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震后 向日本车企学什么
官小芙
日本强震造成了一股强大的产业冲击波,首当其冲的便是让日本人最引以为豪的汽车工业。本周一,日本三大汽车巨头丰田、本田、日产均宣布,受地震和海啸影响已全面停产。
战后日本车企的崛起,早已经成为日本高速发展时期的神话,是历来无数中外企业学习的范本。但是,天灾人祸,轻易地将这一切抹平。这次地震给已经平稳发展了近百年的日本汽车业带来了灭顶之灾,损失可谓空前绝后。
但是,在叹惋这次灾难的同时,我们更应该看到,日本车企因为之前或主观或客观的未雨绸缪而让损失尽可能减小,这是一种值得我们深思的全球布局策略。
我国车企必须要走开放式、国际化的合作之路,必须要进行智慧的全球化布局。实际上,日本车企的全球化指数很高。
以中国为例,几乎所有日本车企在中国都有合资企业或直接的进口车销售渠道。这就让它们在本土工厂被迫停产后不至于一切皆空,至少还有各海外工厂的收益入账。
由于之前大部分日本车企已在华建立了物流中心、零部件配送中心等,所以,仍然能维持一段时间的运转。很多日系车经销商之前预订的车型已经到达中国港口。
另外,日本车企进入中国市场较早,通过在华十年的发展,在中国地区生产车型的国产化率都比较高,例如本田系的国产化率已达80%-90%。从目前来看还没有一家日资合资车企停产。
全球化生产布局帮了日系车企大忙,例如,讴歌旗下的车型主要来自北美工厂,使其在华的进口车供应也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
“日本车企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即它们已经在近十年内完成了国际化发展的道路,当地设厂已经成为常态。”媒体报道中,在华日系合资企业某位人士的这句话让我印象深刻,实际上,这正说明了日本车企未雨绸缪的深刻智慧。
不过,日本车企对核心技术的绝对把控也成为这次最为人诟病的地方。对于变速箱等关键零部件,很多日本车企仍然不肯放手,坚持在本土建立研发中心和核心部件生产工厂,为全球的合资和独资企业配套,利益和技术高度内循环。虽然曾经,这为日本车企带来了独享的美食。但是,在重大自然灾害当头之时,也让它尝到了同样程度的苦头。
由此看来,日本车企虽有开放之心,但开放程度,显然不够彻底。这次强震就是一次检验。
还有一个技术活儿,是我们应该吸取的教训,那就是生产基地一定要尽可能分散。为什么这次地震对丰田汽车的影响最大?就是因为丰田的重要工厂正集中在震灾最严重的地区,丰田每天就损失7200万美元。相比之下,日产在本土的部分受灾较轻的工厂已开始复工,马自达的组装工厂因在震区之外,甚至没有宣布停产。
这么看来,吉利、奇瑞等企业之前的遍地设厂、四处开花,还是有些道理的。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相关新闻
-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