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之殇:放下手机 用微博而不是泡微博
一天有24个小时,你有几个小时在“微博”?随着互联网升级迈入“社交网络”时代,人们惊讶地发现,微博在给生活带来便捷的同时,珍贵的时间也被海量的垃圾碎片“谋杀”了。而在若干“杀人于无形”的微博碎片中,名人微博威力尤甚。
姚晨、大S、王菲、李冰冰、杨幂……这些名人微博,到底让我们消费到什么?那一条条140字的短消息背后暗藏着怎样的玄机?谋杀你我时间的“名人微博”究竟是怎样温水煮青蛙的?日渐泛滥的微博之殇,伤你我于何处?本报记者为此展开深入调查。
商业化——无形的资本
“因为微博,导致以下四大症状的同学,默默转吧:1、博客基本荒芜了。2、MSN都很少上了,一般用私信和微群联系。3、患了“评论”和“@”焦虑症,刷屏次数明显增高,工作效率明显降低。4、被窝里,马桶上,朋友聚会中,埋头手机看微博;美食上桌后,叫停众人,先拍照再动筷。”这是某位深圳媒体工作人员的日前发布的一则微博。该条微博被转发上千次,尤其可见,中“微博控”毒的人,还不是普通的多。
然而,最让“微博控”们痴迷的名人微博,它的背后是什么呢?本报记者特别采访了深圳大学传播学院副教授刘晓燕。刘晓燕说:“在微博时代,任何名人微博背后都有一本现实的利益账。看客看的是热闹,而名人谋的却是名利。如何利用微博这个平台,更好地为己谋利,几乎成为这个时代名人们的必修课。而漫无目的微博看客,就这样被引导了!”
前些日子,著名编剧石康在微博上爆料称:名人发微博都有钱拿,他最惨每字可以赚两块钱,并直指“微博女王”姚晨一天能挣一万美元。姚晨回复微博表示,她也听说过这个情况,但称自己不做收费广告,“劝”石康不要替自己乱报价。姚晨发不发微博广告不得而知,但是微博正在成为一种新兴的且颇具潜力的营销方式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今年4月份在厦门举办的首届中国微博营销大会就吸引了不少微博营销集团的注意。
微博的营销方式多种多样,但是都有着一个共同的特点——隐秘。刘晓燕认为,李开复在他的微博上一直以“青年导师”的形象与粉丝交流,帮助他们解决人生困惑,包括近期在微博上亲授英语学习技巧,都与他的创新工场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5000818的粉丝人数为他引来不少投资商的青睐。当前势头正猛的电影业也马上注意到了微博的强大号召力,影评人刘子骥就曾说过,电影宣传的微博时代开始了。一部新片刚刚上映,立马就能在微博上看到知名的影评人、导演、演员等圈内人士的交口称赞,他们的拥趸们还能不赶紧掏钱进影院一睹名人们力荐的影片?
娱乐化——看客的心理
大S和汪小菲从恋爱、闪婚到婚礼的过程着实为微博的观众们上演了一出精彩绝伦的好戏。从大S在微博上宣布与汪小菲的恋情,到他们极具话题性的海南盛大婚礼,在这出戏当中,微博自始至终都扮演了一个极其重要的角色。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婚礼的酒店被安排在一个非常偏僻的地点,传统媒体正苦于无计可施之际,大量的婚礼现场照片已经通过微博发出,而事后大S与张朝阳的“偷拍”之争,已被疑为是俏江南与某门户网苦心孤诣的联手炒作。不管粉丝们买不买账,在娱乐圈混迹多年的大S,到底是深具娱乐大众的专业精神。
不妨看看各类名人们的微博内容,粉丝量为3246326的李嘉欣的微博几乎没有一条是原创的内容,基本上全是转发别人的微博和晒晒自己的贵妇照。新闻从业者闾丘露薇的微博上除了少数转发、评论别人的观点之外,大多数是自己对国际时事的看法,还有报道的链接,但是她却只有660526位粉丝。闾丘露薇毕竟是凤凰名记,借助电视平台拥有相当知名度。通过对比,我们发现一个惊人的事实——娱乐至死,可见娱乐圈名人在微博世界引起的关注度仍然是最高的,即使他们所写的内容几乎毫无价值。
