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携手欧洲汽车工业协会(ACEA)共同举办第七届中国汽车产业高峰论坛。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陈清泰发表了“如何突破电动汽车产业化困境”的演讲。对于目前新能源汽车的泡沫化和重复建设问题,陈清泰认为重复本来也很正常,没有重复就没有竞争,但要警惕在自己没有核心技术的情况下就盲目发展。
陈清泰说,重复建设最终还是由企业自主承担责任,谁投资谁承担风险。关键问题是在于,在自己没有核心技术的时候,就企图从国外去买电池、买电机、买控制系统自己拼装搞所谓电动车,这个路径是不应该鼓励的。
陈清泰感慨,不久前比亚迪F3DN双模电动车推向市场,这对中国汽车业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但是在缺乏政策支持的情况下,比同类汽油车贵了一倍的电动车,一般用户是不能接受的,只能成为企业和政府团购的概念性产品。面对百年来汽车动力技术最重要的变革,临到产业化市场化之际,中国的汽车企业为什么踌躇不前了呢?电动车改变过度依赖石油和减少排放具有重要意义,但对企业和消费者来说,这些都是外部性效益,近期对自己明显的不经济,电动车开发不仅使企业面临很大的技术风险、大规模的业务重整、巨大的建设投资和服务体系的重建,而且更使企业困惑的是,价格昂贵的电动车,销路在哪里?基础设施能不能跟进?电源是否有保障?在传统汽车市场购销两旺的情况下,企业无意冒险改变技术路线,如果没有国家能源战略的强力吸引和政府的第一推动力,电动车可能会因缺乏经济驱动力而自生自灭,胎死腹中。
中国各主要汽车企业,尽管都跃跃欲试,但实际行动却总体上呈现出雷声大、雨点小、多观望、慎行动的态度,消费者则是观望和等待。
陈清泰强调,在电动车这样一个外部性很强的领域,生产者和消费者是否有行动关键在预期,为使其产品实现应有的预期,政府应当从中长期发展的视角,统筹制定一揽子规划和规则,并及早发布。汽车已经成为中国年销售收入和税收最多的几大行业之一,在重大技术变革来临之际,政府的政策措施应当体现出手要快,出拳要重。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