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汽车下乡不能是一锤子买卖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2月08日 09:42  中国质量报

  开弓没有回头箭,全国“乘联会”呼吁出台更加强有力的惠农政策

  汽车下乡不能是一锤子买卖

  □ 本报记者张海燕

  时至年底,今年国家出台的汽车下乡政策、购置税减半等优惠政策即将到期。有业内人士透露,购置税减免等政策的延续已成定局。尽管如此,仍有不少专家及消费者对汽车下乡等个别政策能否延续表示担忧。最近,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以下简称乘联会)发出了一份“关于应继续实施汽车下乡政策的报告”,报告肯定了汽车下乡政策的显著成绩,呼吁扶持政策应持续实施下去。

  下乡政策贡献杰出

  根据乘联会的报告,自今年“汽车下乡”政策实施以来,我国微型客车、微型卡车和轻型卡车市场均超常规的大幅度增长,预计今年这3种车型最少净增长125万辆以上,在全球金融危机笼罩下的中国经济和汽车出口受阻的情况下,对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做出了杰出的极其重要的贡献。仅这一项英明的政策,使今年我国个人和家庭消费净支出增长了500亿元以上,占国内全部内需增长的3%以上。

  由于有政策的鼓励,今年轻卡至少替代了35万辆以上的低速汽车(农用车)市场产销量,呈现出我国轻卡市场历年产销量最大的奇迹。尤其是在一季度“汽车下乡”政策刚实施时,作用效果明显,3月份单月产销量双双突破16万辆以上,形成“井喷”之势。与此同时,微型卡车的产销走势也与轻卡相一致,都是借助于“汽车下乡”的东风,产销量在上半年创出了新高。

  在今年的“汽车下乡”运动中,1.3L以下的微型客车是最大的受惠车型,预期全年的产销量约在180多万辆,增长率将高达70%,首开我国微客历年产销量之最的先河。从1月份就高开高走,5月份达到全年销量抛物线的峰值,进入6月份后开始衰减,这说明上半年的刺激政策作用已消退,亟待下一步国家出台更加有力度的惠农政策。

  报告分析认为,今年是中国汽车全面进入家庭的里程碑,随着中国最贫穷的阶层进入汽车消费,使中国汽车市场的三、四线地区的汽车市场迅速扩大,而这些地区是中国交通最不拥堵的地方,为加速中国汽车市场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这些地区汽车市场发展,对国家道路建设的压力较轻,而物流的发展又可加速当地经济的发展。

  政策延续非常必要

  今年以来,无论是轻卡、微卡还是微客的市场表现,都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即上半年在“汽车下乡”利好政策的强烈刺激下,产销量迅速膨胀,特别是微客市场可用“井喷”来形容。不过随着“汽车下乡”等一系列利好政策的释放衰弱后,如果国家不能够在明年继续利好的惠农政策,将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农村的生存环境与城市截然不同,城市、城镇、乡村、农户呈现明显的聚集性、发散性形态。现代化进程已经使目前农民的生产、生活、经商等活动范围不断扩大,方圆50至100公里的活动范围就足以使汽车这种便捷的交通工具成为农民必不可少的生活、生产资料。

  乘联会认为,汽车下乡政策是用汽车取代农用车,使国家节能减排的目标能得以实现,让农用车自生自灭的一项措施。报废农用车有较高的补贴,农民购买汽车又有10%的财政补贴。这个政策只有坚持多年,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因此,汽车下乡政策还有延续的必要,否则,国家化的巨额资金将前功尽弃。

  另外,由于中国的农村经营环境比城市差,汽车行业的售后服务在农村的网点不足,农民的资金也比城市职工少,因此,汽车下乡政策一旦取消,农村汽车市场会立即萎缩,以至于中国明年的汽车市场都有可能出现比2008年还低的增速,这不但是对农民致富、农村发展的一个沉重打击,而且还是对汽车工业和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沉重打击。就是保留汽车下乡政策,如果取消1.6升以下的乘用车购置税减半的政策,都会使汽车下乡政策中市场增长最大的微型客车市场出现徘徊以致负增长的局面,也会使农民和汽车工业的利益受到损失。

  汽车下乡政策其实仅仅是个引导,中国汽车企业只有坚持不懈地在农村市场进行“播种”、“耕作”,才不会让汽车下乡成为“一锤子买卖”,才能真正有助于开发和扎根农村市场、实现中国农村汽车消费市场的稳定扩容,从而刺激中国汽车的快速增长。

  乘联会还提出,据了解,汽车下乡政策已经实施近半年之久,但是目前还有很多省、地、市、县没有实施汽车下乡政策,就使这些地区的农民目前无法得到中央政策的实惠。也使这些地区的农民创业或自谋职业的路窄了很多,同时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这些地区农村的发展速度。这个调研十分必要,应该尽快进行,以便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使尽量多的农民能感到政府的关怀,也保证今后政策能较快和较彻底的贯彻和执行。

(编辑:文杰)
看完该新闻后,你的评价是:查看更多枪稿雷文>>

支  持

好文章

枪  稿

雷  人

无  语

标题党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更多相关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