们会不会有这种可能,咱们汽车人对这个问题您是有着怎样的思考?

  张晓军:确实,在中国汽车合资企业是一个比较奇特的情况,在全球其他国家这种情况并不是很多见。改革开放开始在中国建设合资企业,我们也看到很多合资企业发展还是比较不错的,由于它有比较好的品牌,有比较好的产品。相对来说可能发展得相对比较顺利一些,在市场中占的份额,销量是比较大的。

  这个现象一方面给中国社会,给老百姓带来了很多的好处,使得大家能够消费到全球最领先的车型,领先的技术。

  这个里面也存在一个问题,作为一个合资企业,这个企业应该承担什么样的社会责任,应该做什么。合资企业到中国来,它要满足中国消费者需求这个没有问题,但是作为企业本身的终极目标不仅仅是赚钱,你要推进人车社会的和谐发展,厂家工厂和社会国家的和谐发展,这可能是重要的。

  奥迪和其他的兄弟厂家,特别是一些竞争对手做法是完全不一样的,奥迪从进入中国那天开始,就是和强大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大国企在合作,因为我们一直不忘是央企,我们就推行了全价值链本土化经营模式。当某一个产品量足够大的时候,我们就希望谈判,拿到中国来销售,就不要完全进口了,像有些品牌大量再进口。

  这样做有什么好处,一方面就是可以更好的,更灵活的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在中国生产,根据中国消费者的需求进行二次研发,适合中国消费者的需求。另一方面通过大量的零部件的国产化,为中国的汽车产业培养了很多人才。

  比如我们很多的配套厂,有几百家配套企业,这些供应商企业在奥迪高标准,严要求之下成长很快,现在有相当多的供应商是在给奥迪的全球供货,成长是很快的。我们培养了中国工业,特别是零部件研发制造的人才。

  另一方面,我们每年大量的零部件生产数量是很大的,我们给当地企业,当地政府做税收方面的贡献,包括就业各个方面,也给中国汽车产业做了一些贡献。

  通过这样一个模式,我们叫全价值链本土化的模式,它一方面满足中国市场的需求,在企业发展的同时,我们不忘回馈社会,中国各地区的社会,培养人才,又得到一些回报。

  我们也非常重视环保,我们的工厂都是全球最顶尖的环保工厂,很多媒体朋友都去参观过,几乎没有排放的,非常低的,超过国家的有关标准。

  我们还做了大量的慈善活动,包括捐助失学儿童,还有赈灾等等。企业只有自身发展的同时,能够融入社会,和当地人车社会和谐发展,这个发展才是有意义的,而且是可持续的。

  新浪汽车:在我们结尾环节还有一个项目,就是老总问老总,我们上一场的嘉宾是郑州日产的郭红军部长,他的问题是,合资企业里面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在某种情况下,近期目标可能短期内解决它,得到很好的收益。长远目标和它有一点点相悖。在当前的情况下,您是怎么平衡的?

  张晓军:这确实是一个两难的问题,作为我们身在一线的人,短期目标对我们非常重要,我们确确实实要考虑短期内要完成我们制定的目标,包括我们上级交给我们的目标,包括销量、用户满意目标。

  与此同时我们要考虑长期的发展,两年,三年以后,我们也是有比较明确的规划,我们不仅仅要短期完成一些任务,长期要引进一些节能环保的产品,你要把你品牌的经销商网络发展好,为未来的品牌发展做好工作,同时要把大量的人员进行培训,满足你的标准要求,提供高品质的服务,这都是我们的任务。

  我们每年做的工作,都是长短坚固的,短期内必须要做,长期的要考虑。我们不允许,也不可能我只考虑眼前的事情,品牌是不可能长期发展的。我们有一个口号,品牌的可持续发展,对我们来说这是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因素。

  新浪汽车:我们把出题的权利留给您,下一位嘉宾是斯巴鲁的上村仁,您有什么问题?

  张晓军:斯巴鲁是外资企业,他们只是到中国来销售。我觉得在中国汽车市场高速发展的情况下,汽车在给别人带来便利的同时带来很多的问题,作为一个汽车厂家如何解决?如何使你的车更加节能环保?更加职能化?最大限度的减少拥堵?这是我希望留给他的两个问题。尤其日系车这样一个公司,我不知道他们有什么考虑,我们希望这些合资企业,或者是外资企业,有外方的技术研发作为支撑,能够多做一些工作,为中国汽车社会发展的同时,最大限度的减少汽车为社会带来的危害。

  新浪汽车:谢谢。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扫描二维码,快速收藏新闻至手机,通过手机随时阅读。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编辑:志魁)

意见反馈 | 保存 | | 打印 | 关闭

新浪汽车|汽车生活原动力

可输入140个汉字 新浪汽车 提问 >>

上传附件

上传附件
选择图片

请选择小于2M的jpg,gif,png图片

上传附件

图片正在上传,请稍候...

正在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