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汽车
选车

评论> 大地震重创日系品牌专题 >正文

熊元俊:从灾难经济学看日本震灾

http://auto.sina.com.cn   2011年03月14日 16:23   深圳特区报   字号:

  熊元俊  

  自然灾害,曾被美国国会议员称作是“一颗预期的定时炸弹”,以其发生的偶然性、过程的震撼性和后果的严重性而令世人关注。3月11日,日本东海岸发生里氏9.0级地震,并引发超级海啸,最终形成破坏性极强的严重灾害,全球金融市场亦为之颤抖。

  “这就是世界结束的景况,并非一声巨响,而是一阵呜咽。”英国诗人艾略特的名句,似乎预示着在天灾面前人类的渺小。诚然,有50亿年历史的地球一旦巨吼,必然是地动山摇。以此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叫自然灾害经济学,亦称为“负的经济学”和“消极经济学”,其研究宗旨不是像普通经济学一样着眼于效用最大化,而是致力于灾害损失最小化。

  通常,自然灾害经济学至少包括灾害不可完全避免、灾害反馈决策、害利互变和治标措施和治本措施互促合益等原理,但是,祸福转换离不开人的因素。对投资者而言,不期而遇的大灾难,常令金融市场大起大落,其中波动的规律并不像灾害本身那样难以预测和掌控。

  作为全球第三大经济体,日本经济的起伏影响环球市场,对以日元套利为主要杠杆的国际游资震撼更大。在东海岸地震发生当日,日经指数大跌1.72%,纽约原油期货下跌2.01%,美元兑日元(82.07,0.1800,0.22%)汇率下跌1.36%,折射出金融市场对日本乃至全球经济复苏进程减缓的担忧。

  这场人类有记录以来的第五大震灾,对日本经济有多大影响呢?业界分歧较大。新加坡行动经济学分析家戴维科根预测将使日本GDP降低1%,经济恢复或许需要12个月。不过,咨询公司IHS Global Insight 的首席经济学家贝拉赫维希则认为,考虑重建效应,震灾可能会使日本经济增长减少为0.2个百分点,对全球增长数据的影响微乎其微。

  对过往重大自然灾害的分析表明,自然灾害的直接损失对宏观经济影响有限,难以扭转资本市场的运行趋势。

  作为日本主要港口和工业中心,阪神经济区在1995年1月17日发生地震,造成5000人丧生,直接损失约为1140亿美元,约占当年日本GDP的2.5%。由于重建速度快,日本制造业和港口贸易分别用了15个月和12个月就基本恢复震前水平,日经225指数在1995年仍上涨0.74%。相比之下,本次东海岸重灾区经济产值占日本总产值的1.7%左右,不到神户的一半。如果灾情没有进一步恶化,则东海岸地震损失很难超过阪神地震。

  本次震灾出现之前,日本经济已强劲复苏。数据显示,日德美三国在2010年的GDP增长率分别为3.9%、3.6%和2.8%,而在2009年分别下降6.3%、4.7%和2.6%。由于基数抬高和经济刺激计划减弱等因素,今年1月份,IMF预测今年和明年日本经济增长率分别为1.6%和1.8%,仍为温和复苏。

  日本经济复苏进程会否因地震而中断,无疑是金融市场关注话题。当下,日本央行的基准利率为0-0.1%。由于银行业仍未摆脱流动性陷阱,日本难以出现多数地区灾后重建引发的通胀压力,未来一两年内低通胀的概率更大。同时,日本国债规模接近GDP的两倍,这意味着政府大举借债的难度大于1995年,但是,由于日本国债多数是内债,再加上日企有庞大的海外资本积累,日元回流为日本救灾的成功提供了可能。

  在经济学中,有一种“破坏创造需求”的理论叫“破窗理论”,其认为窗户破了可带动就业。这常遭遇经济学界的非议,却可解释缘何灾害降临,GDP增速却不减少。从自然灾害经济学角度来看,灾难经济损益的规模,相当于灾区国民财富存量(即过去GDP增长的总和)的损失,加上因存量损失引起的流量减少(相当于GDP下降),再减去救灾引起的流量增加(相当GDP增加)。由于震灾引发的财富损失并未计入GDP统计,救灾和灾后重建带来的GDP增量,是否高于因为灾害引起的GDP下降,比如日本汽车业和芯片业公司的暂时减产等,这才是金融市场关注的焦点。

  因地震和海啸引发的严重灾害,属于需求刺激型灾害,在破坏国民财富的同时,却能扩大总需求,拉动当期GDP的增长。典型例证是,在1995、1996和1997年,日本实际GDP同比增长分别为2.0%、2.7%和1.6%,远高于1994年的1%。同时,从1994至1997年,日本CPI同比增幅分别为0.4%、-0.1%、0.4%和2.0%,显示物价上涨可能要在灾后重建的第三个年头才加速上行。

  从人类救灾史来看,大型救灾活动会增强政府干预市场的力度,如果政府忽视财政赤字扩张带来的危害,则可能弱化经济结构的弹性,从而在应对未来的经济衰退陷入被动局面。日本经济在经历连续四年的扩张之后,在1998年经济增长降为-2%,一些知名金融机构因此破产,导致亚洲金融危机向全球蔓延。美国为摆脱2001年的9·11阴霾,财政和货币扩张双管齐下,信用体系扩张因此失控,最终在2008年引发华尔街金融海啸。

  总之,自然灾害不可完全避免,应对得当甚至可以害利互变。但是,无论是财政扩张还是货币刺激,受灾国都应在经济过热或者信用过度扩张前适时收手,以避免因唯GDP崇拜带来的诸如收入分配不均等副作用的影响。对经历阪神地震的日本来说,在制订应对东海岸震灾的长期规划时,应避免因救灾导致的经济大起大落的局面重演。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编辑:DOVE)

意见反馈 | 保存 | | 打印 | 关闭

新浪汽车|汽车生活原动力

可输入140个汉字 新浪汽车 提问 >>

上传附件

上传附件
选择图片

请选择小于2M的jpg,gif,png图片

上传附件

图片正在上传,请稍候...

正在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