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青松:大通将弥补上汽商用车短板
本报记者 陈喆
众所周知,上汽集团已经成为国内最大的汽车生产企业,但上汽商用车却由于政策限制、统计办法调整等历史原因成为上汽集团的短板。上汽商用车总经理蓝青松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专访时表示,随着上汽商用车公司的正式成立以及MAXUS大通首款产品V80的下线和即将上市,将会最大的限度地弥补上汽商用车短板,目前上汽商用车将借助MAXUS大通品牌完整商用车产品的全面布局,是上汽在“十二五”期间冲击商用车全国三甲的核心力量。
中国经济时报:如何解读MAXUS大通用乘用车标准造商用车?
蓝青松:我们在收购MAXUS之后,对这一传奇商用车品牌的产品进行了外型、内饰、钣金等各个方面的修改,着力提升产品品质。比如说整个动力总成系统都是源自世界级的公司或其国内合资公司,供应链和核心零部件体系优势明显;底盘技术的转向机用的都是乘用车的技术,悬架系统、制动系统、ABS等电子设备全部由博世提供,并首次在商用车产品上应用了胎压监测,包括倒车雷达、倒车影像等乘用车的基本配置;车身是在英国原有设计的基础上保持了承载式的车身结构,能够承受4吨的压力,车身电子和电气架构都是整体式的,控制系统同样由博世提供。这一系列的产品设计和配置保证了MAXUS大通首款产品V80及后续产品的乘用车品质。
中国经济时报:V80目前已经下线,并即将上市,之后有没有更多的产品推出?
蓝青松:媒体、供应商、经销商都在关心我们的后续产品,我们的第二款产品平台SV-70已经开始开发了,产品架构基本已经确定了,项目投资9.8个亿,针对最快速增长的一个商用车市场,今年上半年商用车销量尽管出现下降,但是轻客市场还是增长的,轻客两个细分市场增长很快;我们第三个平台产品开发涉及中高端轻卡,目前正在做技术研究。另外在商用车公司下建立投资两亿的全资改装车公司,我们准备推出20多个改装车产品系列。
中国经济时报:上海商用车预计2015年冲入前三甲,有哪些规划支撑这一目标的实现?
蓝青松:上汽商用车的量是不小的,只不过最近国家的统计分类有所变化,比如五菱之光我们过去是作为商用车的,一共是150万辆左右,应该说上汽已经是最大的商用车企业,不过国家把五菱的微面变成乘用车,我们就变成商用车的小个子,我们必须重新发力。商用车的总量要做到40万—50万辆左右。“十二五”期间,我们会在商用车领域发力,首先我们要把商用车发展的核心技术和核心零部件抓好,我们收购了上海柴油机有限公司,全方位的扶持,我们的上海变速箱公司成立了商用车事业部,专供商用车变速箱,目前也在跟外资寻求后驱动桥的合资合作的机会,这些核心零部件对上汽商用车未来的发展还是很有竞争力的。
我们的布局从重卡到中卡到轻型卡车,还有工程机械、轻客,我们对我们的未来充满信心,今年上汽商用车整体20万辆完全可以实现的。
中国经济时报:V80何时上市,具体的销量预期是什么?
蓝青松:V80实际上是四个系列同时下线,我们市场定位是面对高端,移动办公,城市物流等,四个产品系列已经准备好上市了,目前正在生产爬坡,我们准备9月份开始向用户交车,我们会在9月份公布具体的目标,不同的版本和系列会在8月底9月初把详细的架构公布。今年的销量目标在9月份开始交车的情况下,大概在4000辆。
中国经济时报:MAXUS大通V80会不会与依维柯产品出现同门相争的情况?
蓝青松:南京基地主要生产轻卡和轻客,依维柯这个轻客车型是有车架和横梁的非承载式车身,而无锡生产的V80及后续产品是承载式车型,轻量化承载式车厢是未来的轻客发展趋势,另外依维柯是后驱车,而V80采取的是大部分乘用车使用的前驱技术,我们真正的直接竞争对手是江铃全顺,因此南京基地和无锡基地的产品并没有直接的市场冲突。
中国经济时报:尽管MAXUS是历史悠久的商用车品牌,国际上也有很高的影响力,但MAXUS大通在归属上汽之后,如何进一步强化其在中国和国际市场的影响力?
蓝青松:MAXUS本身就是一个国际品牌,我们通过收购英国这家公司拥有了这个品牌,尽管这家企业经营出现了困难,但品牌影响力还是很大的,全国76个国家73个经销商已经找过我们洽谈,这也是源于品牌影响。我相信消费者会通过对我们产品的进一步了解,首先了解我们的技术,我们信赖进取的品牌理念,上汽商用车会进一步在中国乃至全球的国际影响力做强做深。尽管如此,上汽商用车公司和Maxus大通的品牌知名度需要我们进一步提高,公司形象,品牌形象都需要进一步提升,这也是我们目前工作的一大重点。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V80相关新闻
- V80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