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四大”座次或将重定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1月16日 08:52  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

  长航“闪婚”后是艰难的磨合

  第一财经日报汽车主编卫金桥

  今年最大的一次重组,如同2009年北京的第一场雪般,来得让人措不及防!

  只是,这次预料之中的重组闪电完成之后,双方在自主品牌整合、东安三菱和东安动力的发动机资源整合以及复杂的合资关系清理上,长航之恋事后的婚姻之路还很漫长。

  毫无疑问,合并之后的长安汽车将拥有中国最庞大的自主品牌阵营,从东北到深圳,从重庆到南京,从河北到南昌和景德镇,新长安将成为国内基地布局最为完备的公司。

  拥有广袤基地的新长安无论是在产品线、产能利用以及统一采购、统一研发平台以及得天独厚的综合物流优势,都会在新一轮的自主品牌竞争中占据先机。只是,这种整合要完成新中航庞大的冗员裁并和不良资产剥离之后才能逐一展开。虽然未来的中航集团只有23%的新长安股份,但这并不意味着这次漫长的整合会更加顺利。根据双方的约定:新中航未来只会在董事会层面对新长安汽车施加实质性影响,但是如今积重难返的昌河和哈飞汽车,要在“大江大海”式的翻腾中沉默不语,也几乎不可能。所以,要说服新中航未来的经营层配合大局,以整车配合长安,发动机壮大规模为主的心态进入新的长安集团,否则如果习惯于迷恋国企的位置和面子,这种整合将会拖沓而冗长。

  翻开长安汽车和新中航汽车的构架表,你会发现在未来的新长安集团中,福特、铃木、三菱和暗恋中的PSA身影闪烁。未来三年,如何清理新长安汽车利润之源的合资关系,将是新组建公司的最大考验。

  不过,长安和新中航汽车的联姻,尽管关山重重,在当下的环境下注定会是一场理想的婚姻!

  “四大”座次或将重定

  汽车财经总编辑 张久

  对于长安汽车而言,合作之后肯定会对旗下微车板块进行整合,由长安汽车公司对中航汽车旗下的哈飞汽车和昌河汽车的微车资产进行托管,最终形成长安汽车、昌河汽车、哈飞汽车,生产不同档次微车协力抢占市场的格局。再加之原有的自主品牌板块、合资品牌板块、商用车板块、发动机板块等几大板块,这个全新的汽车集团将成为汽车全产业链集团。

  今年9月,长安今年的产销量已经突破了100万辆,全年有望达到130万-140万辆。而将哈飞、昌河收入旗下之后,长安的规模将能立即提高到至少160万台,加上正在建设的生产能力,长安汽车集团很可能在2010年突破200万辆规模,逼近甚至超越目前的“老二”一汽,中国汽车行业多年不变的“四大”座次,将会就此重定。

  当然“重定”,是与“位置”有关,于是,就显得非同小可,因为在某种程度上“位置”可以转化为“利益”。不过,我倒认为新长安的“搅局”,带来了竞争,也让“四大”本身的“座次”成为一个“变量”。中国的车企应该有一种“跃跃欲试”的状态,今天排第四,明天争第一,使得位置与价值靠近,也能让中国汽车行业不断获得新活力。若能有此效果,这样的重组兼并,我们拍手称快。

  长安和中航合并 铃木偷着乐

  深圳商报汽车主编 李潮

  有人说长安和中航的“婚姻”,铃木是苦涩的,但实际上,并非完全如此。至少铃木中国的高层对此整合应该是“欣喜若狂”。两个合资方如今成了一家,铃木很可能借此机会对销售网络和服务体系进行充分的整合。

  此前,铃木在中国的两个合资方长安和昌河在销售渠道上,曾经试水过“互为二级”的形式,即在各自的4S店店面上分别摆上对方的车型,其销售业绩算作对方的销量。但是,这种做法无疾而终。铃木为了整合这两家公司的营销网络而大伤脑筋。

  此次长安重组中航旗下的汽车业务,长安铃木和昌河铃木很自然地成为了一家人。而铃木可借此机会对两家合资方的网络渠道进行充分的整合,让两家共用一个“铃木”的品牌标识。

  也有评论人士分析指出,经过长安和昌河的合并,给铃木又腾出一个在中国合资的名额。正如一汽和天汽合并后,丰田又到广州寻找了一家合资伙伴一样,成了“天一重组”的最大受益人。我个人觉得这种可能性不大,铃木是储备车型不多的小型车公司,双面作战会使得他们左知右拙,难以顾全。同时,作为经济体量比较小的公司,若长安中航整合,为铃木空下了一个合资名额而继续投资,以铃木在全球的投资力度和惯例,都是不堪承受。目前,铃木的小型厢型车浪迪、微车北斗星、A0级轿车新奥拓、A级两厢车雨燕、A级车利亚纳(两厢、三厢)、多功能车天语SX4均已在中国落地,铃木储备车型的武库里已经没有更威猛的兵器。

  长安和中航的整合,使得中国的铃木合资车型销售店有了统一的规划、车型分布、价格控制、物流,对于资金、商务政策、物流都会更加的精益和集中。所以,据说,长安和中航的签字仪式现场,福特公司的代表也欣然到场,我不知道铃木的代表是否出现在现场,但是我想我已经听见了他们在暗室里碰杯和欢笑的声音。

  长安中航背后的PSA悬念?

  新京报汽车主编 何醒言

  11月10日,在重组中国长安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签字仪式上,出现了曾与哈飞谈判的标致雪铁龙集团(PSA)副总裁、中国事务部CEO华日曼的身影。这不禁让人立刻意识到,长安将取代哈飞成为未来PSA在华第二个合作方的新谈判对象。

  对此,各方都表态谨慎,长安汽车董事长徐留平认为,如果合作价值够大,没有不推动的道理。

  但我认为,对于哈飞此前与PSA的合资谈判,之于更大的长安而言,吸引力显然大打折扣。哈飞与长安对于PSA各不相同。从哈飞方面来看:首先,哈飞与PSA之间的合作谈判始于三年前,是时,神龙的第二工厂和三号平台还未开启,哈飞希望引入PSA高端车型的生产来提升企业整体的赢利能力,并进入国内主流轿车市场;其次,在轿车项目无望的情况下,哈飞希望借助PSA的合资品牌效应来提高自身未来在与国内企业谈判中的议价门槛。但显然目前这一理由已经不再成立;最后,哈飞希望通过获得PSA高端商用车型的生产资格,来实现利润增长,但这种类型的产品并不适应目前的中国市场,也与哈飞自身一直从事的微型商用车生产相抵触,两者品牌很难融合。

  从长安来看,一个没有轿车,特别是主力乘用车产品的项目明显缺乏吸引力。在目前的长安版块,已经具备了福特、铃木、马自达和沃尔沃四个品牌。因此,大众化的PSA品牌和产品并不对长安整体架构的完善构成吸引力。

  此前业内一直认为,哈飞孜孜以求与PSA合资并不是看重PSA的产品和品牌,而是看重由此带来的议价能力。如果按照这一说法,那么现在整合已经完成,不论哈飞还是PSA,从理性的角度都将开始淡化两者合作的前景,但PSA高管在签字仪式上的出现再次给予外界以联想。新长安的态度尚不明朗,而PSA注定为了合资需要说服一个远比当初更为强大的谈判对手,这里的难度想必连普通人都看得出来。

  记者 张欣男 整理报道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编辑:文杰)
看完该新闻后,你的评价是:查看更多枪稿雷文>>

支  持

好文章

枪  稿

雷  人

无  语

标题党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更多相关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