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磊:二手车流通模式正经历变化
新浪汽车讯 虽然近些年我国的二手车行业发展势头迅猛,但与国外的二手车市场相比较,还仅仅算刚刚起步,二手车行业普遍存在信息不透明、检测不规范、诚信缺失等弊病,这也成为阻碍国内二手车长足发展的一个瓶颈。对此,新浪汽车、第一车网联合采访了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罗磊先生。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 罗磊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 罗磊](http://i3.sinaimg.cn/qc/2011/0808/U3056P33DT20110808175916.jpg)
北京二手车流通渠道发生变化
首先非常感谢罗秘接受我们的采访,您作为一个行业的资深人士,认为当前二手车拍卖红火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罗秘书长:当前北京二手车拍卖走火的直接原因是二手车流通渠道发生了巨大变化,二手车拍卖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渠道优势。第一北京二手车由本地消化转为以外销为主。以2010年为例,北京共交易二手车51万辆,其中约80%以上都是在本地消化;今年上半年北京共交易二手车12.26万辆,其中京内过户占35.5%,6成以上二手车是销往外地。第二,北京的二手车供需由过去的卖方市场转变成了买方市场,二手车供给量超出了本地的消化能力。第三,北京二手车从业机构中,大量4S店进入二手车市场,改变了过去经纪公司独大的局面。第四,二手车经销商的销售渠道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需要借助具有外销渠道的机构之力。
对于拍卖行业,目前您分析业内有哪些模式?每种模式有哪些优势?
罗秘书长:当前市场存在2种主流模式:第一种模式是传统的B2B现场拍卖会形式,如北汽鹏龙。这种方式直观,买卖双方均为二手车专业机构,现场看车、现场成交,但需要拍卖公司的专业人员去组。缺点是织车源,并对车况进行评估,发布拍卖公告,给出公示时间。还有,北汽鹏龙成功之处在于客户源的积累,特别是外地会员的数量作为此种模式的支撑。第二种方式是以“即时拍”、“车易拍”为代表的以C2B方式为主的利用互联网技术的网上竞价模式。这种模式严格意义上讲,不是拍卖,因为没有拍卖师喊价与成交确认。其特点是便捷,迅速,买卖双方不需要到场就可以参与,成交成本低。缺点为技术壁垒较高,需要较强的软、硬件支持。特别是二手车鉴定评估报告的要求比较高,不但要求评估结论的准确,而且要求报告直观、简洁。
底价过高致二手车拍卖流拍率较高
现在很多二手车竞拍,几乎都是采用“有底价竞拍”方式,这种竞拍方式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成交率,流拍的几率很大,那么您认为哪种方式更适合国内的行业发展需要?
当前流拍率高的主要原因并不是因为有底价竞拍,而是底价定的过高。二手车市场在我国也没有发展几年,老百姓家庭拥有小轿车也是上世纪90年代中期才开始的,大多数普通消费者对二手车市场价格还不是很清楚,客观造成了流拍率过高的问题。我相信,随着4S店、专业二手车销售商等新主体的成长,特别是汽车租赁市场的发展,二手车拍卖车源从当前的C向B过渡只不过是个时间的问题。当主要车源来源于B时,流拍率的问题就能自然解决。
二手车成交价格需大量数据积累
受北京限牌政策影响,二手车竞拍模式逐渐走俏,二手车价格的透明度也逐渐清晰,这对于汽车行业尤其是二手车行业的发展是否有促进作用?
罗秘书长:答案是显而易见的。拍卖量上的积累也很重要,因为二手车价格形成不是一两辆车的拍卖价格能够确定的,这需要广泛数据的积累。
北京地区参与竞拍的很多是外地的经销商,他们出价相对较高,对北京当地的经销商是否是一个比较严重的打击?
罗秘书长:不能这么说。市场是什么?市场就意味着竞争,有竞争力者得以生存。北京的二手车市场的渠道、模式、以及交易方式都处于变化之中,适应这种变化的,就能够生存与发展,否则将被无情淘汰。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相关新闻
-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