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自主就是选择自信
吴迎秋 《中国汽车市场》特约总策划首席评论员
2 月28 日,上汽集团发布了自己的商用车品牌——MAXUS 大通。这个全新商用车品牌的推出,表明上汽在发展商用车上选择了自主创新之路。这是一件值得称道的事。
商用车一直是上汽的短板。2010 年,上汽以355.48 万辆的销售业绩雄居中国汽车企业首席。这一业绩几乎完全是由上汽乘用车板块创造的,上海通用、上海大众、上汽通用五菱以三个百万辆,包揽了中国乘用车年度销售“三甲”。相比之下,更显出了上汽商用车板块的弱。2010 年,上汽所属的南汽商用车销量在商用车销售排行榜中仅位列第十。无疑,作为全球500 强企业,上汽要想进一步的发展,商用车的短板是必须补上的。
其实,上汽商用车的弱是有历史原因的。“十一五”以前,根据国家规划,上汽主要是发展乘用车,担负的是改变我国“轿车基本是空白” 局面的任务。换句话说,那时国家不让上汽干商用车。到了“十一五”,上汽才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开始为发展商用车打基础,先后将红岩重卡、跃进轻型车等商用车企业整合至麾下,形成了覆盖重卡、轻卡、大中客、轻客的齐全的商用车产品线。经过近五年的努力,上汽商用车已经具备了发力的基础。但怎么发力?考验上汽集团领导的智慧。
从表面看,引进现成的商用车品牌,不仅操作简单而且容易打开市场,进行合资更是长期来行业中各企业最爱干的事。据了解,在商用车发展选择哪条路径上,上汽内部也曾有过几种考虑的。与菲亚特的全面合资就是一例。大约在一年前,还传出过合资谈判进入倒计时的消息。但在最后关头,谈判急转直下。当时许多人探究原因。其中一个说法就是上汽认为走自己发展之路,更能发挥上汽已有优势基础。
上汽的这种判断无疑是非常准确的。一方面,上汽已经具备了商用车自主发展的实力和能力;另一方面,从近年来我国汽车企业发展的现状看,无论合资企业如何成功,引进产品如何叫好,最后还是要走到自主发展这条道路上来。与其说到时再谋划,不如今朝作决断。可以说,上汽自主发展商用车是弯路取直,将短期的任务和长远的目标相结合,是一次具有战略高度的决策。
选择自主就是选择自信。上汽在商用车项目上展现出来的自信,其实是上汽集团实力的体现。在乘用车领域,上汽始终走在行业的最前端。无论是引进合资,还是整合国际资源搞自主,都取得了很大成功。这过程中,形成了上汽集团强大的人才优势、技术研发优势和配套资源优势。上汽集团旗下的所有产品在广大消费者中有着很高的品牌信任度。汽车业内同行称,上汽上新项目,搞一个成一个。“上海汽车”犹如一块金字招牌,是同行们望尘莫及的。从这个意义上讲,上汽发展自主商用车,是水到渠成的事。
此次商用车品牌发布会过程中,微博上一直在讨论如何看上海商用车选择自主,几乎所有的人都看好。我想,这看好其实也是对上汽驾驭发展能力的看好。这能力就是我在微博上指出的:国际化的思维与眼光,整合创新的能力。
细心的人会发现,此次品牌发布会现场还有不少老外。原来是主人将品牌定位在了国际。都说上汽集团搞汽车大气,讲的就是上汽人常说的“世界为我所用”。这次发布的商用车品牌名称为MAXUS 大通。中英文连缀,听起来似乎有点拗口。但我理解其中就有上汽欲表示在商用车项目上整合国际资源、兼容并蓄的意思。将MAXUS 大通定位在国际品牌上,把MAXUS 这个国际传奇商用车品牌与上汽的综合实力相结合,放在全球市场上来规划发展,在气势上、在眼光上无疑更大更高了。这气势、这高度一定会吸引更多人关注的目光。上海商用车项目副总经理董青松介绍,已经有不少外国的经销商来接洽海外销售代理了。
既兼容并蓄,更以我为主。这是上汽商用车项目展示出来的又一种自信。此次发布的上汽商用车品牌,我们看到既有国际先进技术,也有上汽多年来在乘用车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竞争优势。品牌发布会上确定了三大核心品牌价值:“技术、信赖、进取”。既包括了对英国商用车公司时代传奇品牌MAXUS 的重新诠释,也有对产品设计和技术的全面发展、对销售体系全面整合的全新思考。但这一切都基于上汽广泛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得出来的。上汽商用车项目的一负责人就说,整合资源一定是1+1 大于2。如果没有以我为主的指导思想,这种叠加效应是发挥不出来的。整合创新的关键在于集大成,把各方优势在高起点、高标准的发展目标下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更为强大的竞争优势。据了解,上汽为商用车确定的配套体系就是由世界500 强零部件企业和上汽在乘用车发展过程中优选出来最高水平的配套厂两部分组成。
“大智融天下,通达铸成功”。很多人看到了主人将大众、通用巧妙地隐含在其中,折射大通品牌的基因所在。但我更看重这两句话中表现出来的大气魄。说实话,当前在讨论中国汽车如何由大转强时,我们缺乏的就是把握自身、把握未来的自信和气魄。从这个意义上讲,上汽商用车选择自主,给我们的启迪更深,更有味道。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相关新闻
-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