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底的北京,渐渐褪去了夏日的湿热,这让从德国狼堡远道而来、即将到任的大众(中国)新任总裁兼CEO倪凯铭(Karl-Thomas Neumann)多少感到些许惬意。
“他现在还没有常住北京,只是最近来中国的次数多了。”对于这位将在9月1日正式走马上任的新老板,有大众(中国)内部人士透露了他的行程。
而就在倪凯铭频繁造访中国的同时,他的前任,即将卸任现大众(中国)总裁兼CEO的范安德(Winfried Vahland)却逐渐远离了人们的视线。“8月份是大众传统的休假月,老范(大众员工对范安德的昵称)除了回欧洲参加董事会外,更多时间用来享受假日的清闲。”
老范的确有理由这样做。在他负责中国市场的5年间,大众汽车恢复了在中国市场的活力——5年间,大众在中国的销量翻了一番,从2005年的70万辆达到了2009年的140万辆,市场份额始终稳定在18%左右。带着这样一份成绩单离开,老范没有什么遗憾。不过对继任者来说,这又是一个新的挑战——面对中国经济不太确定的前景,如何在已被范安德攻克的山头上再插上一面红旗,倪凯铭重任在肩。
老范的背影
从三个月前大众汽车发布中国CEO将易人公告的那一刻起,范安德在中国的职业生涯就进入了倒计时。在随后的90多天时间里,范安德除了在南北大众新工厂的签约仪式上有过短暂露面外,就再没有出现在公众的视野内。
在高层交替之际,大众需要一个健康的范安德出现在斯柯达的捷克总部(离任后的范安德将就任斯柯达公司董事长)——一如在5年前,大众需要他在中国市场有所作为一样。
2005年7月1日,当48岁的范安德从其前任雷思能(Messermen)手中正式接过大众(中国)帅印的时候,他所面对的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烂摊子”——大众在华事业跌入谷底,几年内市场份额从2001年的50%急速下滑至18%,盈利不断下降,甚至出现了亏损。2005年10月17日,范安德首次面对中国媒体,给出了他的大众(中国)复兴计划:包括“奥林匹克计划”、停止产能建设、压缩成本40%、支持自主等六大措施。
“奥林匹克计划”实施后的第二年,大众在中国市场(含港澳地区)共实现销售71.1万辆,同比增长24.3%。这一数字刷新了大众进驻中国22年以来的纪录。
不过,“奥林匹克计划”只是“范式战略”的开始,在接下来的4年内,大众(中国)又相继发布了动力总成战略、2018战略、南方战略。在业内看来,四个战略各为体系却又相得益彰,范安德“战略家”的称号由此而来。
但对于这样一位“战略家”,业内对其同样另有微词。2005年12月,大众汽车副总裁苏伟铭“空降”长春,任一汽-大众销售公司总经理。然而,2008年6月,苏便因遭到一汽-大众内部及其经销商的强烈抵制而离开了长春。对于苏伟铭的人事安排,被业内看做是范安德的一大败笔,或者说是他考虑不周的结果。
当然,这或许只是范安德在华5年职业生涯中的一朵浪花,人们更多记住的只是他强势的一面。
新人倪凯铭
随着范安德的离开,大众(中国)总部大楼里将出现一张新面孔。
2010年5月26日,大众发布公告称,原大众电动车项目的负责人倪凯铭将于9月1日正式出任大众(中国)新任总裁兼CEO。
倪凯铭,对中国媒体而言这显然是个陌生的名字,但对于大众来说,在10年前便进入大众集团的倪凯铭早已被他的同事所熟悉。
1999年,从摩托罗拉公司离职后,倪凯铭加入了大众汽车集团。这是他第一次加盟大众,任电子产品研究和战略负责人,后来他又负责大众品牌的电气和电子产品。在这一领域担任要职,和他所学专业及之前的职业背景关系密切。早年在德国多特蒙德和杜伊斯堡大学主修电气工程并获得博士学位的倪凯铭,在1989年到1993年间供职于德国弗劳恩霍夫研究所,从事汽车电子设备研究工作。之后,倪凯铭加入摩托罗拉半导体公司,担任该公司汽车业务战略负责人。
2004年,倪凯铭离开大众,成为大陆集团负责汽车系统业务的执行董事会成员。2008年9月,倪凯铭被任命为大陆集团监事会主席兼CEO。彼时,大陆集团高层与其实际控制人舍弗勒集团分歧严重,而上任不到一年,倪凯铭便在大陆集团与舍弗勒的明争暗斗中败北,黯然离职。
