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开局第一周,来自全国乘用车联席会的一组数字给火热的市场倒泼了冷水,该周厂家销量较5月同期下滑达到19%左右,较4月第一周也出现13%的大幅下滑,多数一线经销商真像坐上了过山车,当大家刚开始议论拐点论的到来时,车市却重新走出了自己的独特轨迹,6月第二周厂家销量较第一周上升17%,较5月第二周销量下降近2%,虽是开局低迷,却在短短一周后,车市重新走回了常规步调,与此同时,多家汽车生产企业都在近期宣布上调全年销售目标,厂家的大手笔恰恰预示了结构性库存补充已经开始,在经历了长达4个多月的供需失衡后,车市渐渐进入平稳增长的态势。
供需开始平衡
多变的市场有两点让企业都没猜对,从年初直至上海车展期间,车企高管都保守预计市场年增长速度在5%左右,现在看,这一论点早已被上半年车市的火热推翻了,而5月小长假,市场一反常态走高,亦完全颠覆了往年节假日车市消费温吞水的局面。
而承前启后的6月行情多少让人捉摸不定,对此,数据发布方——乘联会专家崔东树表达了自己的看法:“第一周销量下降体现了由供小于求向供需平衡转化的趋势点已经出现。”他认为,节点出现并不代表6月厂家销量必然走弱,只是冲高的动能不足,市场进入平销状态。
行业专家贾新光日前在做客一评论栏目时也暗示:“现在六七八月份在一百万辆以下,往下走,但是也不会低于80万辆,走势应该比较稳。”他的判断是,车市9月份销量有可能再上一百万辆,他对全年的乐观预期是1100万辆左右。
他对全年形势的判断与中汽协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董扬看法比较一致,董对今年完成1000万辆甚至更高的产销目标表达了很强的信心。此前中汽协已经调高2009年产销预期至1020万辆。
多数专家比较一致的看法是,连续4个月增长的汽车消费还是基于长期被压抑的需求释放,由于初始阶段的暴涨,现在进入了平稳发展阶段。
而就在专家发出车市稳步发展论调的同时,生产企业纷纷于本月调高了全年销售目标,上汽通用五菱在去年65万辆的基础上进一步上调5万辆,达到70万辆;长安将年度目标调高至60万辆,提升10万辆,值得注意的是,这是两家同样在此次政策鼓励中受惠的小排量车生产企业。
同时,国内几家传统合资大鳄也将酝酿多时的扩产计划摆上台面,东风日产将今年的销量目标提升至38万辆,增幅在5%左右。北京现代上调4万辆至40万辆,一汽丰田计划将全年销售目标由38万辆上调至40万辆,增加的2万辆销量里,4月份上市的RAV4占1万辆,另1万辆为1.6L卡罗拉和花冠等。此外,一汽丰田计划将4月10日上市的RAV4车型的年销售计划从5万辆调整到6万辆。
这些数据背后,很清晰地摆明了一点,“一二月份是排产不够,四五月份开足马力生产却还是产能不足,而到了五六月份,真的差不多了,填补库存渐渐缓和了供需失衡的状况。”国家信息中心信息资源部主任徐长明直截了当地指出了各厂家目前的真实状态。
下半年的增长动因
从目前两家机构公布的数据看,无论是中汽协,或是乘联会,其实都对后市持乐观的态度,两家机构比较一致的看法是,2009年上半年的3个100万辆,有一部分是补充了去年底的消费能量,所以下半年应该不会出现这么火爆的局面,估计会保持10%或者更好的增幅。
对于车市未来的走向,徐长明从根源上分析了其中的动因:“连续五年10%以上的GDP增速导致大量人群具备了购买能力,去年经济下调并没有把老百姓买车的购买力打消,4月份后市场信心回稳带动了购买力的复苏。”他尤其提及,汽车消费的刺激源于多种原因的叠加,除了归功于购置税减免的利好外,最根本的动因还源于国内刚性的购买需求,这与家电行业的以旧换新具有截然不同的意义。
在基本购买力得到认可的前提下,最需要关注的则是相关政策的连续性,行业专家向寒松称:“相信政府会适时打出政策牌,继续保障车市的稳定增长。”其实,之前已提出的汽车“以旧换新”政策,虽然没有明确乘用车是否属于提前报废可享受补贴的范畴,但也没有明确否定;而最近出台的政府采购清单,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无论是自主品牌,或是合资品牌都收到了更多的大客户订单。
与向寒松的观点不同,独立汽车评论人钟师认为,车市的增幅不可能永远保持高速增长,毕竟政策的刺激也会有时间的节点效应,由于汽车下乡、报废补贴等政策出来得较晚,而各地的执行也需要一段时间,所以三四季度依然值得期待,至少比去年的状况要好得多。
一位北亚车市的业内人士给出了大胆预测,如果按照上半年5月小长假的走势,大宗耐用消费品旺销逐步在私车消费体现,那2009年的10月长假完全可以期待,“市场在走出了五一行情后,很有可能再走出十一行情”。
乐观情绪基本笼罩在专家和厂商之间,现在唯一不确定的是喂饱车辆运转的油价,由于成品油调价事关重大,需要批准才能实施,这就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定价机制的执行,与此同时,私车消费市场与油价的关联却越来越明显,油价上调后的6月第一周的零售不理想显然与之脱不开关系。
可问题是,油价已经逼近80美元水平,国际炒家早已将中国国内私车消费热情与原油市场价格挂钩,未来高油价时车市如何调整,这是留给以后的大问题,毕竟,国家的政策性让利终会有个头。(本报记者 孙 斌)
不支持Flash
|