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张艳)昨天,有媒体报道,中石油、中石化两大集团与国家发改委相关部门沟通,认为现行的调价机制过于透明,导致投机、囤货等频频发生,不利于整个油品市场秩序的稳定,也容易被国际游资操纵。不过,中石化集团宣传部人士表示,该集团官方没有发表过上述说法,中石化会严格执行国家政策。
据5月8日我国公布的石油价格管理办法,当国际市场原油连续22个工作日移动平均价格变化超过4%时,可相应调整国内成品油价格。
自公布这一机制来,国内成品油价每临近一次调价窗口期,专家、贸易商、咨询机构等社会各方均已基本预计到调价可能以及调价幅度,贸易商们往往大量买进或者清仓成品油从而投机赚钱。
该报道称,两大集团认为,每次到了价格调整窗口期,价格管理部门和两大集团都面临强大的舆论压力。同时,市场已提前做出反应,干扰了中石油、中石化的终端销售。而且,新机制太死板,跟不上国际油价变化节奏,并不能真正实现和国际油价的联动,反过来在某种程度上还容易受到国际游资的操纵。两大集团建议,应该模糊化处理成品油定价机制,对国际成品油价格计算方法、启动调价的涨跌幅度等都进行调整。其中,国际油价变化4%的条件,可以调整成4%到10%之间,从而扩大政府部门调价的回旋空间,减缓外界压力和投机行为。
该报道引用了中石化相关人士的说法,但昨天记者采访中石化集团新闻发言人黄文生时,他表示中石化集团没有发表过这样的看法,而且新的定价机制在年初征求意见,5月正式对外公布,迄今已按照这一机制调整了数次价格,他反问:“你认为这时候国家会调整这一机制吗?”
黄文生明确告诉记者,中石化集团将严格执行国家政策,在国家规定的价格下,保质、保量、用最好的服务给百姓加油。
对于定价机制过于透明这一指责,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也表示,要想成品油价格向市场化迈进,定价机制必然越来越透明,何况百姓也有知情权。投机是无可避免的,即便在定价机制不透明时,投机也是存在的。虽然从事投机的是少数单位,但这少数单位却依靠信息的不对等赚到了大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