正当倪凯铭职场失意之时,大众汽车再度向他抛出橄榄枝。2009年12月,倪凯铭出任大众集团电动汽车业务主管。“大众此前没有这个职位,为了给倪凯铭充分发挥才能的空间,大众为他专门设立了这个职位。”有大众内部人士透露道。
对于倪凯铭的去而复返,大众汽车董事长文德恩曾表示,电动汽车部门是大众至关重要的技术部门,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在这方面,倪凯铭是业内的顶级专家,他的到来有助于大众在电动汽车领域进行持续创新。”
新能源企图
8月17日,倪凯铭第一次在中国公开亮相。这一天,大众(中国)与德国环境部在京签署《关于气候变化与电驱动合作项目的谅解备忘录》(以下简称《备忘录》),倪凯铭出席了签字仪式。
据了解,大众(中国)与德国环境部签署的这份《备忘录》是不久前德国总理默克尔访华期间,德国环境部与中国科技部签署的在新能源领域(包括电动汽车)一系列协议中的延续。在未来,中国科技部将通过大众(中国)与德国环境部签署的这份《备忘录》来“分享”大众汽车在电动车领域的相关技术。
“这是一次(大众汽车)内部的活动,我们没有请媒体。”有大众(中国)公关部工作人员解释说,毕竟倪凯铭还没有正式上任。不过,以这种方式首次亮相却多少能看出倪凯铭未来在中国市场的“执政”重点。
“我们的目标是到2018年成为电动车领域的市场领导者。中国是大众汽车集团在全球最重要的市场。在中国取得成功对于大众汽车实现全球电动车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在今年4月份的北京国际车展上,文德恩表示,“将来,大众汽车的心脏也将借助电力而跳动。”
不过,在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市场(电动车市场),大众却是一名“迟到者”。早在大众启动其中国电动车战略前两年,通用、日产等主要竞争对手已先后有所动作。尤其是电动车技术的坚定践行者日产,除明确将其电动车“聆风”带入中国外,还先后与武汉市、广州市地方政府签订了电动车合作意向。
按照大众的计划,大众将整合其在华的两家合作伙伴,由在中国的零部件供应商提供大众电动车零部件。而大众在华追加投资的60亿欧元中,有40%也将用于新产品和新技术的导入。显然,如何规划好在中国市场的这24亿欧元,是大众能否在2018年成为“电动车领域的市场领导者”的关键。
如今,“电池专家”倪凯铭来了,但由于中国的新能源车市场并未完全启动,因此,如何发展传统能源车型更是倪凯铭当下的最主要问题。例如,对南北大众的整合以及未来新产品的引进等这些老生常谈的话题,将是他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我认为依然还有很多事情要做,大众(中国)依然还是可以进一步提升的,可以说我是永远不满足的人。”三个多月前,范安德如是评价了自己即将结束的中国之旅。那么,倪凯铭又会给大众(中国)带来怎样的提升?
9月1日,这一切将正式开始。
范安德的中国轨迹
2005年7月
范安德出任大众(中国)总裁兼CEO。
2005年10月
范安德代表大众(中国)发布“奥林匹克计划”,内容包括重组在中国的经营业务、加强大众汽车集团及其产品的竞争力。
2007年3月
大众(中国)宣布“大众汽车中国动力总成战略”,准备通过引进先进的动力总成技术,实现到2010年将大众在华生产和销售车型的油耗和排放将降低20%的目标。
2009年2月
大众(中国)携手上海大众和一汽-大众,共同发布“大众汽车集团(中国)2018战略”。该战略旨在推助大众汽车集团尽早实现在华销量翻番的目标。
2009年11月
大众(中国)发布“南方战略”。按照战略规划,到2018年,大众将把在南方市场的年销量从2008年的15万辆提升至50万辆。
2010年4月
大众(中国)在北京国际车展上发布了大众汽车集团中国电动车战略。在2013年至2014年间,大众汽车将在中国开始生产电动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