刘晓燕认为,在微博上不同名人的粉丝性质是大不相同的。像李开复等行业领袖的粉丝是他们忠实的支持者,而洪晃等文化界名人的微博因为涉及时事热点,往往吸引的是知识分子,但像姚晨等明星的微博粉丝则更多是一些看客,这些人不一定是她真正的影迷,他们看明星的微博,仅仅是为了满足看热闹和偷窥的心理。“这是一群可怕的粉丝。”刘晓燕以姚晨的微博粉丝为例来说明她的观点。姚晨之前在她的微博上发了大量和老公凌潇肃的亲密生活照,但两人宣布离婚之后,姚晨的公信力大跌,立即就有粉丝在微博上指责她的虚伪。
虚假化——谣传的力量
在微博上泡过一段时间之后,你就会发现这是一个真假莫辨的世界。微博在带来沟通的流畅和信息分享的高效的同时,也带来了虚假信息的泛滥。一则未经核实的具备轰动效应的消息,常会在极短时间以几何级数爆炸式传播。
前些日子,某位拥有6万多粉丝的国内著名歌唱家发布消息:“福岛核电站在进行人工降温,也就是人直接进入反应堆核心进行手工操作。这些人出来后活不到20分钟就会死。”该信息被数以万计的粉丝接力转发。一位拥有210万听众的台湾艺人,号召大家“多摄入含有碘的食物”,这条微博转发数达到了18703次,加速了核泄漏恐慌和抢盐现象。
上述两条微博里的信息最终均被证伪,它们让人直观地感受到了名人在微博上发布虚假消息的恐怖效应。
“看到有意思或者有意外的微博,我一般会去点击微博主账号,看他/她前前后后说过些什么。这样就不会冒失地转发或评论。”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胡泳说,“新媒体的使用,是要建立良好的使用习惯的。”
刘晓燕则跟记者强调,在微博的世界里,不仅虚假信息泛滥,而且像门户网站公布的微博排行榜等资讯也是不甚可靠的。据她曾做过的一项抽样调查,转发量最高的微博其实并非是公布出来的排行微博,而是一些社会性的热点话题。所以,她呼吁微博的用户们理性地把微博当作一种传播工具,运用微博的过滤和筛选功能,还原事件的真实面貌,而不是被微博所“控”。
碎片化——思想的口水
140个字,即使使用精练的文言文,也很难把一件事情完整精确地叙述清楚,微博时代带来了资讯的碎片化。有关人士认为微博会带来思想的口水化,微博只有140个字,不要说把事实说清楚,可能一些真正论辩的逻辑都不能很好地呈现,更多的是口水。我们这个时代太不缺少口水了,可以把一个很辩证的东西弄得很极端。
刘晓燕接受采访时说,可能很多网友看名人微博也并非立意于完整地去了解一个名人,而是想从名人们记录的生活状态里去窥视他们的隐私,甚至抓住他们叙述当中的“漏洞”来发起批判和攻击。这些网友多是些因为现实生活的各种问题而倍感无聊,泡网成瘾的“微博控”,他们的个人生活时间已全然被微博所撕碎,成天电脑、手机、Ipad不离手,隔几分钟便刷屏的“微博控”可谓是随处可见。对此,刘晓燕希望广大的“微博控”们能理性地思考如何处理花在媒介上的时间,从而重拾我们的时间“碎片”。
“名人微博像是一座摇摇欲坠的高楼大厦,随时都可能倒塌,也可能还会继续往危楼上添砖加瓦。”刘晓燕以一个形象的比喻表达了她对名人微博发展前景的看法。在她看来,一方面微博这种扁平化的社交网络是和名人策略相矛盾的,名人之所以成为名人即是建立在与公众的距离感、层次感的基础上;另一方面,她对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彭兰的观点颇有些不以为然。彭兰认为,在微博上“谁在说比说什么重要”,但刘晓燕认为从长远眼光来看,还是得看看名人们说了些什么,明星们日常生活里的闲言碎语和自恋的照片不会具有真正的社会影响力。
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徐泓的一席话,或则可以给“微博控”们带来一些启示。“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是需要大量时间思考和沉淀的。快餐阅读让我们的思想停滞,碰到问题和疑惑很少刨根问底,因为我们太忙,习惯于不求甚解。最后的结果是,现在很少有人有耐心阅读和写出一篇像样的长文章了。放下手机,用微博而不是泡微博。”
记者 刘莎莎 漫画:颜庆雄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相关新闻
-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